达芬奇油画图片

2017-05-16

达芬奇,相信你们都有所了解,你知道他的油画是怎样的吗?今天先和小编一起欣赏这些达芬奇油画图片,希望你会有所收获的。

达芬奇油画图片欣赏

达芬奇油画图片1

达芬奇油画图片2

达芬奇油画图片3

达芬奇油画图片4

达芬奇油画图片5

达芬奇人物介绍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2]中期的著名美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1452年4月15日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即理论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和应用科学家(包含发明家),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 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 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他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难画那就是人,而他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一直对他进行研究与探索,欧美各国、以色列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研究达·芬奇的专门机构,他的祖国意大利更是把他作为文化的象征。

达芬奇的智力超群,IQ在200左右,他在文艺复兴时代就能和现代人有很多相似的观点。。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难画那就是人,而他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达芬奇艺术成就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当时威尼斯公爵请达?芬奇为其夫人画一幅肖像,而当这幅画作完成之后,达·芬奇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最后的晚餐》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

我们可以从达·芬奇的作品中看到上述观点的具体运用。例如,《岩间圣母》不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岩石溶洞与地形,同时也巧妙地运用光线,使圣母等形象成为视觉中心。作为背景的明亮的天空既营造出空间深度,又成功地烘托出主体人物形象。圣母的形象更是母爱的化身。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通过对每个人物的衣饰、表情、动作的生动描绘,使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示.同时他又将人物的性格典型化,如耶稣和犹大的形象就是善与恶的化身。

此画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像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达·芬奇将研究空间关系的透视学分为三支:线透视、色彩透视和隐没透视。在总结了前人关于线透视学上的成就后,达·芬奇结合许多生动实例来研究空气和雾霭对远景的色彩和形状的影响,提出了空气透视(即色彩透视)和隐没透视的学说。达·芬奇研究怎样利用空气透视来弥补线透视的不足,他认为绘画拥有空气透视是画面胜于雕塑的一个方面。画家掌握了空气透视后,他的画中就有了大气空间,由于远景与眼睛之间隔有朦胧的氛围,空间的深度感就加强了。另外,达·芬奇还从物理光学和生理光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物体的视觉印象如何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要求画家在作画时遵循隐没透视的原则。为了表现三维空间,达芬奇还孜孜不倦地研究光影学。在明暗处理上,达·芬奇偏爱丰富的层次,他认为物体形状只有依靠光和影才能呈现出来,利用明暗使平面呈现出浮雕的感觉,这是绘画最神奇的一面。

达·芬奇首创了明暗转移法,即画像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样没有截然的分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就是运用明暗转移法的典范。传记作家瓦萨里说过,达·芬奇的明暗转移法是绘画艺术的转折点。达·芬奇还认为色彩从属于光影,物体的颜色与光照以及周围物体的颜色有关系。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后来法国印象派色彩理论的肇始。

达·芬奇,这位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功绩和天才为后世所景仰,他创造的艺术高峰更使后来者望而兴叹。正如达?芬奇的学生法朗切斯柯·米尔兹所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塑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