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化路径
事业单位正在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的将其重要的作用凸显了出来。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化路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化路径
1、不相容职位分离控制法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要求事业单位全面系统分析、梳理单位组织层级和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科学划分机构职能与分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岗位,明确不同部门或岗位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控制法
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被授权的规定,明确单位内部跟部门 、下属单位、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的所授予权限的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事业单位应该在各级单位实施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建立科科学完善的集体决策机制,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有助于明确权利与义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帮助单位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3、归口控制法
事业单位按照管控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结合单位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原则下,明确单位各个业务的归口控制责任单位的控制方式。
4、单据控制法
明确经济行为的单位外部来源的报销凭证和单位内部表单的控制方式。单据控制从种类上来看可以分为单据控制和票据控制。单据控制实际上就是把支出事项的外来票据控制与支出事项的内部单据控制相结合,建立对单据的总体控制体系。保证交易事项真实、合法,避免虚假交易,使假发票没有市场。
5、会计控制法
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职责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6、预算控制法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预算体系。预算是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最终通过预算管理衔接起来,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的编审、内部批复、执行、决算和评价四个环节管理。
7、资产保护控制法
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的保护,确保资产安全和使用高效。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购置、资产登记、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处置报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8、组织控制法
在内部控制中组织控制是最为基础的部分,能够决定其他各项控制能够成功与有效。组织控制能够通过岗位设置、组织结构的设计、职权的明确以及职务的分工等各种方式上,直接实现了控制人员的目的。想要使事业单位对组织结构进行确立与完善,第一点需要做的就是分离出那些不相容的职务,也就是说将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分配给个人或者是含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人员的部门来担任,这样便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核对与牵制。
9、信息公开控制
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将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进行公开,让相关部门和公众知情的控制方法。公开透明是监督的最好方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而言,单位在执行预算时,需要对财务行为使用完善的内部控制进行制约。加强对重要岗位以及薄弱环节的控制,对责任进行细化处理,实现制度与人之间的互相制约。必须要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开处理,令资金的安全得到保障。对所有的资产均需要定期的进行核对,实现账与账之间、账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切实相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
其实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工作存在的漏洞在于,会计岗位以及人员配置方面缺乏合理性,同时业务之间的交叉过于杂乱,每个员工所负责的工作较为复杂,且没有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因为会计事先和事情进行时以及事后监督检查的工作过于形式化,并且还有大量单位并没有设置内审的部门,那些设置审核机构的部门没有将其作用完完全全的发挥出来,使得单位内控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一个群众公认的难题就是绩效考核问题。其原因就在与很难使用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来确定事业单位的投入与产出,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单单依靠事业单位的需求不计成本的来进行资金的投入,没有对资金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予以充足的考虑,最终导致资金在使用的效益上得不到提升。虽然事业单位并非属于物质生产的领域,但是从真正意义上讲,在市场经济中事业单位仍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事业单位也逐渐实现了多样化的资金筹集,其中包括开展经营活动而得到的经营收入、有为了使事业计划得以完成而得到的事业收入或者是政府财政拨款,此外也有一些其他收入或者是借入的资金。
(3)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主要是由财政部门来负责各项财政体制的改革,通常预算单位很少会参与进来,一般都是根据财政部门提出的要求被动的进行信息的提供。所以说现阶段的改革措施能够令财政部门在对预算单位进行外部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得到很好地增强,但是预算单位却并没有因此而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自身内部在财务管理水平上得以提升。其中一个首要的表现就是虽然政府的职能实现了转变,事业各个单位在逐渐下放事权的过程中逐渐获取到了更多的财权,但是因为效益性的考核得不到很好地实施,导致单位领导仅仅对怎样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着重的思考,对成本问题通过不会予以顾及,也就无法谈及财务上的决策,使得财务工作仅仅是将重点滞留在依照预算实施收支控制这个层级上,并没使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这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