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票的发展历程
时代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邮票的技术的变革,邮票在技术上有什么特别的变革呢?有哪些好的邮票知识,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电子邮票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电子邮票的发展历程
电子邮票最早是1969年3月1日在法国巴黎蒙日隆商业中心诞生。此后,由瑞士苏黎世一邮局于1976年试用。德国于1981年开始应用。目前已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万国邮政联盟的有关规定,电子邮票上不标注日期和地点,使用不受日期、地点的限制。性质是邮资预付,属邮票类,一样作为邮资凭证。投寄贴有电子邮票的邮件,必须加盖邮政日戳注销。万国邮联于1984年在汉堡大会上正式认定:“电子邮票是正式邮票”。
电子邮票的使用方法与传统邮票相同,可以单独贴用,也可以同传统邮票混贴,同样要用日戳盖销。
我国的电子邮资出售机,首次于1999年安装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内。随着该邮局1999年12月30日开业,宣告中国邮政首枚自动化邮票诞生。此种“电子邮票”属于试用阶段,仅限于在北京西客站自助邮局交寄。购票者只需向自动邮票机内投入所需要的邮票面额的等值硬币,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从取票口拿到打印好的邮票。手续简单,方便用户,不受时间限制,全天候为用户服务。
北京的电子邮票外形尺寸为43×25毫米,图案尺寸38×20毫米,主图为绿色的中国邮政徽志和黑色的中英文“中国邮政”字样,面值以1角为基数,最高为99元。
目前北京的电子邮票没有齿孔,上下边各有2个直径为3毫米的半圆形凹槽。电子邮票自去年在北京西客站面世以来,就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重视、收集和研究。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简单介绍
“全国山河一片红”是1968年11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邮票。邮票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中“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字,邮票票幅为30毫米×40毫米,齿孔11.5度×11度,整张枚数50(10×5)。2012年5月21日,“全国山河一片红”在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邮品”专场中,以730.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
1968年9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邮电部决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1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面值8分,影写版,集邮者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以示庆祝。围绕这一历史事件,诞生了新中国邮票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三枚珍邮,即俗称的“全面胜利”、“大一片红”和“小一片红”。此三版文革系列邮票存世数量极少,不过数百枚,其中“大一片红”存世仅数枚。如今这三版邮票均成为新中国邮票中的著名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列。
1968年11月25日邮票首先在北京发行,发行时间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有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一片红”因其存世数量少,而成为新中国邮票中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
没有想到,“片红”票还有一枚“双生”,数年后才被邮坛接受的“大片红”,“大片红”成为“片红”邮票的设计第一稿,成为定论,被载入《中国集邮史》和许多集邮书籍中;更没有想到,2003年2月15日,该邮票设计者向泉州万维生邮票艺术博物馆的一批捐赠品中,竟然有从未面世过的又一幅“片红”的第一稿设计图,图上根本没有引起争议而导致邮票被取消发行的地图。
三幅设计图稿通过因特网,迅速传遍世界,成为邮坛大新闻,集邮史、教科书和一些关于文票的邮书因此需要改写,人们对文票的好奇心又因此增添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