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
我们总能从哪些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中感悟出很多人生道理,那么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油水多的地方常常很滑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世界史册上的伟人。他不仅是治国兴邦的政治家、极富才华的演说家、二战中的传奇英雄,而且是著名的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席瓦兹院士在给他的颁奖词中曾如此评价:“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非凡……此前从未有哪位领袖人物能两者兼备且如此杰出。”
1929年,丘吉尔在美国证券界巨头伯纳德•巴鲁克的陪同下,参观了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他被交易所中浓烈的投资气氛所感染,觉得炒股赚钱对自己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立刻让巴鲁克给自己开了一个账户。他做的第一笔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随后,他又瞄准了另一只英国股票。他想,自己对这家公司知根知底,一定万无一失。但出乎意料,他刚刚买完,股价就一路下滑,又牢牢地被套住了。他忙活了整整一天,做了数十笔交易,可谓屡战屡败。到收盘时,他已经资不抵债、接近破产了。
幸亏巴鲁克早有准备,事先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温斯顿•丘吉尔买哪只股票,“丘吉尔”就卖哪只;温斯顿•丘吉尔卖哪只股票,“丘吉尔”又买哪只。结果,温斯顿•丘吉尔赔了多少,“丘吉尔”就赚了多少。由于巴鲁克暗地里的关照,才使温斯顿•丘吉尔全身而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从1929年开始,他先后在蒸汽机、电报机、印刷机等领域投资,结果损失了十几万美元。后来,他又投资于新式电话机,结果几乎赔光了全部家产。无奈之下,他只得宣布破产。后来,在朋友、大企业家亨利•罗杰斯的帮助下,他才勉强保住了自己著作的版权。尽管欠了一屁股的债,但他很有骨气,退回了各地崇拜者的捐款,决定自己赚钱还债。此后他用了六年的时间,想尽办法挣钱,总算还清了一切债务。
美国内战时,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战功赫赫,后来被选为美国总统,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到了晚年,他听信了两个骗子的谎言,贸然带头参加了极具诱惑力的金融界活动,结果导致许多人上当,被骗走了不少的钱。尽管他是受害者,但却把名誉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于是,他决定赔偿无辜者的损失。他变卖了田园、房产、刀剑和荣誉勋章等,总算偿还了巨额债务。后来,他口述了一部回忆录,挣到了50万元稿费,这才彻底走出了困境。
后来,这三位伟人都坦然地谈到了上面的各自失误。他们要用自己的故事提醒世人:油水多的地方常常很滑,而且摔倒之后想爬起来站稳,还很不容易。要进入油水多的地方,特别是进入油水多的陌生领域,不可不慎之又慎。
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成功并非来自偶然
作者:江东旭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今天,他却管理着一家拥有二十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这个创业大军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顺丰快递总裁王卫。
在1993年的时候,王卫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时常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广东深圳的大街小巷,后座上绑着鼓鼓囊囊的包裹,那是王卫受朋友所托,从香港将包裹运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的,同时也将一些信件捎到香港去。久而久之,托王卫送包裹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费,于是常常塞些红包给王卫。原本只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之举,王卫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想:既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能不能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当王卫将这个想法跟父亲交流时,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支持。于是,王卫租了一间仅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与几个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专送快件的小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王卫和伙伴们一样,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由于他们起步早,又采取了低价策略,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公司迅速壮大,王卫也因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然而,商场如战场。就在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之际,危机也接踵而来。由于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导致快递业异军突起,一时之间大量快递公司纷纷出现。此时,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迅速在国内布点,占领市场,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王卫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次次将公司的商铺或物业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贷款。
2005年,王卫再次以公司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数百万元,用于开拓国内业务。一次次“豪赌”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这一年,国内所有的城市基本上都有了顺丰的快递网点。站稳了脚跟的王卫,此时终于舒了一口气。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随着公司业务的成倍增长,一个大胆的念头在王卫脑海中诞生了。在一次公司会议上,王卫提出用飞机送快递的设想。此语一出,众人哗然,因为在当时的国内快递市场,还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敢用飞机作运输工具。于是王卫用一番前瞻性的研究和缜密的分析,探讨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最终消除了所有人的顾虑。
2009年,由于获得民航总局批准,顺丰航空公司开始运营,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的第一名。然而,此时也正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困难的时期,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关门,顺丰也一度濒临倒闭的边缘,公司上下人心惶惶,都不知何去何从。此时,王卫临危不乱,他激励员工们坚持下去,还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给员工发工资。他对大家说:“如果一定要倒,也要在最后一个倒下。人可以输,但不能输得没有尊严!”终于,顺丰艰难地渡过了市场萧条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复苏,公司再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时至今日,顺丰已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面对顺丰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王卫抓住了好机遇。但是,如果王卫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没有破釜沉舟的胆识,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和斗志,能成就今天的顺丰吗?正如王卫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必然。”
是的,任何真正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些看上去比较幸运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
名人或伟人的励志故事:取与之间
作者:陆其国
提起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的爱国学生领袖,人们多记得傅斯年、罗家伦等,知晓段书诒的则不多。这也难怪,前者当年或扛举大旗,或呼口号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万众瞩目,后来又都成为著名学者:傅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罗任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皆为一方才俊。反观段书诒,用罗家伦的话说,“‘五四’那天,书诒虽然参加,却不是主动的分子”。况且段既不注重考学位,也不著书立说。尤其是他英年早逝,留下的人生故事也有限。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知段书诒者,莫若傅斯年、罗家伦也。
“书诒是天下才。”这是傅斯年对段书诒的评价。罗家伦说:“书诒决非干(枯)燥无味的人,而是平易近人的人,朋友们服他,不只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还因为他的真挚热忱,何况他有高超绝俗的人格,有这种伟大人格的人,是不会对不起事、对不住人的!”当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有学生被捕,眼见“事件愈加扩大,情势非常严重,众议不免纷纭的时候,书诒挺身而出,以沉毅、勇敢而热忱的姿态,突现于全体北大同学和整个北京专科以上学生之前。他的言论、他的主张、他的气概、他发光可以射入人心的眼睛,竟使他成为大家心悦诚服的领导者”。不久后,段书诒也因此“由北京学生联合会会长被推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扩大了‘五四’的号召”。
不过傅斯年、罗家伦最钦佩段书诒的,还是后者在“取与之间”所凸显的亮点。罗家伦说,五四运动使他们名声在外,后来“遇着过一些政治社会的引诱。可是书诒和我们一班友好,绝不为动,相约继续求学,以充实自己,再图报国”。之后他们在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赴欧美留学。段书诒学成回国,即投身于国民革命工作,直至北伐成功。后来“他(段书诒)主持的中央训练委员会正当抗战时期,这机关的节省和效率,可以做各机关的模范,是大家所公认的”。比如编制明明可进120人,段书诒只用60多人。有人质问,他回答:“老百姓太苦了。”言下之意,缩编省钱,把钱用来为老百姓办事。据罗家伦回忆,段书诒有两次出任某部部长的机会,都被段坚决辞谢。家伦问其原因,段书诒说:“干政治就得有主张、有抱负,不然,我何必去站班。”在罗家伦眼里,这就是段书诒在取与之间所凸显的铮铮风骨。说起段在取与之间的一丝不苟,罗家伦还回忆起段书诒在1947年春夏之交,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段因积劳成疾,住进中央医院,他本可以住高级病房,但他只肯住三等病房。罗家伦出于对挚友的关爱,准备了一点钱送到段家,请他夫人给他买些营养品,并叮嘱她千万别告诉段。结果,“他(段)贤德的夫人坚辞不收,经我以我和书诒三十年的友谊来压迫她,她(把钱)留下来了。不想,她告诉了书诒,书诒又固执地要她退回”。最后,他夫人还是把钱送还给罗家伦。罗家伦感慨道:“书诒对我们生死之交的朋友,取与之间,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一旦当段知道有“穷朋友”经济困难,只要有能力,他常常慷慨地接济他们。更令人闻之动容的是,1948年12月,段书诒于昏迷中被救醒,知道医生给他用了氧气,而那时氧气多要外汇购买,他便吃力地用微弱的声音嘱咐医生:“外汇,少用一点!”
什么可取,什么该与——诚如罗家伦指出的,真正懂得取与之间原则的人,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