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大学生创业故事

2017-03-11

毕业了并不等于我们就是失业。听听别人毕业生大学生创业故事或许对自己有好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毕业大学生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毕业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一

大学未毕业却创业心切,曾群发邮件向朋友、老师及同学借钱;遭遇瓶颈后,第二次创业,他冷静、理性了很多。刚刚毕业两年多的程川,继续着他的创业故事。

两年多前的程川,还是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当时的他,因缺少创办公司的注册资金,向朋友、老师及同学群发电子邮件借钱,急于解决注册公司的燃眉之急。他当时筹办的海川网络科技(澄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川网络”)是首批入驻海南青年创业平台的唯一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

海南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旭光介绍,程川在创办海川网络时,创业团队基本由同学组成,当时的同学们尚未毕业,因此,毕业后选择了其他的就业途径,创业团队也随之解散。同时,程川参加一些创业比赛,也获得一些名次和奖金,并通过奖金的补贴和公司正常的业务收入,使得海川网络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程川的风险防控能力很好,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能很好地预见一定的风险,从而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公司的良好运转。”王旭光说,“起码他的第一次创业没有造成什么大的麻烦。”

回想起第一次创业的经历,程川感受颇多:“第一次创业的教训很多,比如资金的使用、团队的组建、项目的选择、产品的构建等方面。具体来说,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吸取这些教训后,第二次创业遇到同类的问题时,会更加冷静、理性一些。”

据程川介绍,虽然海川网络的业务运营足以支撑整个团队的运转,但公司的发展方向已完全背离最初的想法——他创办的不是策划活动的公关公司,而是有所创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在遭遇瓶颈及慎重考虑后,程川决定转移创业的重点,开始创办新的项目。

“其实,我们在创业初期想的不仅是创办咖啡馆,而是希望创办‘创业孵化器’和提供创业服务的系统。但是,我们刚刚毕业,拥有的资源和经验不足,这时,正好了解到北京等地有人创办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新型的‘创业孵化器’,于是我们觉得可以从咖啡馆做起,并通过这个平台整合我们的资源。”当记者问第二次创业为何选择创办咖啡馆时,程川坦言。

程川似乎计划得很扎实:“第二次创业对社会资源、资本的积累是多元化的,我们在创业、投资的圈子里也有了一些资源。通过天使咖啡这半年来的实质运营,我们拥有的资源也较为充分,接下来会将重心转向‘创业孵化器’和投资领域。”据他介绍,公司将创办社会企业孵化器、海南微天使投资俱乐部等项目。

程川的计划和他现在的身份很契合:他担任海口在路上创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对于未来的发展,,程川也有具体的想法:“我们目前的定位是一个专业的创业管理、资讯服务公司,在新的创业潮中,为20人以内的微型公司提供系统的创业服务、投资服务。这条路比较漫长,很多东西都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只能说,我们在海南能先帮助一部分人吧;我也希望在这次新的创业潮中,整个创业服务行业能够发展起来,而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为自己争取一个发展的空间。”

“创业过程中收获最多的是自我成长。第一次创业,纯粹就是一个‘菜鸟’。第二次创业则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考察,还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借鉴和摸索,甚至走到现在仍处于实验阶段。其实这是一个‘不懂’到‘懂’的过程。”对于自己的两次创业经历,程川如是说。

“天使咖啡馆从8月正式开业,9月综合亏损,10月收支平衡,11月开始盈利。假如从开业算起,咖啡馆从开业到盈利的业绩,在咖啡馆领域也算过得去了。”程川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目前创业的情况时说。

王旭光长期关注海南大学生的创业情况,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南不断增加创业的支持力度,海南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在提高,但整体的创业成功率不是很乐观。对于这一明显反差的现象,王旭光说:“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而创业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大学生即使要选择创业,也一定要谨慎考虑再行动。”他建议大学生可以先尝试参加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增加自身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对于程川的两次创业经历,王旭光表示,程川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值得肯定,但他刚走出校园,创业经验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仍需要很多资源来支撑,从整体而言挑战比较大,他的创业之路还不会一马平川。

毕业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二

“你们这‘镖局’,速度还真快!”去年12月16日下午4点10分,快递邮车到校仅10分钟,“镖师”高春伟就敲响了南通大学27号宿舍楼217室的门,交付快递、收下几元代取费。

“通大镖局,镖镖必达!”代人取送快递、贵重物品“押送”、代送鲜花制造浪漫惊喜……颇具创意、日渐红火的“镖局”服务,只是该校电子商务网站“宅乐买”多项业务之一。“宅乐买”,被学生们誉为通大“自己的淘宝”,打开其页面,有“乐买厨房”“乐买零食”“通达镖局”“跳蚤市场”等服务门类,有热点商品推介、促销活动广告,看上去并不逊色于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网站。

如今有模有样的校园电商网站,在大四学生刘亚坡等人创办伊始,几乎没人看好它的前景,“电商早就被几个大网站垄断了,一群在校生能办成个什么光景?”面对质疑,刘亚坡有自己的思路:网购虽然方便,但最快也要隔天才能拿到物品,如果在校园内设点,个把小时就能把商品送到同学手里,“落地校园、第一时间送货上门,是我们最大的特色。”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前年暑假期间,刘亚坡着手租服务器、找网络公司建站、联系店家、招揽兼职送货员。9月份开学,“宅乐买”开始运营,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商铺入驻难。刘亚坡满怀信心地去某饮料南通地区代理商那儿谈合作,没想到对方一见他还是个学生,对他精心准备的网站推介材料看都没看,便“请”他离开。上线第二周,终于收到第一张订单。一名男生看过传单订了两袋饼干,刘亚坡亲自送去!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11级学生陈皋磊原先一直做校园租车业务,一次在宣传栏贴广告时遇到刘亚坡,“宅乐买”送货正好需要车辆,几次合作后,陈皋磊决定加入“宅乐买”,,现在专门负责物流业务。网站的核心成员现有六人,分管技术部、财务部、物流仓储部、市场部等,全是在校生。

如今,“宅乐买”每天有上千次访问量,月营收达3万元,商家主动找上门谈合作,加盟费从零提高到200元。“其实网站只是一个载体,利润并不大,我们创收的关键靠广告费用和聚拢人气组织线下活动。”刘亚坡介绍,目前已有广告商陆续加盟。

去年10月18日,刘亚坡正式注册成立宅乐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筹划把业务扩展到其他高校和附近居民区。南通大学团委副书记陶锋表示,校园电商的出现,是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新突破。

毕业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三

嫌炒股票太out而去“炒碳”(即“碳交易”)。近日,深圳80后小伙史成投资30万元“炒碳”,两个月内便获利10万元,成为中国碳交易市场中第一个获利的个人投资者。尽管目前碳交易市场的产品还较为单一,投资者多持观望态度,但史成相信“产品会越来越多元化,市场会越来越成熟”,“炒碳”会成为个人投资的一个新选择。

卖5200吨“碳”赚了10万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交易,成为中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看到该消息,,在金融公司做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史成敏锐感觉到,“这是个赚钱的机会”。作为一名80后,史成并不喜欢买基金等传统投资方式,更看不上储蓄。对于“炒碳”这种新型投资产品,他岂能错过。

史成曾在澳洲留学,对当地的碳交易所早有耳闻,他自认为“有一些把握”。说干就干。史成开始动员全家最终筹到30万元。7月2日,他在交易所开了账户,并挂出35元每吨的价格www。cyone。com。cn/ ,每天坐在电脑前观望。等了一个月后,终于有企业愿意卖,他果断出手,一下子购入7000吨碳排放配额。

什么时候是最佳卖出时机呢?史成发现,市场中有一家企业不断刷高卖价,但一直都有买家出现。他分析,“这家企业是在试探,看价格到多少没人买。”这帮助史成找到了卖价。就在价格升至顶峰每吨140多元前,史成陆续抛出手中持有的配额。9月10日,他以均价65元挂单卖出5200吨配额,获利10万元。

3000元便可进场“炒碳”

“炒碳”有什么门槛吗?据了解,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中,首次参与投资的个人需缴纳2000元会费,年费则是1000元。这意味着,3000元是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低门槛。史成告诉记者,目前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200多家企业注册账户,但实际参与买卖的不超过十家,个人投资者也只有十几个人,“市场里边的人都在观望”。

史成认为,跟欧美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相比,国内才刚刚起步,产品也很单一。但他相信,未来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可能五六年时间就能出现如森林碳汇、碳基金、碳期货等产品,形成一个类似股票的交易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会更高。

“炒碳”还能做公益

据了解,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之初便设立了“公益会员”账户,公益会员在市场中只能买,不能卖。这无形当中减少了碳排放的配额总量,从而促进企业节能减排。9月底,史成来到交易所,请求工作人员冻结其交易账户。他要将没卖完的1800吨碳捐出去,以支持碳减排。

“碳交易的产品多元化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才会大大提高。等到有新产品出现,我再进去炒碳。”史成说。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所有配额发放工作也将于本月底前完成。届时,广东庞大的碳交易市场将能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商机。

何为碳交易?

这是一种为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而采用的市场机制。换句话说就是,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超标则必须另外购买碳配额,不然就要被罚款。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从碳交易市场中买卖碳排放配额而获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