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音乐、语言文字理解阿炳生活的艰辛和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
(1)是一首二胡曲
(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
(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
(3)学生说:月光……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
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看见了什么?
学生说:沉下去的应该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
学生读
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
(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感受着优美的句子吧!
(1)学生读。
(2)请大家接着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非常的美。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
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这曲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2)学生说:优美、动听
(3)这优美的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介绍阿炳)
(4)你们能不能通过预习,告诉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吗?
(5)学生说:他看不见东西;阿炳生活中十分坎坷;遭受别人的歧视。
(6)同学们,面对生活困苦,他屈服了吗?
6.课文哪里说他没有屈服呢?请你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自读,放声读
(2)师生交流,阿炳屈服了吗?
学生说;阿炳对音乐的热爱,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她找对了,还有谁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呢?课件出示
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齐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7.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而他现在能够看见吗?他只能看见什么?
(1)学生说:他十分的寂寞、困苦……
(2)他带着一颗颤抖的心,操着二胡演奏起来。
(3)和着音乐再读课文的四、五小节,体会他的心境,看看你们听到什么,看见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师生交流:这时阿炳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
(1)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看看阿炳究竟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读
(3)指名读
(4)还有补充吗?再读
(5)学生再读
9.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恬静而又激荡。
(1)你觉得哪一段旋律最吸引你?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2)还有同学希望读其他段落的吗?
(3)随着旋律东西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学生说自己的理由,音乐起伏。
(5)指导学生进行描红(“腾”、“宕”)
(6)起初这一段,谁喜欢,请学生读。(教师点评:你读出了自己的美好感受,再请一个学生来读)
(7)阿炳想通过这个曲子什么呢?
(8)学生说:阿炳想告诉人们他爱那……
(9)学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10.知道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曲子的呢?
(1)是阿炳的坎坷经历才创作出这样的曲子。
(2)还有他师傅告诉他的话,还有他自己坎坷的经历。
(3)你最喜欢读那一处的声音,就放开声音去好好地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11.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伤心的哭泣有人聆听吗?他只有将他的一腔感受倾诉给这个茫茫月夜。
(1)月光是如此美好,而他是穷困悲惨,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坎坷,热爱音乐,向往光明。
(2)此时此刻,你觉得这首二胡曲仅仅是动人吗?
学生说:人人都会经历困难,只要克服就好。
这个曲子仅仅是感人吗?
还有一点悲凉、伤心(教师板书)
12.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样的曲子
(1)播放音乐学生听。
(2)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
(3)教师随机点评。
三、小结
时间虽然到了,但是我们对于阿炳的对于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却是难以忘怀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民乐之一。在兴奋的时候听它,总能使自己很快沉静下来,不至于失去自我;在忧郁的时候听它,仿佛乐曲能带走我的烦恼,让心灵有了归属;在悲伤的时候听它,更如找到了倾吐的对象,忍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所以,对于乐曲《二泉映月》我有一种不解的情结,无论何时听到它,总会驻足凝神,听上片刻。心中也会疑惑:为什么阿炳的乐曲能承载这么多的情感?会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回荡的乐曲声,我翻开了苏教版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琴声中,文字里,我仿佛看到阿炳正坐在月下二泉轻拨琴弦,乐声如泉水潺潺流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课文的这一语段,不仅很好的诠释了音乐的初始部分、表达了琴声的深刻内涵,而且还完美的呼应了课文的前三段内容。阿炳生在惠山脚下,受二泉美景的熏染,江南灵秀的山水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然而,阿炳却再也无法看见。于是,一声长叹之中,阿炳陷入了美好的回忆,忆二泉美景、忆师父教诲、忆人生之路。小时的阿炳无法听知二泉流水中的种种奇妙之音,当他经历人生坎坷,饱尝人生辛酸之后,再来到泉水之边。淙淙的泉水仿佛也已经懂得阿炳的满腹愁苦,流出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社会是不公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阿炳更是倔强的。他用琴声表达出内心的悲恻,控诉着万恶的社会,又在铮铮乐音中强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不屈服,“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执著地用音乐追求着心中的光明与幸福的生活。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这两组看似对立的词语,却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乐曲的丰富内涵。就在乐曲的千回百转之中,我们仿佛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听阿炳诉说满腔情怀之后,看他身背胡琴渐渐消失在惠山脚下,乐音却久久散之不去……
《二泉映月》,乐美、文美,怎样能使学生感受到如此深邃的意境,感悟到如此丰富的内涵呢?我想,也只有创设一个乐文交融的情境,乐随文起,文伴乐悟,形成“涵咏”场。让学生从乐声中体会文本内涵,感受阿炳诉说的情怀,又从文本品读中更深地玩味乐声,领悟阿炳用乐声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猜你感兴趣: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
2.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二泉映月
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二泉映月
4.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5.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凯勒
6.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