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管教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由于夫妻双方的经历、修养、个性、期待不同,在子女教育中出现意见分歧完全是正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相关资料,各位家长们抓紧看看吧。
幼儿早期教育知识一
教育孩子的口径要一致
管教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由于夫妻双方的经历、修养、个性、期待不同,在子女教育中出现意见分歧完全是正常。问题是,对于这种分歧,事前应该尽可能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则求同存异,但无论如何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有时,夫妻中一方对另一方管教子女的方法看不惯,这时应克制自己的感悄,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爱人进行指贵,事后同爱人交换意见。
父母管教方法、口径不一样,一旦被孩子察觉,容易诱发、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心理。不少孩子善于对父母“扎苗头”,见父母中哪一方倾向自己,就表现出对这一方特别的信赖、求情,从而加深孩子的偏向性。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一棵幼苗,你要浇水,他要施肥,各搞一套,结果反而使幼苗枯萎。一样的道理,孩子纯洁、有智的心灵,也只有在夫妻双方协调一致的浇灌中,才能健康发育。
如何做到口径一致呢?
第一,找到抚育孩子的共同观点。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从总体上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品德高尚,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夫妻双方找到这个抚育孩子的共同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当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不能爸爸在一边批评,妈妈则不停地为孩子打掩护,当母亲指导孩子练习乐器演奏时,做父亲的不能因声音乱而烦操,更不能有什么不支持的言语;当年轻的父亲为孩子买来一大堆玩具、营养品时,做母亲的不能因为孩子的父亲无规律地花钱而在孩子的面前大发脾气。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任何一方,给孩子留下“爸爸、妈妈都爱我”的美好记忆。
第二,夫妻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很关键。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夫妻任何一方都要认识到,对方对孩子进行管教,并不是恶意,而是为了孩子学好。如爸爸星期天给明明买了一辆玩具小轿车,当天下午就让他踩坏了。爸爸生气地说:“今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明明很伤心。这种情况下,明明的母亲不能保护孩子,更不能说一些不利于他们父子关系的话。正确地做法应是在丈夫说的话的基础上,补充讲一些道理,最后达到明明自觉爱护玩具的目的。这样“一补”,效果就好得多了。
再如珊珊今年6岁了,吃饭时总想帮助妈妈拿个碗、盘子什么的。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盘子。爸爸很不高兴,对孩子批评了几句。而母亲则相反,认为孩子愿意干活,是好事,打碎了盘子主要是孩子小的原因。结果,珊珊不但投有以打碎盘子这件事中,得到相应的知识和教育。反而产生了俱怕劳动的心理。
第三,在孩子面前不冲突。孩子在家庭中最怕的就是父母冲突。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最初起因,大多数来源于父母冲突。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冲突,这就要求双方遇到矛盾时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或至少有一方能控制住自己。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等孩子不在家或入睡后,夫妻双方再慢慢交换意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另外,要使教育孩子口径一致,家长还要做到,争取老人对自己教育意见的支持,不过多千预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重大问题上,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双方要先有个计划,不要“东一娜头,西一棒锤”地进行。最好制定家庭教育制度,把教育孩子常遇到的问题统一规定下来,才能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幼儿早期教育知识二
教育子女要爱整洁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教育子女爱整洁,已成了年青父母的一大难题。有位母亲曾这样形容:“我们家里简直成了杂贷店,每天给孩子收拾玩具要花去二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如何教育子女爱整洁呢?
一般说来,四岁以前的孩子是很难养成自觉整理收拾东西的习惯的。因为,这时孩子的脑子里还役形成“秩序”的概念。对于成年人来说,井井有条的环境能给生活带来舒适。但对四岁左右的孩子来讲,越是乱糟糟的环境,他们越是感到高兴和痛快。所以,对四岁以前的孩子,父母如不注意方式方法,简单地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去要求孩子懂秩序,会“管理”,不仅与事无补,还会扭曲儿童的天性。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这样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强迫性神经质”,要么变得少年老成,丧失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要么变得犟头倔脑,对一切“指令”都表示抵触。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孩子爱整沽的习惯还需要从小培养,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对四岁以前的孩子,应着重于逐渐地使孩子的脑子里形成“秩序”的概念。方法只有一个,父母给孩子树立起爱整洁的榜样,潜移默化,感染孩子,而不必过早、过分地强求孩子整洁条理。否则,不仅收效甚微,还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譬如,当孩子乱翻东西或把玩具弄得找不到时,父母切不可不间青红皂白,一味训斥,甚至打屁股,把玩具锁起来,不让孩子继续玩下去,这样只能激起孩子心理上的反抗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说:“你瞧,玩具找不到了,怎么办?我们一块儿找找吧!”东西找到后,再进一步地说:“玩完以后,把玩具整理好,’下次就不会找不到了,记住了吗?”这样经常告诉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萌生“秩序”的概念,为以后的爱整洁打下基础。
孩子长到四岁以后,思维能力逐渐加强,开始明白了什么是“秩序”。这时,父母就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教育孩子守秩序、爱整洁,由潜移默化过渡到教他们如何去做。开始,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专用的木箱或抽屉,把玩具让孩子自己保管,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家长可以每隔几天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及时提出表扬和指出不足。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也可以在孩子之间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如比一比谁的玩具放得最整齐、保持得最清洁,促使孩子向好的一面发展。
教育孩子爱整洁,切不可用生硬的口气整天指责孩子,这里收拾得不整齐,那里收拾得不好。通常,可在晚饭后或睡觉前,用商量的语气:“你的东西收拾好了吗?来,爸爸妈妈一起检查一下。”激起孩子的兴趣,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幼儿早期教育知识三
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
开阔孩子的视野婴儿呱呱落地,就接触到亲人的爱抚,听到周围的各种声响。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不要把孩子与家庭内的正常声音隔离开来,而应该和孩子说说话,唱唱摇篮曲,让他们听听音乐等等。当孩子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时,尽最不要挡住他的视野。只要安全,应进免把摇篮遗盖得风雨不透,应该给孩子留出敞开的窗口。宝宝的目光试图盯住来来往往的大人,总想看清楚房间里的东西,如带有画的纸,床头灯,还有挂在他头顶上那些能动的玩意儿。您自己也可用布头、花边做些活动玩具和小型图案供孩子看。不过千万别忘记,孩子吃奶时,应放慢运动。
孩子睡醒了,可以抱到家人团聚的餐桌旁。看粉家里的亲人,听他们谈笑,闻到量内不同的气味,宝宝会感到很兴奋。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能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听到没听过的音响,闻到未闻过的气味,并逐渐地熟悉起来。
给孩子准备一些可随手摆弄的玩具孩子会坐会拿东西时,应给他一些无害的物品,如海绵块,抓住时变小,松开时又膨胀变大,容易堆码;或者摇小铃档,有时铃声不响了,孩子柳一下,然后笑得更开心了。也可以给孩子盒子,塑料杯或空瓶子及其它包装用品。我们常把这些东西当垃圾扔掉了,实际上这些废品都是孩子很喜欢的玩具,但需注意,不要把装过有毒物品的容器给孩子玩。
孩子边活动,边使智力得到发展,动作很到协调,增强了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孩子还逐渐认识到,一件东西行不到,不一定就是该物品消失了,而很可能是彼翻时藏起来了。然后,孩子开始了对自我的认识,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更近的观察对比,不断加深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与由此产生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
孩子活动的场地要大一些孩子会走了,有,时走到这儿,挪到那儿,原来各自独立的东西,如摇篮、公园、椅子、花园,通过孩子走动把它们联系起来。这时,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们来回走考拿一拿,摸一摸,只要别给大人造成大的麻烦,或收拾起来很费气力就可以。不要只图安静省事或影响了街坊,就不准孩子说话,限制孩子活动。那种认为不活动,少说话的孩子是规矩的看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