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不吃鱼的原因是什么
藏族人为什么不吃鱼?这是很多去藏族旅游的人想要知道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藏族人不吃鱼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藏族人不吃鱼的原因
原因一:生活行为习惯
藏民的常用食物谱里鲜有鱼,这个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性;高原气候寒冷,不补充大量蛋白质是维持不了消耗的,而高原蔬菜接近为零,只有青稞等耐寒作物能存活。而植物中蕴含的蛋白质很少,所以吃肉成了唯一的选择。
比起鱼来,牛羊的体型要比鱼大的多,因此藏族在不得不杀生的情况下会选择杀大一点体型的动物,一条鱼没有多少肉,想要养活一家人甚至是一个村落的人不知道要多少条鱼,这样杀生藏族觉得造孽更大。
原因二:宗教敬畏,忌杀生
藏族人不吃鱼的主要原因跟宗教信仰有关。相传有种神名“鲁”,是住在水中和地表之下的,但其没有具体的形态,故水中之水族均与其有关,故不适合吃。
在藏东地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他们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人们一般认为藏族不食鱼是受佛教不杀生观念的影响所致。
在高原,因为季候,不吃肉是很难的。同样也是一命,一只牛或羊,全家人可以吃很久,但就算有几条鱼,一家人连一餐都吃不饱。牛羊下的崽没有鱼多,所造的杀孽有天差地别。而且,藏人只要有杀生都会记下来,如果太多了,就会觉得承担不起罪业果报,所以都会尽量约束自己不杀生。
原因三:因为水葬
西藏很多地方,曾有水葬的传统,不吃鱼主要因为藏民现在还有少数人会选择死后被水葬,而水葬是主要靠鱼来吃食遗体的。在藏民心中认为鱼是连接人和极乐世界的使者,是神圣的,所以他们不吃鱼。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理解,他们不吃鱼,吃了鱼可能间接就吃到了自己的先辈。
原因四:因为感恩
据说1958年,一场重大的饥荒席卷了全国,青海省也不例外。在这场大饥荒的影响下,青海湖区的牧民面临着最基本的生存困境。湖区的牧民多为藏族牧民,他们平日饮食比较简单,青稞面酥油茶,偶尔会吃一些牛羊肉。
至于野生动物,不管是飞禽还是走兽,他们既不猎杀,也没有吃野味的习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青海湖畔的自然生态和人类一直是和谐共存的。在大饥荒期间,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藏民被迫开始吃羚羊和湖区的湟鱼(青海湖裸鲤)。
在最困难的三年里,是这些湖区的生灵用血与肉救活了湖区的藏民。这是一份恩德,被湖区藏民一直铭记在心,还不忘传给子孙后代知晓,告诉他们,要善待湖区的这些生灵。
藏族文化
饮食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
在藏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茯茶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由于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不足,帮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
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饮料。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是藏族的饮食习惯。
丧葬
西藏人死后有六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达赖喇嘛或班禅圆寂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答数藏族区域依然保留有树葬的习俗,将逝去的亲人包裹成胎儿在母体中的形态悬挂于树干上。
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外界人不知“天葬”是怎么回事,觉得很神秘。其实,每个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风俗,嫁娶婚丧,各自都有独特性。这其实是企图利用行政手段干涉民族风俗习惯的拙劣做法,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着很大作用,已经形成的观念是无法随着一纸公文得以改变的,更何况这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天葬寄托一种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