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2017-03-08

老年人的思维方法固然同中年人没有什么不同,可是老年人思维反映相对迟钝一些,所以我想专门就老年人的思维方法谈谈个人的观点。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老年人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和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这是一种高级、理性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老年人思维变化的表现

思维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老年人思维弱化及障碍的表现形式如下:

1) 思维迟钝、贫乏 对有些事情联想困难,反应迟钝,语言缓慢;有些老年人不愿学习,不想思考问题,导致词汇短缺,联想易间断,说话常突然中止。

2) 思维奔逸 如对青壮年时期的事情联想迅速,说话漫无边际,滔滔不绝。

3) 强制性思维 不自主的偶发毫无意义的联想,或者反复出现而又难以排除的思维联想。

4) 逻辑障碍 主要表现为对推理及概念的紊乱,思维过程繁杂曲折,内容缺乏逻辑联系。

2. 老年人思维变化的应对策略

人在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有些人思维仍很清晰,甚至仍有创造思维,而有些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因此,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励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其思维品质,以恢复和保持其良好的思维能力。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其实习也易受干扰。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

2.记忆的变化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表现在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义记忆完好,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另外,老年人在规定时间内速度记忆衰退。记忆与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状况、记忆的训练、社会环境都有关系。

3.思维的变化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4.人格的变化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近年来有人认为,老年期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绝望之感。

5.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迈入老年(60岁以后)后,生理、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中、青年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机能逐渐地衰退:老年生理机能的衰退,这是人体自然发展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①由脑细胞减少带来的脑萎缩,导致脑功能的衰退。表现在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降低而抑制性的增强;神经细胞的恢复过程也有所处长,整个大脑的调节控制能力都降低。

②感官的感受能力衰退,表现在视力下降。特别是对高频率的光波感受能力下降快。一般看书报文章都要戴老花眼镜;听力减弱,特别是抗干扰能力低下,需要大声说话才听得到,并且说话的频率要慢,才听得清楚;嗅觉下降,并易疲劳;味觉降低,味蕾萎缩,常常饮食无味;触觉的灵敏度降低,对温、冷觉和压觉反应缓慢,动作迟缓;运动分析器老化,平衡能力降低,往往容易摔跤;操作能力也随之降低,往往手脚都会打颤。 ③注意力下降,表现在注意力涣散,不易集中;注意力转移缓慢,甚至呆滞,易钻“牛角尖”,注意分配往往顾此失彼,顾东扔西。

④记忆力减退,表现在近期记忆、机械记忆、瞬时记忆很差,过目就忘;对远期记忆还可以,不过有时也会卡壳。如原来很熟悉的亲友、战友、同事的名字突然记不出来,但过后偶然又想起来了。 ⑤思维能力降低,表现在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都不如中青年时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和调控思路的能力明显降低,思路易打乱,常常难于连贯地思维;思路定势后,不易转向思维,常常固执己见。 ⑥想象能力减退,主要是对原有事物的表象,往往记忆不清楚,而对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又降低,信息的贮备量明显减少。

⑦操作能力降低,主要是手脚协调性差,特别是动作缓慢,不灵巧,有时手握物不紧,脚站立不稳,甚至震颤。 然而,老年人也有其优势,这就是智力的衰退远比生理机能衰退要晚。特别是那些勤用脑的人,他们的智力不仅不减退,而且与中青年时相比,还有所增强。如一些大器晚成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等,60-70岁还属于智力高峰时期。据统计,在1979年以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83人中,60岁以上者53人,占获奖者的64%;70-80岁者25人,占31%;只有5人是60岁以下者,占5%。这就足以看出了老年智力的优势。因此,老年人不要因生理机能的衰退而自卑。老年人阅历深,见识广,经验丰富,善于理论思维,长于深谋远虑,考虑问题全面、深刻、实际,还可以使余热生辉。

(2)心理逐渐老化变异:老年人离退休后,随着人际交往的减少,生活圈子的缩小,隔离感、孤独感、依恋感渐生,再随着光阴的流逝,自我活动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降低,依赖感、衰老感甚至离世感渐生,出现一派心理老化的趋势。在认知上,出现成熟性与衰退性的对立统一。认知的成熟,是老年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正如孔子所说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然而,由于感官的衰老和大脑机能的衰退,又必然导致认知的衰退,对新近的事物,接纳、记忆较差,因而影响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在心态上,表现为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对立统一。积极心态在老年人中,仍然占居主导地位,所谓“老骥伏厉,志在千里,不要扬鞭自蹄。”就充分表明人老心不老的方向。但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缠身,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体验油然而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