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文章,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大学人(大学的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校园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校园文化文章一:大学校园文化素质拓展建设
1、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按学科设置的课堂教育及实践教育,基本传授的是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对职业修养或职业道德方面涉及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是从理论方面进行灌输,更谈不上职业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非课堂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某一职业的操守,特别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社团活动可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组织和参与某一项活动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目前,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在校企主题活动、校企文化合作、创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与企业人接触或自己扮演企业人的角色,潜移默化中学生可感知相关企业的运作规则及职业素养的内涵,为进入职场后职业素养的进一步锻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通过通识课程的开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但往往流于形式,必修和选修的通识课程成了学生应对学业要求修满学分的一种手段,公选课所承担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公选课的收效并不明显。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物质和精神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方式影响着青年学生,培塑学生的精神面貌。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人文素质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无疑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同校园特色的结合,从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维度筹划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可积聚校园的人文精神,拓宽学生人文知识的接收渠道,形成校园文化特色,月积年累可凝炼校园文化精髓。
3、身心素质的培养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不具备强有力的身心素质很难应对学业压力。我国学校早期的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和一般技能的传授,而对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拓展有所忽略,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也有所加强,但一般教育只能传授给学生身心素质的普遍常识,身心的锻炼更多的要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涵广博,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作用,其中各种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对学生的身心锻造作用较为明显,并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心理和身体素质。当前,大学里的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可着重突出学生身心素质的拓展,并可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寓身心锻造于各类文化活动之中,事半功倍。
4、道德素质的培养
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德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其德育实效,培养“有道德的人”,进而实现高校价值追求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实施方法上多注重说理教育、情感感化、比较鉴别、典型示范、自我修养、管理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预防教育等等,虽然这些传统方法曾经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往往给人以严厉教化和硬性灌输的感觉,而忽略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变动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思想道德教育的着眼点已由过去的批评教育、改造思想转向调动和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一个根本转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从感性教育手段出发,结合理性教育,掌握心理暗示、注重有效性,要以实践的方法和自我教育方法为主,激励和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道德内化的主动性,寓教于乐。
5、审美素质的培养
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可提高人们生存、享受与发展人生的质量,审美观会影响人生情趣乃至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生境界,是校园文化的又一功效。审美素养是长期艺术实践和文化环境熏陶而炼就的,校园的各类文化活动都渗透着校园的精神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始终遵循美的规律,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一代新式的文化人,去创造崭新的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校园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无论从内涵与特点上看,还是从内容与任务上看,都具有了相似和相通之处。两者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教育内容都要运用美的事物,教育形式都具有潜在性、非强制性、动情性、愉悦性等特征,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美的人。校园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联系紧密,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体现审美教育的走向。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的美化,校园环境要优美、宽敞,努力做到绿化、净化、美化,达到整洁、典雅、优美,其中校园建筑就是校园环境建设重要一环。其次,校园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要以能够达到各种教育发展为目的,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情趣,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艺术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志趣的新人。
6、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素质拓展为抓手建设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可兼顾校园文化长远发展和现实功效。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作为教育,如何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每个人深思。有教育家曾把人类教育分成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传授知识,第二阶梯是培养创造力,第三阶梯是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在审美情景中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为时代潮流的信息社会,只有第三阶梯“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在审美的情景中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要创造艺术化的氛围和审美的环境就必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以素质拓展为目标建设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
作者:刘国阳
大学校园文化文章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一、高校校园文化及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中包括高校的教学以及一切校园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不仅仅包括物质领域所囊括的教学娱乐场馆、教学设备,而且还包括意识形态领域所囊括的校园精神、人文传统、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等等。高校文化建设适宜以校风建设为引导,以学风建设为推动力,以教风建设为保障,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进而和谐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高校当中的每一个育人环节均少不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校园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大学生们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甚至是行为方式,它能够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学生管理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全面管理学生们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规范学生们在此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校园秩序的维护、学籍管理、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其中校园秩序指的是班级管理、宿舍管理以及校园的环境卫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籍管理指的是学生入学、注册以及各种课程的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而课外活动不仅仅包括学生们的社团活动,还包括文娱体育、社会活动以及勤工助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例如学生们的就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等已然成为了现如今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唯一对象便是学生,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果离开学生这一主体都将毫无意义。除此之外,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管理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便是育人,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来说本身就属于校园文化建设范畴,而且还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为了能够形成全方位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的整体环节,为了创造出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则更加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以及群体意识,它具有潜在的渗透性,能够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使得身在其中的学生们能够得到熏陶、渗透,进而得到升华,它能够将一定的传统作风以及学术气息转化为环境,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们能够实现统一的观念追求,达到共同的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使其能够不断的作用于校园文化主题,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不仅相互独立,而且相互渗透,不仅能够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补充与延伸,而且还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管理工作
(一)营造精神文化氛围,达到科学管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则必须拥有全员共建的思想,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体系当中,从而实现科学的校园管理。第一,应该在课堂教学以及一切校园文化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纳入正确的政治理论以及思想方面的内容,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加强对教师以及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责任心与自信心,全方位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应该重视课外活动的影响力,根据高校建设的总体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用高雅的文化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品位。高校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并依此作为载体,尽可能的满足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此外,由于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娱乐性,因此,应该注重将学生管理工作融汇在各种活动之中,通过诙谐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精神,发挥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及意识。由此可见,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能够达到科学的校园管理。
(二)营造环境文化氛围,达到文明管理
环境文化不仅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而且还包括知识文化以及舆论文化。其中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够为师生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环境,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学校的物质文化风貌。知识文化环境主要指的是学术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经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条件,是衡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校园文化建设好坏的一个主要方面,能够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的质量以及管理工作的成效。舆论环境主要是以正确的理论为导向,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校园风范和精神,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营造制度文化氛围,达到依法管理
大学活动作为一种校园集体性的生活,必须以一定的制度规范进行约束,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够反映校园文化的规范性,而且是加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保证。在管理工作当中应该以本校的实际为出发点,从而完善学生的管理条例,使得校园文化更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应该积极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违纪的学生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分,不能够因人而异、感情用事。通过一定的事实证明,学校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学生进行处罚,能够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使得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更加顺利。在管理工作中,还是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按照既定的育人目标进行正确引导,这便要求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应该注意对激励机制的启动。而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氛围,是实现校园依法管理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高校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加强高校素质教育的综合实力,同时能够加强和创新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无形中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学生管理工作的加强也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因此,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王延卿 施四平
大学校园文化文章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新媒体的具体特征
比较而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多样性、虚拟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新的特征。
1.多样性
新媒体的多样性就是指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手机等多样方式自由方便地阅读、检索或浏览网络中多种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而且这些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跨越时空限制的数字资源深受人们的喜爱。
2.虚拟性
新媒体的虚拟性,也可称为匿名性。“OntheInternet,nobodyknowsyouaredog”(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狗)。在网络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大多都是虚拟的,他们的信息交流完全是靠虚拟的数字信号来代替的。正如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说:“在网络空间里,我们不再是‘人’,而是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电脑屏幕上的信息”。
3.互动性
互动性(Interactive),亦称交互性。新媒体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信息传递的单一性局限,实现了实时、双向的互动信息传递,使被动的接受成为互动的交流。
4.共享性
共享性就是新媒体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讯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信息平台和想象空间,它具有储存信息容量大、传输便捷、信息资源丰富和形式多样等优点,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独立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发布信息,或者和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平台。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我们要抢抓机遇,回应挑战,积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
(一)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
1.新媒体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载体
新媒体技术可以将任何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析整理,并以图片、文本、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传播媒介,在新媒体这片沃土上,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新媒体为其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的多变,进而大大增强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渗透力。
2.新媒体延伸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视野
在旧媒体时代,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大学是相对独立的,是有别于社会的“象牙塔”。在大学中,大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也就相应地限制住了大学的文化活动范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文化还是自成体系,并没有与社会有太多的交集,这也决定了大学文化在社会中并不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也并没有成为主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们即使处于校园中,也可以很便捷地与外界沟通、交流。与传统媒体相较而言,新媒体使得大学文化得以多向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蓬勃的朝气。
3.新媒体大大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向外部开放的进程
在岁月的长河中,高校在新媒体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并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的主导,高校就好像“象牙塔”中独立绽放的幽兰一样,与社会相对隔离,把自己固步自封在里面,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这既是固守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与外部联系较少的缘故所在。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下,凭借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加速了校内外信息的互通交流,也加快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发展趋势。一方面,新媒体是高校师生获取社会时事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这也导致了校园外的思想观点、理论和价值观念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高校中所发生的事件,经由新媒体的“蝴蝶效应”,使得社会大众短时间内将关注焦点聚集于此,高校校园文化走出高校,走向社会,并以其友好开放的姿态向外部社会展现着它的魅力,新媒体也成为了高校展示自我形象,从而引领社会风尚的工具。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两面性,在为高校校园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1.高校校园文化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表达自己立场,阐述自己思想的载体,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它总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独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要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让他们知道自己应当赞成什么、批判什么,不要跟大流,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但由于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和互动性,一些西方国家借助经济、政治的优势,借用网络大肆渲染其人文主权、民主观念和意识形态,以文化渗透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电影大片、消费观念等来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殖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媒体为校园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平台,但如果我们缺乏对于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引导,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学生要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浪潮中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一定要做到兼收并蓄,清楚地认识到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追逐名利的危害,并通过自身加以改正,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2.新媒体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易沉溺于网络
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每天的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因此,他们必须要紧抓时代脉搏、紧跟潮流,而且以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年下降,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相比之下,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等优点非常明显,完全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要求。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查阅网络新闻、浏览资料等,还可以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享受着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但是,对于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导致他们渐渐地自闭,性格孤僻,不仅仅身心和学业受到了影响,而且也伤害了父母的心,使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为了上网便向家里要钱,有的父母不给钱,便偷或抢,有甚者,更将毒手伸向了社会。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大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也使得父母伤痛欲绝。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大学生渐渐地逃离现实世界,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他们不与他人交往,宅在家中,饿了就吃,没钱就向父母要,不自食其力,渐渐地成为“啃老族”,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高校校园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遭到削弱
文化是一种无形、潜在的力量,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大学中学习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文化也反过来影响着大学生,对他们的以后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是靠高校文化的深远影响力来完成的。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携带着多样而且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些可能就是垃圾信息,比如黄色小说、色情暴力文化等,这些文化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还占据、腐蚀着他们的心灵,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沉溺其中,随波逐流和堕落。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文化,并以其力量改变着大学文化,使得大学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遭到了削弱。
三、新媒体时代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传播领域的技术革新,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等。高校作为新媒体时代下引领社会潮流的新中心,深受新媒体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会更加繁荣发展。立足新媒体时代,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就一定要不断强化对于文化工作的关注,认识新媒体的“双刃剑”作用。
(一)立足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应对负面因素的挑战,就必须立足实际,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契机,切实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根据新媒体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入手:一是从空间这一层面来说,我们要大胆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积极面向社会,扩展视野。二是从时间这一层面上说,我们要增强积极应变能力,注重立足于长远,积极面向未来。三是从内容这一层面来说,大学文化的发展要更加丰富,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积极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将大学与社会联系起来。四是从主体这一层面上来说,我们要注重互动性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们积极建言献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建构数字信息化校园
今天,新媒体时代的引来,促进了人类文明达到一个高点,新媒体的技术革新和成就,早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文化作为创新的源泉,高校作为创新的平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开发运用中,就应该当之无愧地走在最前列。因此,大学对此应当有着清楚地认识和合理的规划,为成为当今时代文化汇聚发展的中心,大学应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校园网络资源整合和建设工作,提高包括网络文化在内的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媒体条件,促进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避免与社会相脱节,再次走进“象牙塔”中。
(三)重新树立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精神,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正因为有一代代教育者的坚守和努力,高校才能够树立起核心价值精神,才能用此来感染和改变着莘莘学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价值选择变得更加具有多元性,但大学并没有放弃它的核心精神,并没有放弃它的道德引领作用。相反而言,大学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加应当加强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实现其对思想的引领,加强其对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正确思想的抵制,要注重鲜明地表达出其价值取向和价值立场,重新树立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精神。
(四)健全舆论监督机制,注重加强正确引导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也接踵而至,几乎人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讨论者,特别是在大学中,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各种校园文化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各式各样信息和议论的出现,导致在很多问题上,大学生们有很多不一样的见解,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这种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很容易受到某些社会环境的错误引导,时常面临价值选择的危机。因此,注重合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积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健全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并及时消除各种观念和思潮,这对大学生和社会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保证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清醒头脑,为进一步构建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把握住新媒体发展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观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利用好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的优势引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并时刻注意其负面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和谐美好的高校校园文化。
作者:王继夏 何雨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