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散文》读后感2篇
中国首位诺贝尔奖的得主莫言所著的《莫言散文》,整体表现了富有感性化的风格,采用一种不受控制的、重视感觉的叙述态度。莫言的散文保留了他独有的写作风格,汪洋恣肆,激情勃发,文字鲜活率真、妙趣横生,令人回肠荡气,痛快淋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莫言散文》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莫言散文》读后感篇1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必然是作家经过内心焦灼、痛彻、反思而来。所以我通常把文字比作为最本质的东西,因其追求本性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文字源于心声追求本性,文字是用来抒发内心感受的,具有排毒养颜作用,若改了就无法顺应本心对身体也无益。
莫言在《莫言散文》中写到“真诚恰恰是文章,尤其是散文、杂文的灵魂,除此之外战斗性恰好也是散文的灵魂。”素来是喜欢看散文的,一来散文以一种真实的叙述源头展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来散文不似小说之中的些许桥段给读者带来一种矫揉造作的视觉效应。譬如:莫言的一系列作品都以自己的故乡——东北高密乡作为写作背景,《********》、《透明的红萝卜》、《蛙》都是以莫言少时历经饥饿的真实状况写在饥饿之下人们吃煤块、透明薄如蝉翼的肚皮为特写。正如此,使其读者的视觉效应与之相结合,达到文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最佳效果。
托马斯.沃尔夫人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成功的作家写手背后必然经历常人所不知道的痛楚,拿最容易被90后青睐的写手——郭敬明来说,十五岁的青春文字,《爱与痛的边缘》的写作背景无疑是将其透明本质的晦涩青春融入书内,一本关于友情,关于青春忧伤,关于每个青春少男少女的情愫展露无疑,而惯于被80后接受的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将其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书中青年小伙农村的故事展开叙述,对人生开始做进一步论述。当然被读者敬佩的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则是结合自身的一部赤裸裸散文,从自己双腿残废到对生的理解对地坛的描写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细节描写都难脱逃与“真实”两字……
从散文另一个层面“战斗性”来讲,每一个资深写手作家必是经过内心的声色犬马,进一步的将所思所想二者“厮杀”、“兼容”。经典杂文 留下的、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作家文字的顿悟与哲思。譬如作家赵丰在《孤独的散步者》一文中写到对孤独的高度阐述,他说:“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淡、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同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从此处不难看出赵丰在描写孤独这一段文字之前不免对自身的孤独感产生一场否决与厮杀,认为孤独是自卑、哀怨、可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与内心世界进行“战斗”,最终产生对孤独这一段文字的哲学论述……
初读莫言的《莫言散文》只一味地注重作家写实的白话文字,比如作家“莫言”二字原是因作家自小爱胡乱说话,母亲让其少说点话,后取名为——莫言,再比如作家自幼相貌丑陋、食欲惊人,吃饭的时候老是遭遇桌前人士的嘲笑,这些都是来自于此书的笼统感官情节,后再读此书,则注意到作家文峰的幽默之处,比如:将其自己的文字比作乌鸦的嚎叫,愿者便听,不喜莫怪,当然在《莫言散文》中的一处描写是尤其深刻的,他说自己在地铁站看到一位枯黄娇小的中年妇女用乳汁喂养怀里的婴儿时,使其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自己苦命的母亲,后来由这灵感写了长达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母亲过世之后的阵子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昼夜不分的开始写这篇小说,写完之后,心情格外之好,体重竟然涨了5斤。
细读此段便能切身体会到作家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了自己之前在黑夜里乱写一系列杂文的指引,如:会写冗长不修边幅的文字,会写没有逻辑条理的文字,会写不少人感同身受的快言快语的文字,而这些都是充当被积攒了多时的内心情愫在写字的一瞬间一股脑儿被投掷下来,有点像十月怀胎的少妇,遭遇孕育期间的阵痛继而在分娩之后的欣慰感,不敢狂妄在一些胡话的文字之后美其名曰:散文,只是用唠嗑一词儿诠释其言所感。
之前把散文的抒写归类在文采的范畴内,以为深度的散文写手必然是囊括在文采的内核。也是因莫言散文的文字,后知后觉那种快言快语的凛冽感早就脱逃文采的范围,散文与文采无关。用作家乔叶形容风骚与性感的区别应用于言语和文字的区别,则可以略加改之为:如果说言语是咄咄逼人的,文字则是清茶慢泡的。言语是张牙舞爪的,文字则是素手杀人的。言语是招摇呐喊的,文字则是落地生根的。言语是烧人眼的,文字则是润人眼的。言语是气球,炫得高,文字则是磁铁,引力大。言语是浅层之技,是技则会技穷,文字则是魅力之果,果成则芳香无限。
觉得文字的张力不在于字数的长短,而在于语境的透明度,正如前面结合《莫言散文》的有关论述,不管是散文还是何种面世的文字都是讲求“真诚”,在当今科技已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而言,各种电子高科技产品接踵而至,音乐、电影、更是以一种商业一体化的模式出炉,当然文字作为这种廉价商业的形式而论,讲究的是写者的操守以及读者的认同。
文字,源于本性。
文字,回归本心。
《莫言散文》读后感篇2
读《莫言散文》,从其作品中,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情感感受,不知不觉中给读者以美的熏陶。“这是真正的相依为命,也是真正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我们尽管很穷,但还是掏出几个硬币扔到他和它们面前的盘子里。他对我们说了一句话,我敢肯定是谢谢,狗对我们一齐汪汪汪,表达的也是感谢之意。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的狗是不是听得懂德国狗的叫声?”《狗·鸟·马》其情其景,都值得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
作家写家乡的美,写家乡人的勤劳勇敢,写家乡人的人事物非,都无不如实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的人间冷暖。“历史上曾有过的烧酒大锅、染布作坊、孵鸡的暖屋、驯鹰的老人、纺线的老妇、熟皮子的工匠、谈鬼的书场都沉积在历史的岩层中,跑不了。”“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他的故事还在流传,我最亲近他捉鬼的故事。”“这个孤独的老头,曾给一个大名赫赫的人物当过马夫。据说他还是共产党员。”“前几年,听村里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收集酒瓶儿,问他收了干什么,他不说。有人终于发现他在用酒瓶儿砌一道把高密东北乡和外乡隔开的墙。这道墙砌了约有二十米长时,老头儿坐在墙根死了。”“这道墙由几万只瓶子砌成,瓶口一律朝北,只要是刮起北风,只万只瓶子便一齐发出声音各异的呼啸,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便成了亘古未有过的音乐。”“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要忘记这道墙发出的声音,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鬼与神的合唱。”(《会唱歌的墙》)原来,墙是这样唱歌的,让读者从其故事和作家家乡风土人情中,一起感受这“亘古未有过的音乐”,聆听这道“会唱歌的墙”的故事。
《也许是因为当过“财神爷”》中,记述了作家浓浓的乡间乡音姐弟情。探望一起在大年夜里装“财神”,提着瓦罐挨家讨要“过年的饺子”的同病相怜的“冬妹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逝去的艰苦岁月,也注入了作家浓浓的乡情。正是经历了这些苦难的时日,作家才把自己的家乡“高密东北乡”,作为创作的基点,成就了众多的文学硕果。
关于读书,作家认为“人类阅读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愉悦,如少年读连环画成年人读言情、武侠,原来就没想从这阅读中获取什么知识,但知识自然地也被获取着,情感自然地也被教育着,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吧。二是功利性很强的学以致用,如读技术方面的书籍。”“我没读完小学就回家劳动,但因为认识一些字,具有了阅读能力,便想方设法把村里人家的藏书借来看。村里藏书有限,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借到什么读什么。”(《杂谈读书》)我也出身农村,自小在农村长大,上学读书始于70年代初期,不但没有学前教育,初上小学时没有教材,就以一本“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为课本,连拼音都没学过。学制短不说,二年制的附设初中班,最后一个学期也是没有课本。各学期有少得可怜的几样教材,充斥其间的多是《农村也是大学》那样的假、大、空文章,真正的书荒时代。所以,我对作家所述的读书生活,非常理解。
《莫言散文》中的一篇篇散文作品,都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敢于针砭时弊说真话。说到媒体,作家指出“那些官员怕的不是媒体,他们怕的是他们的上级,怕他们的上级撤了他们的职,对于某些‘人民公仆’来说,他们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了爹娘,也不是妻离子散,他们最大的痛苦是丢了官,反过来说他们最大的幸福是升了官。”“对某些官员来说,升官是为了发财,但也有的人做官不是为了发财。在中国,做官做到正县级以上(当然是指有实权的,不是泛泛的县处级干部),住房、用车、看病养老,一切都有了铁的保障。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官员们吃点不花钱的肉,喝点不花钱的酒,抽点不花钱的烟,算不上腐败,只要不弄得太过分,大家也就认可了。前几年吵吵闹闹地要对领导干部的用车进行改革,很多家报纸都发了消息,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为什么?还不是怕用车补助发到了个人手里,但该坐公车的还是坐公车!另外,说当官就是为了钱也是冤枉了人家,有许多东西是有钱也买不到的,那种前呼后拥、颐指气使的感觉,那种种的特殊待遇,都是无价的。”(《答老王》)
许多军官的转业,是被动的。从大了说,是部队建设的需要;从小了说,或许是已经在部队没有了“前途”,或许想通过另外的途径“创业”。特别是就业压力很大,安置比较艰难的时代,许多的军官多么希望在部队多呆一天呀,在那各种保障一应俱全的环境里,甚或过的是养尊处优的日子。特别是部队文艺工作者,其优势是可想而知的。然后,很是具有责任感的莫言,从部队置业到地方,却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想法。他说“我在部队人缘很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不想走,我就可以在部队一直干到退休。我之所以下决心置业,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了。我认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写出像《英雄儿女》、《南征北战》、《上甘岭》那样的作品,鼓舞着战士们去勇敢战斗,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就应该把自己下岗。另外,我觉得,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应该是一个能跟战士们一起送炸药包炸碉堡的好汉,即便送不了炸药包,起码能跟着部队急行军,做不到这一点,就应该自觉地下岗,否则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所以我说我提出转业其实是我有觉悟的表现,领导并没有让我走,是我自己要走。你说人家一群小伙子笔挺地站在那里,一个个生龙活虎,英姿飒爽,你挺着个大肚子,弯腰驼背地站在那里,你不自惭形秽吗?这不是明明地给人民军队抹黑吗?所以我说,因为我爱这支军队,所以我必须离开。”(《答老王》)这就是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中国军队作家对人民军队的爱戴和理解。
文学是人学,透过《莫言散文》的一篇篇作品,也让感受到了一个著名作家的成长心迹和为人风范。俗话说得好,“要学作作文,首先学做人”,莫言的行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体验到了文学创作的心中旅程,体味到了从困境中磨砺而成的人生乐章就是莫言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