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你分享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涵义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涵义
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涵义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取像降低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或者在公开市场操作赎回债券释出资金等方式,借以提高货币供给成长率,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刺激景气。
当中央银行决定采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对于外汇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国际收支帐中的经常帐及资本帐来加以探讨:
站在资本帐的角度:降低利率减少了外资存放于本国银行生息的意愿,而可能将资金转存到其他币别的帐户,对本国的货币来说偏向利空;但降低利率可能会使股票、债券价格大幅上扬,吸引外资投入本国的股市、债市,此时对本国货币需求的增加,可以抵销一部分降息对汇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站在经常帐的角度:利率的降低可以刺激本国的景气成长,提高国民所得,增加消费支出,因此对进口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使净出口金额减少,对本国货币来说是趋向贬值。
在国际汇市的实务上,主要工业国家调低利率时,对该国的货币多偏向利空。不过并不是没有例外,1995年起德国一连串调降利率的动作在当时并末使马克走贬,反而因美国股市下跌,资金转注欧洲股市而受惠走强。一直到1995年10月以后,德银连续降息,才成为投机客放空马克的借口。然而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股市正开始长波段的涨势,使资金回流(由1995年10月份至1996年2月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了1千多点)所致。故降息对汇市的作用,有时还要合并考虑股、债市的资本移动所产生的效果。当然,影响的程度多大,也要视该国的股市规模,及对外的开放程度而定。
2017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新华社消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为规格最高的年度经济会议,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作下一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会议中有哪些“关键点”值得关注又传递出哪些政策信号来看看权威专家第一时间的解读。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财政政策方面,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仅营改增带来的减税就超过5000亿元。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降低宏观税负;1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明年要按照政府过紧日子、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明年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很大,最大的空间在于给企业降成本。但必须转换思维,不能按照原来的思维惯式来从事财政政策。
特别的,这次货币政策在稳健后加了“中性”一词,货币政策释放了新的信号。在外部信号不定,以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货币政策或更寻求“稳定”讯号。应对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问题,未来货币政策在宽松和从紧中寻求平衡,灵活调度。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同时会更趋中性,尤其是把防控资产泡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我想明年的货币环境总体而言不会太松。”
国信证券(15.250, 0.15, 0.99%)博士后研究员刘海洁表示,2017年将是更加艰难的一年,整个经济形势已经进入“跋涉阶段”,就像人在遍布泥沼的荒野中行走,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很长时间也走不远。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选择也将更加谨慎。势必兼顾去杠杆、抑泡沫、稳汇率、防风险的几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