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小吃的创业故事

2017-02-21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在小吃行业成功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方法。

卖小吃的创业故事一:

餐饮创业的奇葩案例:每平米日卖3.5万

根岸是一家成立了34年的牛舌餐饮店。非常有意思的是,从成立起初到现在,这家在东京和横滨都非常有人气的牛舌专卖餐饮店却每年只开一家店。这对于已经习惯于成功必定扩张思维下的小蒲百思不解,既然成功就要复制么,不快速如何占据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呢?可是,当小蒲开始深入这家“奇葩”企业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连锁不应该简单的追求快和数量,更要注重店铺的经营质量。只有质的连锁,才能形成真正的行业壁垒,从而成为顾客心目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小蒲虽然没有从事过餐饮店的经营,不过在日留学期间,和所有拮据的留学生一样。都有过在餐饮店打工的经历。5年的餐饮店打工经验,让小蒲觉得,餐饮业态虽然是高频刚需业态,但是,因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在这个古老的行业当中,痛点已经不复存在。想在这个行业异军突起,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快速扩张,点餐外送,营销噱头,似乎除了这些办法以外,很难有更好的方法让一个企业在这片红海中能够长时间的存在于大家的视线当中。

可是,根岸却用独特的对于经营的理解,做到了,34年,一个爆款商品,和一年只开一家店,还能在竞争激烈且喜新厌旧的餐饮界,一直独树一帜,人气不减。

终极经营战略“亲切”的三大法宝

餐饮,美味是命线

最近,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以一句“只要正宗,拒绝好吃”彻底颠覆了我对饮食界的认识。怎么一不小心,餐饮界都可以以拒绝好吃成为口号了呢?还好,这只是一个“90后奇葩”事件,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还是希望吃“传统餐饮行业”的饭。好吃还是我决定是否去光顾这家店最起码的底线。小蒲的“蒲式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予评论,但是根岸确实首先抓住的是顾客的味,然后才抓住了顾客的心。对于味道的坚持,从处理牛舌时中央厨房的手工去筋,到店铺对于烧烤师制度的建立。都无不体现着一家餐饮企业对于美食的敬畏。不仅仅是在主菜爆款上的用心,在副菜的搭配上,以及主食的选择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实,除了片中介绍的牛舌料理,根岸也会定期提供牛肉、猪肉、鸡肉的烧烤菜品。增加顾客的选择感,提高顾客的来店频度。

神奇的亲切奖

其实很多餐厅都会提供顾客意见明信片,也真的会有很多顾客会认真的给予填写。但是很可惜,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特别重视顾客写的内容。不重视的原因无外乎,公司的经营者认为顾客写的内容可能是某些顾客的恶意所为或者是某位店员亲友的故意为之,所以有失公允。看吧,这就是我们和顾客之间建立起的关系。其实,小蒲研究了这么多的案例,发现很多企业做的事情,并没有多么奇特之处。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甚至尝试过的事情。之所以这些改善工作在很多企业做了以后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很多企业为自己能想到这些漏洞的聪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然后因为压根就没信让这些改善方案而最终无法彻底实施。而根岸和大多数企业的区别就是,他“傻傻”的相信了顾客所有的反馈,对于顾客回馈的意见会认真处理。不但会给被顾客表扬的员工发亲切奖,并且会把好的案例进行全店共享,形成新的亲切气场。让亲切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感觉更加具象化,更容易传播。

人才优先的开店战略

每一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当自己的事业出现局部成功的时候。快速扩张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在扩张中迷失方向,忘记当初为何创业的人也不占少数。根岸就是一家对于欲望控制的非常好的公司。社长根岸荣治认为,现在的餐饮界,大家对于美味的追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仅仅美味,已经不能成为顾客心目中的首选了。于是,他得出结论,“亲切”是企业的终极战略。根岸荣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开店战略上也充分体现了自己对于“亲切”的坚守。没有“亲切”的人才,就不开新店是根岸的坚持。也因此,81年创业的根岸,平均每年只开一家店,34年只开34家店。这种“奇葩”的开店方式也真是让人敬佩啊!

把经营理念和群策群力

相融合的三步骤

家文化的核心关爱与沟通

每一个有过留学经验或者在异乡奋斗的人,都多多少少的体会过融入当地社会的艰辛。其实,身在异乡,每一个人都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和内心的归属感。牛舌根岸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的用心。想让员工参与到自己公司的经营,让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在亚洲范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家”文化。而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关爱与沟通。不过,关爱谁都明白,怎么关爱,关爱谁可能是因企而异。通常,关爱与沟通最好是公司内部相对强立场的人群和相对弱立场的人群去进行互动。牛舌根岸就是让身在异乡的外国员工和本国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团队内部问题,也因此产生了口碑效应。以至于,很多其他人才也会慕名而来,直接降低了HR的招人压力。

一线店长组成经营团队

企业的家文化,可以聚人。但是,难以留住有理想的人才。因为,通常有理想的人才不单单希望得到温暖,更想得到空间。根岸社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因为忽略了成长型人才在这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酿成大错。牛舌根岸内部有一支店长经营团队,根岸社长把这个团队分为5个小组。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评比方法、晋升条件都是由这5个小组通过1年的时间反复讨论实验以后才进行实施的。既然,店长自己参与了制度的设定,自然对于制度的理解更深刻,执行也更加的到位。

共同制定公司战略

其实做到以上两点,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困难的是公司的经营预算以及经营方针也由一线的店长们参与决定,这样的勇气是非常让人刮目的。传统意义上来看,经营战略通常是董事长或公司的最高决策人来进行拟定,而公司的中高管以及一线店长基本上是在执行层面。如何让老板的想法能够落地,可能是每一位管理层都会苦恼的问题。为何不能在战略层面就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呢?小蒲觉得,可能是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样沟通成本过高。并且,老板通常认为员工会选择相对容易的战略目标,会让企业无法实现快速成长。不相信一线员工参与到战略层面,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益处。相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似乎是天使,也是恶魔。很多企业因为相信员工而崛起,也有很多企业似乎因为无原则的相信而走向衰落。根岸社长非常有勇气的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员工。并且,每年的经营发表大会也会由一线工作的店长来完成。至少到目前为止,根岸社长的相信换来了企业坚实的成长。

其实餐饮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也是顾客最喜欢喜新厌旧的行业。特别是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对美食非常的挑剔。所以,只有像牛舌根岸这样,改善员工意识,让员工参与到自店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留自己应有的地位。谁都知道,提高一线员工的士气是服务业的命脉,但是能做到的企业确实不多。根岸社长正是鼓起巨大的勇气,向店长放权,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允许店长成长,才造就了牛舌根岸独特的经营体制。这个经营体制的核心就是相信。

卖小吃的创业故事二:

兰州拉面的创业传奇,真人真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波斯湾开面馆。

最早去的伊拉克,现在已经在阿富汗、利比亚都开了分店,前两天打电话很兴奋的和我说,准备去叙利亚开面馆了,就是人手不够,问我有时间没有?

其实我这个朋友最早是个混混,基本在国内走投无路了,无奈之下在一家川菜馆当小工。

2001年吧,美军进攻伊拉克,这兄弟的老板居然疯了,跑到伊拉克开了家川菜馆,这兄弟也就跟着去了。结果生意好的不得了,美军经常坐着直升飞机来点餐,螺旋桨就这么“咣当咣当”的开着,几个黑大兵就这么端着机枪等炒菜,完了用塑料筐装走,大把的美金哗哗的扔,一盘泡菜国内不要钱,卖给美军那就是15美金小半碟子,一个鱼香肉丝要120美金,一碗白米饭20美金。每天老板数钱数的手都抽筋儿。

可惜好景不长,2个月不到,他老板就被汽车炸弹轰上了天,这哥们命大,那天去美军司令部送外卖,算是捡了一条命。经过这一回也算是想开了。豁出去了,川菜是没法开了,就开面馆了。

他胆子也大,不要店面(免得美军聚餐的时候基地来放炸弹),只要流动面点车。就是一辆废弃的装甲车,后面割开做成开放式的售货车,遮阳,安全,还防弹。好家伙,生意好的牛上了天。这车就跟着美军走,美军打着打着饿了,坐下来来一碗兰州拉面,热腾腾,吃完嘴一擦,提着步枪上去接着打。

有时候和基地打胶着了,分不清南北,也有基地的来吃面的,边吃面还边叫唤:阿拉阿克吧!不要辣椒!阿拉阿克吧,牛肉少了老子要弄你····。这哥们儿也是大方,经常是一半儿面,一半儿牛肉。怕给少了惹顾客生气,这些战士说话最讲信用,说弄死你就绝对不会留下植物人的......

最后搞的是装甲车左边坐着美军,右边坐着塔利班,大家都形成默契了,吃中国人的兰州拉面的时候,不许开枪。

这哥们儿后来跟着美军又去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北京最近入手了个二环内的四合院,年底还要在上海外滩买两个独栋。

他在电话里和我说:

美军上将拉德乌斯将军给他电话了,说美军要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动手打IS了,估计出动的美军至少10万人,很想念他的兰州拉面。装甲车他都帮忙选好了,伊拉克美军的剩余物资,防地雷的装甲车,美军同意还送7.62机枪一挺和一台移动炊事车。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危险和收获同等!

听到这里我都有跟着去发点战争财的冲动了,不知道美国大兵对麻辣烫有没有兴趣,一串儿1元美刀,吃完了数竹签子,这要是十万人每天每人来个十几二十串儿的话......哈哈哈哈(别打扰我,哥这儿数钱呢)

干半年就能去淘宝把美国白宫拍下来了,有优惠劵都不领!有钱后,一定任性一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