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陈氏太极拳“松”的理解

2016-1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天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释放精神压力,让身心保持放松。太极拳的特点是松的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对陈氏太极拳“松”的理解。欢迎阅读!

浅谈对陈氏太极拳“松”的理解

初学太极拳如何体悟松呢?首先要在师父的知道下,拥有坚定地信念,严格遵照师父的方法规范,严谨的练习,待有一定的基础后,师父便会教你如何练习。

如摸骨摆位,包括摆拳架,试劲,听劲,桩功等,只有在不断的磨练中加以体会,及时沟通表述自己的练习体会。

使自己少走弯路,师父根据各人的特点加以传授,只有这样功夫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上身,当然师父要有功夫及品德,徒弟要尊师重道,两者合而为一,那缘分自然而然成也。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非常重视松,松是太极拳的核心,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通过对太极拳论,拳经,歌诀,心法功法的解读,白话文的注释,前辈师尊对太极松的论述,首先提出要轻灵,柔软,以柔顺为主,根据种瓜得瓜的道理,一柔到底。

太极拳虽式有不同,但天下太极同出一家,只是用意练的方式不同,分筋骨皮,吴氏太极以柔化为主,所以需往轻灵圆活松柔里面钻研,使自己早日得到太极真谛。养身不作匹夫勇,钻研技击应无穷,来日方长修吾道,长江滔滔无始终。

要使自己在盘架子时,全身筋络松开,必须自身不用无关的力,也不需紧张,全身松透松净,则产生柔,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所以,练习太极拳要从松柔着手,勤家练习能提高自身的气质,性格暴躁者练习太极拳会变得更温和,心急者也会变得平和。

故学练太极者都为品格高尚,能吃苦肯用功之人,而久练后对健身延寿帮助更大。歌诀中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之语。想必古人早有定论,需在领悟体悟过程中得到,望各位在明师的传授下,早日进入太极之门。

练陈氏太极拳放松的作用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可见,做到放松,可以使我们的肢体自然舒展,更加连绵不断。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太极拳放松要领

第一.要思想人静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练太极拳能静心,静心才会知道如何放松,体会放松的好处,放松能疏放神经,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

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太极拳与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姿势都体现出阴阳的变化。

第四.动作轻灵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第五.“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

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

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

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