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案例

2016-11-10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创业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创业案例一

她是个“80后”,仅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一跃而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她,就是李剑。

小剪刀,大财富1985年,李剑生于宁夏海原县兴仁镇。母亲伏兆娥是一个剪纸高手,享有“西北第一剪”的美誉。受母亲的影响,李剑从小就酷爱剪纸艺术,并梦想有朝一日,将母亲的剪纸艺术变成商品,推向全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李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2009年,李剑大学毕业了,可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找工作,而是向母亲借来3万块钱,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李剑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剪纸贺卡。为了推广产品,李剑天天带着产品跑单位、进会场。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她贺卡没卖出多少,白眼和奚落倒“收获”了很多。更让她焦虑的是,她之前向母亲借来的那点钱,也快花光了。幸好爱人郭海及时从福建给她带回了4万块钱,才算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为尽快打开生意的局面,李剑推广贺卡更加勤奋了。终于,李剑的努力有了回报。第一笔订单,是300多张贺卡,要求一星期内交货。可是,当时李剑的公司,因之前没有生意,一直都没有请工人。情急之下,李剑就拉来妈妈、妹妹和小姨一起上阵。可一家人用小剪刀没日没夜地忙活了4天,也只是完成了贺卡的剪纸部分。剩下的印刷部分,本想请印刷厂做,但由于印数太少,印刷厂都不愿意接活。无奈之下,李剑只好窝在办公室里,用打印机来打印。数九寒天,夫妻俩一个负责打印,一个负责将贺卡晾在地上。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印机又出了故障。等最后完成贺卡时,两人已是24小时都没合过眼了。

这笔订单做完后,虽然后面也陆续接到了一些订单,但由于传统的剪纸作品大多用白纸装裱,不仅显得档次低,且时间一久,还会褪色,市场空间不大。故在第一年,李剑他们制作的剪纸贺卡,仅卖出了3000多张,收入还不到1万元。照这样下去,不但公司的租金付不起,就连生活费都成问题。李剑再次陷入了困境。

“这个传统的剪纸市场,任凭自己再怎么努力,目前也就只能做到这么大了。要想突破,就必须进行创新!”想到这里,从不轻言放弃的李剑,决定到外面的市场转一转,寻找剪纸市场的突破口。结果,在一次去杭州考察的途中,质地轻软、色彩绮丽的杭州丝绸一下子就吸引了李剑的目光。“丝绸档次高,耐保存,我何不尝试做丝绸剪纸画呢?”

打定主意后,李剑咬咬牙,一口气就批发了4000多元的丝绸,在家里进行试验。由于没有经验,她失败了,4000多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自己也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看到妻子累成这样,丈夫郭海很是心疼,就劝她说:“咱们还是放弃吧!毕竟,这个事情从老祖宗到现在,都没有人去做过。”面对丈夫的规劝,李剑不但没有放弃,还说服丈夫,同意了自己再次追加几万元投资的建议。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李剑终于成功地将剪纸艺术与丝绸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由于融合后的丝绸剪纸画不仅档次高、耐保存,而且还具有国画的韵味和浓郁的回乡民俗味。因此,李剑的这种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到2011年,公司的总销售额已达到370万元,2012年则突破了500万元。

如今,李剑的公司拥有联盟艺术家3名,专业技术人员50多名,签约妇女手工制作者200多人。其创立的“伏兆娥剪纸”和“回乡剪纸”两个剪纸品牌,更是名扬海内外。

小剪刀,大财富。只要心中有梦,坚持梦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不怕失败,你就是下一个“李剑”!

成功创业案例二

人物简介:

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穷困,北漂一族。由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到自己发明创造无烟烧烤工具,使烧烤成为中华名小吃;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创业项目奖”、“创业带动就业首选推荐项目”等荣誉称号。

5000块的小本钱

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个普通农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个村庄,在廊坊穷得不能再穷。孩子有了,本是乐事,但苦了父母。家里经济条件差,这个孩子注定要过一个“寒酸”的童年。那个时代,美女找对象的标准不是帅哥而是知识分子,于是考上大学走出村子,成为他“寒酸”童年中唯一的梦想。在那个年代“寒酸”的童年不足为奇,但村里出了大学生,在当时可是个新闻,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有出息,将来一定能给家里带回一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这个被乡亲们给予“漂亮媳妇”厚望的人便是王宇。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应了这句话,大学生活,王宇的世界只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打工,却从来没想过“漂亮媳妇”的事。打工可以挣钱,少让家里操心,是王宇那个时候的唯一想法。大学的打工生活,是一本有益的书,王宇在里面学到了知识,尝到了乐趣。每每晚上睡不着觉时,王宇就静静地思考,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为自己打工?这种想法慢慢地开始深入骨髓,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里一点点地汇成了力量。

毕业后,当身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落实工作单位,抢着争着去找“铁饭碗”的时候,这位一直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穷学生却硬是借了5000块,在廊坊开了一个做烧烤生意的小饭店。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可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干的第一件事,好似命中注定似的打开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5000块钱放到现在或许只是一顿饭钱,对于当时的王宇来说,这可是个“舍命”的数字。为什么这么讲?细想便知,一个穷学生浑身上下能有几根钉?这是一场小小的赌博,如果挣了钱算是老天开眼,万一赔了,那干脆就把自己卖给人家,当牛做马连本带利来偿还。

王宇很幸运。因为有学校打工的经验,善于经营的王宇把烧烤店的炉火烧得很旺,在这堆炭火里烧出的钱也让这个穷学生发蒙了,一个月赚1万!这位毛头小伙子的内心深处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没事偷着乐”。当时的烧烤店那叫一个红火,而这个烧烤店的小老板更是春风得意,所谓“人满堂,炉火旺”,这位从大学里走出来的烧烤老板,也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烧烤师傅。于是“烟熏火燎的日子”成为家常便饭,平日里烤肉烤得流油,烧烤的铁钎天天在手里翻云覆雨,烧烤店里每天的钱也流水不断。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王宇也会想起当初上大学时乡亲们对自己的期望,那个“城里的漂亮媳妇”距离自己该不远了吧!

我在北京要饭吃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这个小店在廊坊市政规划中被列为广场建设用地,“拆迁”两个大字写在了自己烧烤店牌子的旁边,从此烧烤台的炉火再也没有点燃过。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没找到继续开店的地点,王宇人生中的第一次“烧烤”也就此终结。

烧烤店的终结,对王宇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突然之间自己找不到家了,再去干什么?只要一闭上眼睛,王宇就感觉自己还在滚烫的炭火中徘徊,这段记忆太深刻了,太难以释怀。梦醒之后,王宇内心的炭火却烧得更旺,他像一只苍蝇四处乱撞,跑遍了廊坊的大街小巷,找工作,到处面试。

不久后,一家广告公司把这位曾经烧烤名噪一时的烧烤老板留了下来。这家广告公司主要负责户外广告的销售。王宇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业绩虽然不错,但因为廊坊消费水平有限,即使业绩不错,收入也不是很高。

这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内心中却时刻承载着大梦想。廊坊距离首都北京开车只需几个小时,工作中的王宇经常会收到来自北京的信息,于是慢慢的对那个城市产生了一种向往。想去,毕竟不熟悉,内心尚存一丝恐惧,难道自己真的去做“北漂一族”?终于决定:去干!干好了,咱找个“京城的媳妇”!一个简单的想法,铸就了一个人生的抉择,就为这,王宇拿着手头仅剩的8000块钱,一路向北,闯京城!

因为做过广告业务,王宇在北京同样找了一家广告公司留下来。京城的生活很不适应,工作节奏快,消费水平高,他在廊坊攒下的那点钱在这个精彩的大城市里,就像几个芝麻粒,没几个月就花得一干二净。钱花完了,工作并没有起色,最后居然沦落到了到处找朋友借钱过日子的地步。最困难的时候是张三100,李四100……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借了多少人,借了多少钱,等别人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欠着别人的钱。这段日子,王宇说:“我在首都要饭吃。”

京城要饭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情况稍微有些好转,慢慢的可以填饱肚子了。而那股子烧炭的热情又开始死灰复燃,又有了创业的想法。这个想法相当大胆,在京城人事不懂的毛头小伙想自己做生意,当时很多人只送他一句话:“干这事,相当于自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相当于吃老鼠药”。但老鼠药的毒性在炭火激情面前不值一提,王宇和朋友最终决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做老板。

但这次迎接王宇的又是一次打击,而这种打击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因为生意太好。公司当月投资,当月赢利,用了不到5个月,净赚40多万。突然有一天,王宇的合伙人竟然拿着公司的文件、钱和各种公章消失了!

烧烤的激情

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王宇内心中对过去那段烧烤人生的怀念越来越浓了。一次去广州出差,他与“烧烤”真正地续下了缘分。广州的夜晚热闹非凡,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精明的王宇没对所吃的食物打起兴趣,而对旁边一家烧烤店中的烧烤炉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这种燃气烧烤炉子虽然笨重,但是烧烤时居然没有一点油烟,这和王宇过去在廊坊的烧烤店的那种烟熏火燎真是天壤之别。恍惚间这位曾经的烧烤老板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机。无烟烧烤明显优良于传统烧烤,如果能把这个产品拿来重新设计,使之变成轻巧、灵便的烧烤工具,再打造新概念推广上市的话,那市场大得连自己都不敢想,到那个时候,全国到处都是无烟烧烤的设备,不但挣钱,对环境也是一大贡献。于是在广州的那家无烟烧烤店,王宇狠狠吃了一顿,那种味道到现在他依然能在记忆中找到。

回到北京后,王宇开始琢磨烧烤的炉子,整天叮叮当当,打造着自己的烧烤梦想,模型做了不知多少个,图纸不知画了多少张,终于,一个既轻便又实用的无烟烧烤小吃车诞生了。

从那一年开始,这个烧烤小产品成就了王宇张狂的烧烤梦想。为产品投放广告,一开始去谈的时候开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羚羊车,开到目的地第一件事情,不是谈业务而是去修车。两年后,羚羊换成了上百万的奥迪,而这个烧烤小吃车,两年间竟然卖出了两亿的利润。

王宇说自己“仿佛是和烧烤有缘”,而他对“烧烤”两个字也有着独到的解释:有形的烧烤,是一种职业;而人生更重要的是要经历无形的烧烤,谁都越不过这个坎,只有在无形的烧烤中磨炼、坚持才会脱胎换骨,就像烤肉,炉火越旺,味道才会越香……

自此,一个对烧烤怀有莫名激情的王宇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如今,王宇的烧烤已经在2007年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同时他还是中国烧烤行业协会的会员。他的无烟烧烤设备集烧烤、麻辣烫、铁板烧为一身,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自己发明的中药烧烤,夏天吃了不上火,还具有保健、凝神、静气的神奇功效;他还发明了啤酒烧烤,完全中和了羊肉的腥味,这两项发明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受理证书。

王宇,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目前已经在全国开了近3万家烧烤店,从烧烤小老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富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