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导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挖掘问题的曲折性,充分诱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决定学生行为是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因此,要想精心设计好、准备好课堂问题,就必须挖掘好问题的曲折性,充分诱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巧借问题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丰富想象,让学生的智慧花火源源不断地迸发。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挖掘好问题的内涵,着力勾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社戏》这一课,就如下设问“同学们,为什么豆还是原来的豆,但却没有昨夜那么好吃,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因势利导,可以激起学生对童年经历的美好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再如有一个著名教例:在上《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是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为切入点开问,逐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有效要求学生掌握“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为后文分析课文理清头绪。“愚公移山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掌握知识、开发思维、升华思想三者有机系统地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愚昧、固执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紧紧扣住课文,突出愚公感人至深的精神境界。这样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问题的矛盾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课本有记序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话剧等等,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有效投入的。为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矛盾”,有效形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问题“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疙瘩”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已投入到课本中去了,大脑的思维也被深深的激活了,对课文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上《父母的心》这一节课时,通过诵读课文,将三次送子换子矛盾冲突的情境蓄足,通过惟妙惟肖诵读,将人物的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之后,就可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三次送子换子?最后的情况究竟是如何?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写人的文章却因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又如教授《孔乙己》一文时,笔者在开篇就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是不是他真的就姓孔吗?”。这两个看上去简单却又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会很自然把学生诱导到研读课文中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的教学难点在老师鼓励学生探究为什么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原因中,得到了解决。这样,抓住问题的矛盾性,就会让学生学得乐意、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三、保证问题的阶梯性,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单单仅凭靠一两个提问就想上好一节语文课是绝对不够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体系、系统化的提问,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具体操作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肢解成易问题、趣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教学《人生四季》一文,采用阶梯式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作者为何用四季来类比人生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度过呢?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四、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充分提升学生思维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就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问的有效性,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例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这两句诗在实际生活中,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把牢底坐穿》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认真思考:作者身上具备什么样的革命精神?能具体说说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提问都具有有效性,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思得“深”,想得“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动情
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载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他们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必须调动他们感情的积极性――即让他们动情,让他们融入作品中去,让学生和主人公合二为一,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认真的思考,调动学生进入情景,最终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提问要激发学生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但不能泛泛地提问,要有目的性,在精心备课的前提下,巧妙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造字方法的时候,讲到羊字与羊有哪些相像之处。有的学生回答羊字上面的两笔有点像羊角,教师接着提问三横代表什么。如学生回答出来后,接着再提问一竖又代表什么,学生答对后,教师再以引导,定将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问不能过滥,要精,要有品位
变成提问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就适得其反了。语言教学要咬文嚼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挑选经典的语句,设品位之问,让学生从经典的句子中品味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语言的细节处去理解、品味、分析语言的妙处,抒发的情感,借助有品位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脉搏,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进而提高他们阅读、分析、写作的能力。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任何一篇课文,讲完后,都要有一个拓展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社会,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得博学起来。如,讲完《卖炭翁》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卖炭翁的遭遇是凄惨的,他的心里是矛盾的,在当今社会,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学生一定会答“不会”。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如果能注重课堂提问,设计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了解作品所抒发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趣,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