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心健康致家长的一封信
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下面小编整理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一
如果,孩子的学习必须以身心健康为代价!您愿意吗?
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率超过25%,初中生近视率达到70%,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居世界第一位,部分学生过早的得了颈椎炎、肩周炎、驼背……甚至出现悲观、厌学、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就具有远瞻性提出:“(学生)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直至2000年,教育部正式发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通知。减负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减负”旨在减轻学生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其重点是在减负的同时“增效”, 即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时间,减轻孩子负担。
然而多年的“减负”呼声,在目前应试教育机制和大环境下,逐渐减弱,时至今日早已变成一句无力的空话,甚至是“越减越负”!
遇到这些问题,您焦虑么?
1
看到孩子每天挂着黑眼圈,早晨五六点起床学习,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学习超时、睡眠不足,您焦虑吗?
2
看到孩子由于由于长期伏案读书、写字,过度疲劳,体力透支严重,体质越来越差,您焦虑吗?
3
看到孩子由于由于长期伏案读书、写字,过度疲劳,体力透支严重,体质越来越差,您焦虑吗?
亲爱的各位家长,如果这些情况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常态,那么,您的孩子正面临着严重的学习问题和健康问题!那么您想过为孩子减负吗?您是否知道正确的减负方法?
错误的减负方式:你正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辛苦,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多点时间休息,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插手,包括洗衣服、端饭、叠被子、洗脸……备受争议的“17岁神童考入中科院遭劝退”,正是一个鲜活的反例;而有的家长则因为焦虑病急乱投医,给孩子找各种家教辅导孩子学习,语数外、理化生一科都不放过,结果霸占了孩子大量时间,让孩子越来越累,甚至不乏离家出走和轻生者……
小编认为:课业负担重,不仅孩子痛苦,家长更痛苦。试想如果孩子能花1/3甚至更少的时间完成作业、复习或备考,那么他(她)是否有了很多休息、娱乐、锻炼的时间?如果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性强,那么他(她)是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时间,才能从根源上真正实现为孩子减负!
为孩子减负,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一生的事业。好的关系胜过多教育。做孩子信赖与依赖的朋友,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正面引导,不逼迫孩子,和孩子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自然有利于孩子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二件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在学习方面,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积极思考、课外阅读、预习、复习以及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孩子时刻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学习,就是找对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就高,学习自然就变得轻松、快乐。孩子从苦学上升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就能成为高分高能的孩子。
亲爱的家长们,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给孩子减负的关键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施以压力!
XXX
XXXX.X.X
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二
亲爱的家长朋友:
记得小时候,上高中时,每天记忆大量不同科目的内容,越想记住却越记不住,使劲的往大脑里塞……那是一段痛苦的回忆!那个时候总是听到老师和家长说要注意学习方法,然而却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方法!只能遵循笨鸟先飞……
现在我们的孩子,同样也面临着记忆大量的知识,甚至比我们那个年代要记忆更多的内容。不同的是,现在有很多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出现,可以让孩子们早一点接触到,从小学会科学用脑,把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有趣的图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有趣的学习,寓学寓乐,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亲爱的家长们,我经过10年学习心理学经验和5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那些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在学习了记忆方法后,增强了自信心,加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完全可以达到轻松快乐的学习,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而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内心受到压抑的孩子,单凭给他一些学习方法是很难提高学习成绩的。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内心长期受到压抑,身体、神经、大脑都处在紧绷状态,对外在的讯息都是接受比较慢的,甚至是不接受的,所以心理的健康是前提,只有让孩子慢慢走出心理的阴影,给他一个阳光心理,他才能积极得吸收更多的信息。这些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证实的,如美国教育专家说: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兴趣、态度、情感等。
XXX
XXXX.X.X
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三
尊敬的家长:
您好!高一、高二刚结束中段考试。高三也完成了系列模拟考试,进入最后高考前的对知识的查漏补缺阶段。学生和家长们对于考试可能会有种种困惑。有学生每临考试,简直就像得了大病,走进考场仿佛一夜间忘记了所学过的东西,紧张焦虑导致不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也有学生面对考试后糟糕的分数懊恼不已,抱怨自己这次考试没考好,而有些家长则对孩子不能心无旁鹜地学习、成绩不能直线上升的状态表现出担忧、疑虑。
可以说当前我国现实环境下,让人们对考试成绩不得不赋予太多含义。家长、学生关注分数、排名无可厚非,不过对待考试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起伏本来是很正常,可由于一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理智地看待分数而将孩子训练得“败不起”、“输不起”,以至于陷入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考试呢?
先要明确考试的基本功能,了解考试的真正意义。考试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帮助学生查漏补缺;2、考试是最好的复习;3、是对最近阶段学习状态的反馈;4、是对个人心态的磨炼。
学生一旦进入考场往往是全神贯注调动思维,头脑风暴般地再现所学的知识、展示技能,这恰恰是最好的复习。而考试中遇到陌生的题、出现错题正说明你需要重新学习一些内容。要通过分析错误找到个人知识、技能方面的遗漏点,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盲点,以便加强知识点梳理和技能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安排后期的学习。
考试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些遗憾,没有人能保证每次考试都把会做的题做对。但有的学生考试后习惯于替自己解释为“没考好”,其实不是没考好,而说明学生没学好。糟糕的分数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肯定与你自身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千万不要总把原因归结到外部,比如抱怨老师不逼迫你学,同学不学习干扰你,家长的高期待带给你压力等,而是要着力反思:我有明确的高中人生目标吗?我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了吗?我能抗拒智能手机等的诱惑吗?我个人前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抓好课本的知识落实,是否及时修正出现的错题等?否则考试想得高分是不可能的。
参加考试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考试总让人不舒服,你不得不证明自己,不得不展现个人的能力。考试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个人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虽然成绩总要以分数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分做到不忘乎所以,低分不要自暴自弃。不论分数高低,也许学习、考试对学生的心态是一种很好的锻练,因为这代人缺乏其他机会经历挫折、磨炼。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每周班长例行向班主任、年级汇报。各班设置两名心理委员,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向心理老师、班主任或年级反映。学校定期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五一”假期安全提醒,希望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在节假日期间履行好监护责任,再做好以下工作:
1、教育子女要正确看待考试。考试不能衡量一切,不能衡量智力,不能衡量跟别人的差距以及将来在社会上的表现;
2、考得不好的后果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曾经想象的那么严重,关键要专注投入学习,不要找借口。考试结束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是学习的新开始;
3、在短暂的“五一”假期,督促子女不能以各种借口疯狂发泄,甚至违规违法,如男女交往过密、通宵网聊或玩游戏、私自下水游泳、去酒吧或营业性舞厅、飙车等;
4、教育子女远离洪水、危险山体等危险地段,外出活动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和饮食卫生。
各位家长,心理健康重于一切,希望我们家校齐心努力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创造平安、幸福的美好家园、校园。祝高一、高二学生学习进步,也预祝高三学生高考取得辉煌成绩!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茂名市第一中学
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