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如何“转型”成为企业家

2016-11-11

从IBM(中国)的普通市场营销员到西北区总经理,作者在IBM濡染十年,并将对这家企业的所察所感所悟汇集成了《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一书。书中提到的“转型六要”因素中概括了中国企业可以复制的IBM转型经验,而被誉为“转型圣经”.

作者应《商界》杂志之邀,首度分享他在担任陕鼓集团副总和通用电气(中国)副总期间的思考,探讨商人“转型”成为企业家的路径。

商人离企业家有多远

一次,一位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掌门人问我:“你在大型外企和大型国企都做过,也给很多民营企业做顾问。你觉得我们和跨国大企老总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还真一时问住了我。商人和企业家其实没有多少根本的不同,甚至在很多方面非常类似:他们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有卓越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技巧,这些都是共通的。于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常细细观察、不断体味,果然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很多不同,并试图找到了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这种思考,越深入下去越觉得有意思。

事实上,在中国的民营界,真正具有跨国大企老总境界的企业家为数并不多。我一直把柳传志先生看作这样的一位。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做企业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句话被民营界乃至企业界奉为经典。他能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在用跨国大企老总的心境思考一些深层次、基础性的问题,并通过清晰和准确的思维,做出精辟的解答。

回到文章开初,朋友问我的那个问题。很多民营企业掌门人和跨国大企老总的差距,简言之,就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和方式的差距,这个差距其实就是商人和企业家在企业观念上的差距。

商人为什么不是企业家?

首先,商人和企业家都需要考虑利润,但是商人更多地考虑当前商业状况下的盈利模式,因此出于对市场的敏感判断和现实机遇的把握开展商业行为。而企业家更多的是考虑变化的商业环境,通过对市场的远见判断制定战略。

其次,企业家管理企业时,不只是在生意层面上运筹帷幄,更需要给这个企业持久地注入精神。也就是说企业家要有能力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这些价值观和文化可能并非完全来源于企业自身,但是能够成为企业克服困难、跨越成长的精神动力。要知道,企业家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其生命往往比企业家本人还要长。

第三,企业的成功最终靠的是一套人才机制,而商人的成功靠的是本人和亲友。所以企业家思考的是怎样用公平的机制对待人才、培养人才。企业家自己可以不是人才,但一定是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摇篮。

最后一点,依靠人格魅力来驱动企业长久发展的商人一旦脱离企业,企业就会垮掉;而企业家个人的形象、甚至生命都与企业相对独立。他建立的治理卓越、管理出色的公司结构是留给这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贡献。

如果拿上面几个条件去看王石先生的话,他应该算得上是企业家了。他建立了万科地产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的管理架构,并且制定了清晰的市场拓展的战略,聘用专业人才去打理。他甚至率先做出表率,使自己成为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也正因为他把自己定位为企业家,而不是商人,他才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享受自己的人生,拓展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公众分享自己在非商业方面的心得。从这个层面讲,王石先生的境界就符合对企业家的要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