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随笔,关于政治学习随笔
政治学习是必要的,那大家是如何写政治学习随笔的?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政治学习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政治学习随笔篇一
一、激发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二、抓住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最终要回归课堂,进行知识整合。
三、突破疑难点——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
四、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知识结构的衔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感而发,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感到神秘。身边的才是最接近、最亲密的。
五、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
六、培植发散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明确得分点——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谨。要注意帮学生理清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链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政治学习随笔篇二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就拿学生小学毕业进入中学来说吧,经过小学几年的思品课学习,学生在政治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该有了一些积累。然而,事实上,如果给他们一篇新的课文,他们仍然不能自己解读课文,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课文。并且常常是从低年级的热衷表现自己,到了高年级逐渐变得上课沉默寡言、不爱举手,看来几年的思品课学习并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入门。“入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得到门径,初步学会。那么就是前面所说的,学生对学习政治还没有得到门径,还没有初步掌握一些学习和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拿孩子们自己的话说:“政治课太难、太乏味了!”这个“难”字,让人望而生畏,而这个“乏味”,其实就是没有兴趣。正是因为难,才使人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往往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而有了这些情绪就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孩子们轻松入门。
一、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即降低政治课学习难度的必要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
传统的中小学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以至于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可能实现政治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尤其是传统的教材,内容与要求都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超出了中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中小学生在政治学科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我们的教学效果来看,往往不如人意。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传统课程结构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还遏制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由此可见,课程的难易程度关系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说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有必要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试想一下:作为教师,当我们的教学“回报”甚少时,是不是应该从我们的教学本身上来找问题呢?
随着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区正在实施实验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这就帮助我们老师解决了很多教学难题。尤其是在新教材的选材、编写方面,都注意到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以及人文主题密切相连,让政治课和学生贴近了,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了。最大的特点还是课本变得简单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能读懂、能看懂的课本了。因为,当教学内容降低一定的难度以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而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有了可能。看来,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是完全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政治课学习的难度呢?
二、有效教学的途径: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因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就愉快地去探究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教师普遍感觉课讲起来单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的少,怕学生听不懂;讲的多了,很可能变成“一言堂”,变成空洞的说教。要改变这种窘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也就是要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产生兴趣有两种主要原因: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学生喜爱运动就对体育课感兴趣,喜爱文学就对语文课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原因。而需要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政治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触动他们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老师和学生平等的一起探讨、交流、分析材料等等,可以培养兴趣,也更有助于孩子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我们也知道: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谓“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好的不偏爱,学习差的不歧视,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全神贯注、理解得透彻、记得牢固,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这样的教学时机,也让他们明白不要轻易忽视某一学科,因为任何专业都能挖掘他们的潜质。我们应该非常严肃、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分析自己,从而从各个侧面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一点点积累,一天天成长,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掘,并发挥出作用,最后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教学环节所以能顺利进行,其前提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兴趣就有了可能,也就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途径。
三、找准知识切入点,降低难度,实现有效教学
从教学内容来看,政治课也的确是很有难度的学科,如果按照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孩子们还是会由于难度太大而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政治课。这样的后果正如我们前面说过:往往是学习几年后,学生对政治学习仍然不能入门!这也就向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教学中找准知识切入点,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有效教学?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注意尽量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教学方法。因为同样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获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换一种适合孩子们接受水平的新方法,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那么,这样降低学习难度是不是就没有难度呢?没有了难度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其实,我们正是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教学有机的融合,学习和运用同时进行,这样并不是没有难度,而是告别单纯地传递知识的陈旧模式,让知识在运用中融会贯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拥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了,他们不就真正入门了吗!
总之,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策划者、引导者和欣赏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淡化知识传递和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找准知识切入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激励着我们去大胆创新,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愉快、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作为初中政治学科实验教师,我将引导我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之旅中一起探索,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大胆创新,帮助孩子们轻松进入知识的世界,在生活、学习体验中感受政治学科教育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政治学习随笔篇三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之前,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这是在传递出“务实”新风。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开好党的十八大,实现好党的领导核心新老交替。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在报告中,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有利于与会同志以及会场外的听众观众集中注意力把握和了解报告的主题、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和汇聚。
会风,连着文风,体现作风。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一改过去党代会上通读报告全文的做法,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体现了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同时也为全党转变会风、文风、作风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纵观十八大报告要点,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功典范。并且,报告在起草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多次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说明了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
思路决定出路。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抓重点、谋全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党同志,全体干部,都要有抓重点、谋全局的能力和本领,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将主要精力用在联系群众、狠抓落实上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报告形式的创新,同时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与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要点阐述的时间尽管短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分量更厚重、任务也更艰巨。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有了这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传递出了“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在要求和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务必要始终具备“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不空谈,不浮夸、不务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开拓创新,脚踏实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以“民”字立党心。社会各项事业强调“民生”,干部选拔任用强调“民意”,法治建设强调“民主”……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与“民”字相关的词汇频繁闪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千百年来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但真正视人民为国家之本,真正富民强邦的是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中国共产党。从91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今天举世瞩目的盛世盛会,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我们党始终把“民”字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八大,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凸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思路、明确了新任务。这些新要求、新思路、新任务无不紧扣一个“民”字,无不紧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达到新要求、落实新部署、完成新任务,同样也离不开一个“民”字。
当前,劳动就业、物价房价、医疗卫生、入学教育、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保治安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就要做好“民”字文章,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坚持走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唯一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两个继续”指明十八大发展航向。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也13亿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定夙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重申“两个继续”,为十八大发展指明了航向。
政治学习随笔相关文章:
1.中学政治教学随笔
2.八年级政治教学随笔
3.八年级政治教学随笔
4.初中政治老师学习笔记
5.中学政治教师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