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餐桌礼仪 餐桌用餐礼仪

2017-02-20

餐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接触的,那么你们知道餐桌上有什么礼仪是需要我们牢记的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论餐桌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论餐桌礼仪

1、座次——主客亲疏有讲究

按中国传统,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八仙桌,同样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在大宴上,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主人须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而被邀请者则要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一般来说,若老板出席,须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2、点菜——宴请者应主动点菜

若时间允许,主人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作为公务宴请,要控制预算,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较为重要,而客人也能大概领会预算。一般而言,主人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主人来作主。如果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对方来点菜,除非是对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宴请者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若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令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3、吃菜——商务饭桌中西有别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中餐为例,如何才能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但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夹菜,那就只好俄肚子。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

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

不要用手往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4、喝酒——要注意十个细节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是一些酒桌上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敬酒者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说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九: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细节十: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倒茶——需以上司或客户为主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而令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者,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自己亲自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6、离席——要避免一哄而散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不能不了解。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者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钟错误。

餐桌礼仪须知

传统食礼,也就是孔子认定而流传至今的食礼,经历了宴飨鬼神的祭祀食礼——社会精英主体的宴享仪礼——大众社会的聚食礼仪三个基本阶段,餐桌仪礼依然在不断地承续演进中。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小餐桌代表的小家得以和谐,国家这个大餐桌才可以和谐。这其中的“和”,来自于儒家思想,更是老百姓最初的生存法则。以此来延伸,可以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孔孟思想中最重要的“和”,和烹饪中的五味调和,不无联系。

餐桌是人斯文修养的起点。拥有儒雅得体餐桌修养的人未必是淑女、绅士,但餐桌的失范必定是身心修养欠缺的遗憾。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义,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但近现代以来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传统屡遭劫难,当代中国人的心灵缺失与行为失范有很多。亡羊补牢,殊途同归,规范应首先从餐桌行为认真做起。无论从非典事件前一年中国食学者倡导的拒绝食用保护动物的“泰山宣言”,还是目前正在推行的文明进餐、光盘行动、双筷助食、拒绝饕餮行为等,都是重塑中华餐桌礼仪的大众心理认同与行为选择。

食礼文明小则关乎个人,大则关乎国家。中华民族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历来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人类幸福的丰富的食物遗产,也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全球化扩展的伟大例证。行为规范,遵循道义,自然协调,和谐共处的中华食礼文化亦会不断发展,欣欣向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