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论文_思修道德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本教育主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思修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思修道德论文篇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协调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保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素质提升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即道德建设状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首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人们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公正的社会。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价值科学,其着眼点或根本价值导向,总是指向社会整体的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并以此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态度,表明人们“应该”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利益关系。这个“应该”就是人们所认定的“合理”、“公平”和“正义”,它规定了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也预制了理想的社会关系与基本秩序。能够按照“应该”标准做人做事的人,被认为是有正义感和道德感的人,能够贯彻和体现这些“合理”、“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就被认为是公平的社会、正义的社会。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课题,人们对其的认识与理解还应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上述的“应该”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甚至会作出有悖于和谐社会的行为,从而危害到人们之间的正常的、合理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基本秩序与和谐,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人们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选择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支持与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构建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基础上的。
其次,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尊严都能一视同仁,意味着社会成员在履行社会义务的同时,同样拥有权利和自由,不因任何原因受到排挤和歧视,真正实现人人平等。这种平等,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积极向上、和谐共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没有社会成员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句空话,而社会成员间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难免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从而引起人们产生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消除,少数人就可能产生过激行为,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虽然可以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手段去化解,但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有助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使之作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构建起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工作内容智力成分比重的增加,许多工作都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工序之间的连结、技术之间的交流,都成为团队合作的常用工作形式。每个人的工作效果和业绩与协作息息相关,没有协作就没有成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意义更显突出。
其三,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助于保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人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基础上,用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承认市场经济活动中正当求利、勤劳致富、公平竞争等原则的合理性。邓小平曾多次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他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偷盗、贿赂横行的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诺教授也曾说过,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如果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对方,又不真诚合作,互相欺骗,那么市场经济主体间必定充满内耗,从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而,公民具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保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其四,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人们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要做好的最基本的工作,一是正向的激励,也就是通过建立各种合理完善的制度、机制、以及基本政策等,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是反向的调解,也就是通过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以保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道德具有激励功能。作为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良好道德有助于把人们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上来,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潜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同时,道德还具有控制功能。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控制,未雨绸缪,把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消除在发生之前;可以增强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防范危机成本,减少社会震荡。
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道德体系。这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能力建设的水平还不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是有历史继承性的。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悠久深厚的道德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当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人类精神的“公德”的内容承接下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既能体现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是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讲求效率、平等竞争等观念;另一方面,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导致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淡化。我们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既要充分反映市场经济的本质,把市场经济所蕴涵的自主、平等、公正、竞争、效益等理念,作为调节人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又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和集体主义的原则,积极倡导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以及互助与合作的精神。重义轻利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重利轻义又会导致道德文明的衰落。
三是以诚信友爱为重点。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睦共处。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并按这些规范行事。如果一个社会有了合理的、统一的规则,而且社会成员又能普遍认同和遵守这一规则,这就有了诚信,也就有了形成和谐的氛围。友爱就是要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清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说,社会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构建起来的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那么,诚信友爱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
四是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干群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张荣辉
[作者简介]覃凤英(1965―),女,武汉工程大学政法系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