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感悟:生与死的距离

2017-03-16

导语:生与死,一个纠结千年的课题。何为生?何为死?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生即活着,死亦活着。

正是因为死的永恒,才衬托出生的可贵。

在宇宙天地的无限博大之下,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古往今来,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大户,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是高风亮节的君子,还是无耻下流的小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无一可以逃脱生与死的自然法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唯见长江送流水。人生太匆匆,而青春更是昙花般短暂,无法挽留。在短暂的生命之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普通人并不乏远大的理想,健全的肢体,和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而多者却碌碌无为,似乎成了生活的奴隶。在这大千世界的纭纭众生中,我也不例外。每天看着太阳从东边出来,不知心中是欢乐,还是忧愁。新的一天开始了,似乎有点新鲜的希望,而新的一天的开始,更意味着忙碌的轮回。除了家务就是上班,即便是休息日,也还是得带孩子,时间被死死地定格,生活缺乏一种朝气。

真想回到小时侯,那时的天空比现在湛蓝,空气比现在清新,活动的天地也比现在广阔的多。在上学之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草地里捕蝴蝶,翻筋斗;迎着清风在柿子树下荡秋千…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大家人总是围着外公、姥姥在老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举杯欢庆,其乐融融。

越长大,越孤单,这不是生活上的孤单,而是心灵的孤单。尽管我曾说过,寂寞也是一种美丽,但我却总想摆脱这种美丽,因为寂寞的魅力恰恰在于强者可以从中自省,从而摆脱这种凄美的境地,最终走向辉煌。人人都说三十而立,可对于我,没有能够养家糊口的可观的收入;没有真正的掌握可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甚至连个稳定的好单位都没有,何立可言呢?

我羡慕古往今来的那些强者。春秋时期的苏秦,曾经怀才不遇,当他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中遇到了令他一生难以忘却的一幕: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人不能总是寂寞地活着,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六国丞相。还有岳飞,尽管生命短暂,但却实现了他人生的价值,精忠报国轰轰烈烈的一生让后世无比敬仰。

先哲有言,“与其寂寂寞寞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难道做人,就只能整日碌碌无为,成为生活的奴隶吗?我欣赏夏花之绚烂,虽然短暂,却另人羡慕,花开绝世之美!而生命不应该象这夏花之绚烂吗?而当绚烂过后,又何惧死亡,人固有一死,既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那么死也定会象秋叶那样静美!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