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的管理“支点”包括哪些方面
导语:园长的管理“支点”包括哪些方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园长在工作中也要学会寻找“支点”。园长要研究管理策略,巧妙寻找管理工作的“支点”,以推动幼儿园的整体协调发展。
园长的管理“支点”包括哪些方面
“支点”一:引领理念
管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从根本抓起。管理工作不仅要指导教师领悟具体工作方法,更要为教师指明教学改革方向,以思想领导思想,以观念更新观念。当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教育理念成为了全园教职工的共同信念,在每个教职工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中得以显现,幼儿园才是真正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1 让阅读成为思想生长的百花园
要教书必须先读书,善教者必然是善学者。阅读能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积淀教师的人文素养,滋养教师的教学灵气。我园特别重视阅读推广工作。首先,我们针对幼儿园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的情况,购买了多种图书,还鼓励教师拿出自己的好书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好书推荐、好文推荐、阅读博览等。其中,阅读博览活动受到了教师的大力欢迎。因为这项活动倡导教师跳出教育看教育。通过阅读文学、艺术等书籍,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知识素养,这些又能成为专业发展的养分。阅读博览还倡导教师不仅读成人的书,还要和孩子们一起读书。通过阅读孩子的书,老师们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题材,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活动。
2 让园本研究成为由理念到行动的孵化器
园本研究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必要途径。我园试图避免园本研究的大而空,力图让园本研究成为教师实践工作的支撑。比如,围绕我园主课题“自主性游戏活动中3岁~6岁幼儿小主人教育实践研究”,开展“快乐淘宝——学习性区域研讨”“品味童年——角色游戏经典区域研讨”“创意无限——特色游戏区域研讨”等研究活动,每个主题的研究都通过前期收集资料、沙龙研讨、付诸实践、评比展示等序列性过程,真正让园本研究成为游戏理念向实践行动的孵化器。每学期中,我园还会在收集教师困惑的基础上,抓住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将一课三议、成长型教师评优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随堂听课等教学实践与研讨沙龙结合起来,就课堂提问策略、教具演示策略、重难点解决策略、教学机智应对策略等问题仔细研磨,从实践中找问题研讨,再把研讨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系列性研讨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让园领导成为教育科研的先行者
教育科研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园领导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领路人,他们的研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发展高度。如果园领导只忙于行政事务,脱离了教育科学研究,那么教育科研不会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园领导都十分注重自身的学习与积累,还承担了多项省、市级课题,每学年的教科研成果均名列全园第一。自身的积淀让领导在各类研讨活动中能敏锐捕捉问题,能给予教师提纲挈领的指导,从而提升了各类课题的研究水准。
“支点”二:凝聚人心
管理离不开管人,问题在于如何管。刚性的制度约束虽然必不可少,但柔性的激励有时更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
1 绘制园所发展愿景,激励人心
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激励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如果教师不了解目标,只是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的布置,则不利于积极性的提高。以往,我们的发展规划只存在于文本上、存在于领导班子心中,一线教职工无从了解。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在听取教师意见后,共同重新修订了幼儿园发展“五年规划”“三年规划”,力求让“规划”更科学合理、更具体可行。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会议、研讨活动等形式,宣传园所发展愿景,让所有教师了解“十二五”期间每个学期的工作重点,明确课程建设、园本研究、师资队伍等各个项目在每个学期的主攻方向,以此确立集体奋斗目标,激励人心。每学期期末,我园还举行成果展示会,通过看“成果记录片”、教师随想等环节,检验学期目标达成情况,同时让教师感受工作后的成功感。
2 实施教师分层培养,鼓舞人心
由于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用同一套标准要求所有教师是不可取的,势必会引发大部分教师的挫败感。以往我们还经常把一些教师树为榜样、典型,然而其他教师虽有仰望她们的心态,但由于自身积淀有限,想学习她们而不得门路。为了使全体教师都能在自身专业水平基础上获得提升,我园尝试实行分层培养模式。
首先,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将教师划分为四个类型:新手型、成长型、成熟型、骨干型,为每个层面的教师制定发展指南,指南包括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家长工作、科研等方面的内容,各层面教师都能在指南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其次,我园为四个类型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引领。比如举行“骨干有约”活动,让骨干教师成为教学诊断、环境策划、早教等工作的领衔人,促进骨干教师的再成长。再如举行“挑战主持人”活动,由成长型教师担任各类园本教研活动主持人,以督促她们不断学习、思考。分层培养制度的实施让教师有了差异性的展示和发展平台,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
3 打破条线工作边界,融合人心
在传统的幼儿园运行模式中,幼儿园隐含着不平等的阶层,从高到底依次为领导班子——教师——保育员——其他后勤岗位。这四类群体对幼儿园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也随着这个隐性的阶层地位下降而依次减弱。然而幼儿园是一个整体,想追求优质成长就少不了任何一个条线的完美运行。
在我园,领导班子的角色定位不仅是管理者,还是一个服务者。领导班子能尽力激励、赞赏人,并且懂得什么时候把对教职工的帮助与服务付诸行动。工作中则多征询教职工意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工作决策。实践证明,民主型的工作方式并没有降低领导班子的权威,反而减少了教职工的抵触情绪,提高了教职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我园的保育员都被孩子们称为“老师”,我们也同孩子一样以看待“老师”的眼光对待她们。比如开展“解读童心”“班级常规”等研讨活动时,让保育员也参与其中,赋予她们发言权、建议权;还鼓励保育员读书、反思,交流工作心得。通过这些举措,让保育员感受到自己不仅仅照顾了孩子的生活,还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工作伙伴。对于其他岗位的后勤人员,我也努力激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比如鼓励厨师走出食堂,午餐时间到教室里与教师、孩子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以此作为改进工作质量的依据。每年感恩月活动中,我园孩子还会制作小礼物,赠送给食堂、保安、保健等各岗位后勤人员,孩子们真诚的感谢成为了教职工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
“支点”三:调控过程
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是只设计目标再检查结果就万事大吉了,良好的过程管理与调控是保证成功的重要一环,否则种下的种子不一定能长成果实。
1 用好“目标梯度法”,层层落实工作任务
日常具体工作实际上是对学期工作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分解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作的达成度。我园坚持构建梯度式的目标体系,按照时间梯度、难易梯度两个维度分解工作目标。以小主人实践活动为例,先制定出时间安排表,确定好每月活动主题,确定好每个主题中在园活动、亲子活动、社会活动的具体时间,以保证活动按时进行。再罗列出每个主题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的难易程度不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能力,申报不同梯度的工作任务,协商后制定人员分工表,分工表上不仅确定了责任人,还确定了审核人。这样的分工方式保证了责任到人,因此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
2 用好“蓝色思考帽”,反思调整工作过程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六顶思考帽”分为白、红、黑、黄、绿、蓝六种色彩,每种色彩代表一种思考方式。其中,蓝色思考帽代表对思维进行思维,它对我的启发是:要在工作中学会反思。
比如备课组活动虽然按时进行,但讨论时经常发生跑题现象。因此我们尝试调控备课组活动过程,把备课组活动分为主题审议、教学精彩片段分享、重点课例研磨、其他课例研讨、解惑答疑五大环节,并且大致约定了每个环节的用时,内容与时间的紧凑集中了教师的思维,提高了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再如在技能培训工作中,虽然每个学期都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基本功考核,但是总感觉提高不快。反思培训工作后,我发现光靠教师自我学习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因此我们邀请园外的专业美术教师、音乐教师、电教教师来园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后再进行专项考核,使教师基本功通过培训得到提升,通过考核得到巩固。
凝聚人心、引领理念、调控过程这三个管理“支点”让我找寻到了幼儿园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实施此种管理策略,幼儿园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管理没有最好,永远都在追寻更好的路上。”我还将不断追求更高效的管理方式,以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
园长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思想进步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着眼于从思想、业务上提高教职工的素质。首先,教育管理研究表明: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园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改活动及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幼儿园的工作实际,细化安排全园学习方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安排,环环相扣,坚持学习制度,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尽可能使每一位教职工感到幼儿园工作的愉快,进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全面提高教职工为社会、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宗旨意识。其次,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一所好幼儿园就必须有一批好教师。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时代观,真正认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注重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重视新教师的岗位练兵,对新教师的素质课、汇报课及时地予以指导和评价。
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的制定,对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园领导应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给教职工做出表率,带动影响全园教职工的行为。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园领导的自身形象和行为是无声的命令。第二、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没有机构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各岗位人员的检查与指导,充分了解她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及时调整岗位,采取两岗合一的办法,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发挥各岗位人员的优势和潜能,注重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调换”,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园长”,“我为学园献点子”等活动,鼓励教职工为幼儿园管理出谋献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代会、民主评议会、园务会,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思广益,吸取教工的意见,让教职工参与制定“教职工绩效考评”,“教师教学考评考绩”的具体操作细则,全面修改补充《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尤其是审核细化考核、奖惩制度条例,并将工作情况与奖惩结合,保证其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践证明:只有以制度管人,让制度服人,人人服从制度的管理,幼儿园才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轨迹远行。第三,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起始和保证。为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园工作计划,做好计划的组织与实施,保证各项工作狠抓落实。应作到:工作总体计划与部门计划经统筹协调,相互衔接达成一致,最后定出每周具体工作安排,这是推进幼儿园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个阶段应灵活运用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以及新的幼教信息快速结合起来的方法,将科学管理幼儿园贯穿于工作之中,及时调整补充工作计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的重复性、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致力科研探索,提高保教质量保教质量是一所学园立足于社会、参与竞争的基础。
坚持以教科研为中心,全面拓宽科研领域,树立教学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意识,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管理过程中探讨的模式。第一,全完善常规,实现常规的科学性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把早操、区域设置、户外活动情况等工作的评比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教研园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常规检查制度。采取行政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段长根据周目标及周重点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检查,段长间的互评互查;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监督、检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常规是根基,科研是关键。在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切实抓课题研究工作,如,教研制度上建立大、小教研组和年段集体备课组交替学习的制度,保证每月一次全园集中的业务学习,一次以年段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学习,两次课题研究的学习以及班级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真正做到专题研究和一般教学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并建立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学管理为保证的现代教研方式。创立
“学科教研活动周”,“年段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周”的教学探讨方式,成立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游、角游等课题小组,注重培养带头人。在各学科课题组长的带领下,指导教师从选择课题到制定课题计划以至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各课题组之间形成了一股听课、说课、评课的良好风气,每学期定期向全园教师提供公开观摩活动,展示课题研究进展状况和研究阶段成果。第三,尝试“园本课程”开发,办出“语言特色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尝试和研究“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实表明:一个幼儿园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被社会、家长所接纳。我园尝试“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以语言探索为桥梁,整合其他领域教育的研究,在环境创设、课程安排及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语言特色,努力为幼儿营造学习语言的良好氛围。例如,各年段围绕本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语言教育计划,拟出语言发展的目标与发展重点。即小班侧重于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中、大班侧重于早期阅读和讲述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安排中增加一周语言活动的次数,教材内容以《省编》教材结合南师大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中的语言教材,选择内容新颖、富有童趣、幼儿喜爱的语言文学资料。全方位创建语言教育环境,建立“娃娃阅览室”,为幼儿早期阅读提供良好的学习天地,开设“小太阳广播站”,开展“语言艺术节”,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条件、机会。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今天,管理者要有新观念、新思路,不断优化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建立符合本园的管理网络,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幼儿园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