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间故事600字以内
短篇民间故事200字以内 单廷珪智惩算破天
单廷珪没上梁山前,少年在家读书习武时,有个抱打不平,智惩"算破天"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单廷珪祖籍山西浦东单家村人氏,自幼与大刀关胜是好友,他们一同读书习武。单廷珪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为人大度,讲义气,好抱打不平。
初冬的一天黑夜,单廷珪正在书房读书,忽听大门外有哭泣声。他放下书走出,见一个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十四五岁小男孩,穿得破破烂烂,倚门而哭。
单廷珪问:"天到这般时候,有何伤心事儿在此啼哭?"
那小男孩见问,哭得更凶,也不言语,哭啊哭啊,好一会儿才停止。单廷珪安慰他道:"有何为难伤心事儿,尽管对我讲来,看我能帮你忙吗?"那小男孩擦擦泪道:"听人说你能解人危难,我才来你门外哭啊。我给单仁义财主,外人送号'算破天'的,放羊三年。他卖了一二百只羊,赚了很多钱,可是连一文钱也不给我。我们当时订有合约,说是管饭外加每天一文钱。到今天他把我赶出家门,什么也没给。"
单廷珪说:"门外冷,到我家说。"他俩来到了书房。"你文约可带来了?"那小男孩子从烂衣裳兜里掏了出来,递给单廷珪道:"我叫朱铁头,家住邻村朱家庄。"
单廷珪仔仔细细在灯下观看文约,看着看着有了主意。对朱铁头说:"明天我给你把钱讨回,今天你就住在我书房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单廷珪跑到算破天家里,见他一揖道:"大爷,我十分生气。我同你那小扛活的干了一仗,他在村头骂你,说你孬种,讹了他三年工钱。我不信,才来问问可真有此事。""算破天"见单廷珪那生气的样子,笑着道:"你是好孩子,还是咱爷们近。我会是那种人吗,我名字叫'仁义',办事也同样'仁义'。我同他签有文约!"说着回到屋里拿出文约,把文约交给单廷珪。单廷珪接过观看。"算破天"说:"到屋里看,咱办事都要四面见线!"说着就往屋里走。单廷珪随后跟进,进屋把文约交给算破天:"不行!他这样不论理,我得找他算账去。"说着就往外走。算破天道:"真的就是真的,他画着押,他到浦州府告我也不怕!"单廷珪扭头道:"这事你老放心好了,你的为人谁人不知,何人不晓?我得教训教训那赖钱的孬种"说着离开了算破天家。
下午,算破天正在洋洋得意:"你毛芽芽,太嫩啦;我走的桥比你行的路都多。想从我手里抠钱,没门!我早就算计好了,文约立的是现在的"我当时念给你听是'每日三餐,不再取一文钱',现在你要钱,找到哪里你也没理,不然我怎么会是算破天啊!"正在高兴时,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开门!""谁呀?""州府衙门的!"算破天听此,一阵心慌,但他知文约天衣无缝,就大步走去开门。"你就是单仁义吗?"当差的进门问道。"是呀!"当即套上绳索:"你放羊的长工朱铁头把你告啦!""他为何告我?我有文约。到房内拿了随你们进衙,又有何妨!"
单仁义算破天一人大堂,就昕知府大老爷一拍惊堂木:"大胆单仁义,你身为财主,为何赖放羊娃的工钱,立约有证,为何不给工钱?"
算破天向前跪下道:"老爷,羊倌年纪虽小,可是个刁民,诬告于我,我有文约在此。"
知府大人道:"呈上!"
知府大人接过文约,看罢一拍惊堂木:"来人呀,将单仁义给我重打四十大板!"不由分说,当堂按倒就打了四十大板:"到底谁是无赖,我清如水,明如镜,还会断错!"
"我那文约上写得分明,他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文约上都写着哩,他扛活三年是实,我不给他银钱也是真!"算破天回辩道。
"再给我打五十大板!"一听还要打,算破天慌了,忙喊道:"大老爷,别再打,我愿给他工钱。,"知府大人道:"当场画供,交十串钱,另交衙役跑腿费纹银十两。你看看文约,老爷断案还会有错?"说后把文约扔给算破天。算破天屁股一阵疼痛,一咬牙拿起文约观看。立时瞪眼张大了嘴,半天没有合上。合同却变成了"每日三餐,朱再取一文钱。"
单廷珪上前言道:"大爷,你可不冤吧!"算破天知道是他作梗,但再也不敢狡辩了。只得签字画押。
文约怎么会变呢?却原来是单廷珪呜不平,将两份文约调了包。单廷珪不是到算破天家问吗?就在算破天拿出文约让他看,进屋的刹那间,他将头天晚上改好的那份交给了算破天,将算破天的那份拿回,将"每日三餐,不再取一文钱"的"不"字改成"朱"字,就变成"每日三餐,朱再取一文钱"。三年该开十串另八十钱。单延珪让算破天赚了"八十钱"和四十大板、十两纹银!算破天真乃是周郎定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后人有诗赞道:
抱打不平侠肝胆,廷珪巧治"算破天";
铁头万般无其奈,求到廷珪把计献;"
算破天"呀失了算,挨板还得交银钱。
短篇民间故事200字以内 魏定国智救李忠
关胜、林冲收服神火将魏定国上了梁山,在大寨聚义厅摆宴庆功。正在喜庆时,戴宗急急跑上大寨,向宋江、吴用禀报:"兖州太守把打虎将李忠捉进城中。那太守扬言捉住宋江,一齐送到东京请功。"吴用听后怒道:"这个贼太守,一向和我梁山为敌。何人前往相救李忠兄弟,取下兖州城?"
魏定国听后言道:"我刚上山,寸功皆无,我与兖州赵太守有旧交,他知我前来围剿梁山,但不知我已归顺大寨,替天行道。我带数百名义卒,再跟几位有心机的弟兄前往。可不动一刀一枪将李忠兄弟救出。皇上调我敕书还在我身上。我应当即前往,怕夜长梦多,一旦时间长了,皇上定会将我归顺义军事儿通报天下,再取城池救李忠可就难啦!"
没等宋江开言,吴用一揖道:"魏定国兄所言极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当即下山。"
宋江道:"就依魏兄所言,石秀、燕青、刘唐、时迁兄弟扮成副将前往,随机应变!"他话音刚落,遂听一声怒吼,如晴天劈雷一般:"我得前去!"大家看时,见李逵瞪着一双环眼,怒不可遏:"为何不让我去?"
宋江怒道:"你粗鲁任性,这种细事,怎敢派你,不须厮杀,你去坏事!"
李逵道:"哥哥息怒,我听魏哥哥的,我不言语,给魏兄牵马也行。"
魏定国一抱拳道:"李逵兄弟愿去,就让他去,委屈李兄给我牵马好了。"
当即起兵,第二天一早来到兖州城下。一杆"魏"字旗飘在当空。魏定国坐在马上,向城上喊道:"城上兄弟回禀赵太守,就说他旧时好友魏定国拜见,有大事相商。"
城头兵卒看看旗号,都是官军,急急跑上大堂回禀。赵太守听说魏定国前来,定是商谈剿灭梁山之事,带着数名兵丁,前往城头细看真伪。赵太守一登城头,魏定国一眼望见,抱拳喊道:"赵兄,我这里有礼了。"赵太守一看果真是魏定国。魏定国接着问道:"为何紧闭城门?"赵太守道:"你有所不知,近日梁山贼寇常来骚扰。前日拿得一贼李忠,怕梁山发兵前来,为防贼寇,只得紧闭城门。"魏定国道:"皇上有旨,让我前来调兵!"赵太守道:"快开城门。"
魏定国跟随赵太守,率数百名义军进了城,来到府衙。赵太守忙命摆上酒宴。魏定国先宣圣旨,赵太守听旨后,急忙人席。正吃喝之间,突然有兵卒道:"禀太守,京城传旨官驾到。"魏定国听此一惊,以眼示燕青、石秀。燕青、石秀紧按利刀。赵太守跪下接旨。那燕青手疾眼快,传旨官展旨刚要宣读,被燕青"刷"地一刀将传旨官脑袋砍掉。赵太守一惊,石秀刀搁在他脖子上:"不准动,你勾结水泊贼寇,假传圣旨,其实你早和梁山有暗约。快快写令,将那水泊贼头李忠交给我们。"
赵太守:"天大冤枉,我和水泊贼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能和他们……"
刘唐怒道:"将兖州所有官员拿下。"一个个衙役,都被义军逼住。
赵太守吓得浑身筛糠,结结巴巴道:"你们别、别误会。"
魏定国道:"兖州城已被义军包围。我已归顺水泊义军,替天行道,实话相告吧,把李忠给我,留你一条性命,保你城池安全。"赵太守道:"说话可算数?"
魏定国道:"你写令,我们带李忠出城,你再追赶,保你不死!"
赵太守只得写令。李逵、刘唐带领三十名义军来到大牢。一进牢门,李逵抡起板斧杀将起来,刘唐接出李忠,他们拿着令箭来到西门。魏定国一声令下,三百余名义军也已到西门。魏定国这才放了赵太守:"我们离城五里,你可在后派兵追赶!"说罢大队人马离开兖州。赵太守翻脸不认账,立即下令追赶。他们追出五里之遥,那赵太守怪叫:"你们这帮混蛋,怎么把梁山贼寇放走了?快再追!"官兵一下涌出城来。那赵太守催马扬鞭:"不要放跑了叛贼魏定国!"正在他暴跳如雷时,前边追赶的退了回来。赵太守一怒:"谁再后退一步,格杀勿论!""刷刷"两刀杀死两名官兵。赵太守像输红眼的赌徒,坐在马上催官军穷追,一下追出十几里。突然一队义军杀来,又一队截住退路。端坐马上一白面将军,骂道:"你这贼子,魏定国将军留你一条性命,你却恩将仇报,加害魏将军,留你何用!"话到箭到,一箭射进赵太守咽喉,太守当即栽下马来。官军一下乱了营,被义军大杀一阵,死伤无数。这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小李广花荣。遵军师吴用之令,在此等候截杀追赶官军。官军退回兖州,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城了。
后人有诗赞道:
魏定国巧把计献,智取兖州救李忠;
取胜速退兖州府,吴用伏兵大事成。
短篇民间故事200字以内 金大坚放担
济州城郊有个金家岗,金家岗有个金大坚。金大坚家庭贫苦,父亲早故,只得靠他上山打柴,母亲纺线维持生活。这里有个他上梁山前,卖柴的故事。
金大坚从十岁起就开始上山打柴,打柴要经过碑林寺。碑林寺碑很多,多是历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碑文,名家铁笔刻写而成。他天天上山,都要在碑林认字、写字,久而久之而成了刻印记的金臂匠。
他是如何自学的呢?每天上山要认一字,写一字,从点、撇、勾、捺学起,没有钱买纸笔,他就在地上练,山石上划,一练就是十年。他还要天天挑柴到济州叫卖。
当时济州城街面很窄,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两边街面店家谁也不愿让放担卖柴,怕影响自己的生意。金大坚只得挑着柴担漫街叫卖,没有放担的地方。
一日,他来到顺河街叫卖,将担子放在一家无字号剃头铺前,店家不撵他,他天天把柴担放在那里。天长日久,就和店家昆熟了。
这家无字号剃头铺的师傅姓张名二川,膝下只有一女,名叫三叶。父女俩相依为命,剃头为生,苦度时光。
又一天,金大坚家中断了炊,没有吃早饭就去山上砍柴,又急急忙忙挑着到城里卖,卖了钱好买米粮下锅。金大坚忍着饥饿,强打精神,挑着柴担赶到城里,把柴担放在剃头铺前,头晕放下,只得叫女儿三叶把金大坚扶进店里。三叶把金大坚扶在椅子上躺下,让他歇歇。见他是饿昏的,就端来一碗热米汤,一勺勺喂他。不一会儿,金大坚醒了过来。从那以后,他非常感谢二川父女救命之恩。一直想答谢他们。怎样答谢呢?他想啊想啊。一天,金大坚忽然想到剃头铺没有字号,为何不挂牌字呢?问师傅:"你这店铺,为何不挂牌字呢?怎么不写一个呢?"叹了气:"我穷得丁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请人写啊!"
金大坚说:"牌宇是店铺的门面,有了牌字,你头剃得好:人家会说在店理的发,无有店名人家怎么传扬呢?这样吧,师傅,如果你不嫌弃,找块木板,我写怎样?"
师傅说:"那敢情好!"立即拿过一块木板。金大坚从腰里掏出笔墨,饱蘸一笔,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把牌字写好,挂在店门上。人们谁看谁称赞字写得好。再看店名为"五顺理发铺"。二川父女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人们称赞,他们看看字也感到写得不错。
不久,济州府从京城来了个巡抚视察济州,路过五顺理发铺,看那字写得好,越看越感到这字集数名家之优,创出新意,就进店理发。作陪的官员,只得立站两旁。巡抚坐下让理发。十分认真,他理着发,巡抚问道:"你这店的题字,是哪家大人写的呀?"
二川道:"是个打柴的后生。"
"他叫何名?"巡抚问。
"叫金大坚。"二川答。
"住在何处?"巡抚追问道。
"住在金家岗!"二川回答。
巡抚理完发,站起说:"此人不寻常,学识渊博,你父女叫何名,从店名可以猜到啊?"
二川道:"那您就猜猜,猜准理发钱不要!"
巡抚道:"你女儿叫三叶,对也不对?"二川道:"对、对,太对了。"
"取你父女二人名字题店名,一般人是起不了的!"巡抚交了银两道。
"不要钱啊!"
"那可不行,就看一眼这店名和字,也值纹银二两啊!"巡抚说后,又对其他官员说:"抬轿直达金家岗!我要亲访此人。"巡抚理发交银二两,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扬出去。二川可发了财。达官贵人,一般百姓,排队也要到五顺理发铺理发。
相传那巡抚到了金家岗,未见到金大坚。他已被戴宗、萧让请上了梁山大寨。当了一名专造一应兵符印信的头领。梁山玉臂匠金大坚,从此名扬天下。后人赞道:
二川三叶父女善,大坚放担结情缘;
巡抚明眼识英才,人们都赞金大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