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

2017-06-05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花的勇气》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课文原文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lǚ)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làn),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í)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shuā)刷地冒出来……

“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pū)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知识点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为四月的维也纳没有花而失望,小吕让我看到了藏在草底下的话。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我离开维也纳前,终于看到了在冷雨中盛开的鲜花。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教材简说】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选编本文的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寂寞”一般是指人孤单冷清,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的点缀,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

⑵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这句话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这句话相照应。“改天换地”是指同一块草地此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各种鲜艳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⑶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居然”是指出乎意料,“气魄”是有魄力、有气势的意思。这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赞叹了小小的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

⑷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2、对词语的理解:

泛滥: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本课是指草地上绿色连着绿色,看不见其他色彩,非常单调、枯燥。

壮观:

指景象雄伟。文中是作者猜测小花刚冒出来时的景象一定令人惊心动魄。这里用“壮观”一词形容花儿的开放,似乎不够贴切,但是当读到下文作者对数不尽的小花几乎同时开放的景象的描写时,感到这一词语的运用极为准确。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在自主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课文在第二自然段写“我”扒开草后看见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之时,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吃惊,教学时,应让学生结合对小花的描写,用心体会作者此时的情感。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以达到增强语感,积累语言之目的。

4、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5、这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后,可让学生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谈一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的感受,升华思想。

6、注意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