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法
摘 要: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主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这是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也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我以为: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
为了这个目标,我以为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得经典台词。
其次,老师要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学
毫无疑问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但是对于久居校园,远离生活和历史的学生,总会有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老师的讲解总会有带上老师自己的个人体会和感情。那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能要比听老师的讲解容易的很。
让学生给自己创造一个和作品内容相似的心境或氛围,这样可能会让学生的感情很快贴近作者或融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相关评论,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勇于对同学或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看法,则更能够使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总之,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说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是这样说的。
让学生去观察一下自己喜爱的景物,然后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文章写一篇散文,这可能要比让他们背诵一篇散文好得很。让学生自己去做一回商人,并建议他们把合法得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不仅会让学生体会到"钱来之不易",更主要让学生知道把用自己汗水换来的钱交给那些需帮助的人才是真正精神上的富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艺术品,发明一样哪怕只有自己才用的上的东西。使学生领略到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冲动和发明灵感的火花。
让学生把课内的语文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不只是继承,更主要是为了创新。
第四,分散的语文知识整体学
不论是一个学段还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一篇课文。他们都包含有许多散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善于从大的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抓根本,抓关键的学习。
新的学期开始,拿到新的课本要让学生看一下课文的封面,编者,出版社,课本的目录,及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这也学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把握。一本书是这样,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这样:让学生看看本单元有几篇讲读课文,几篇自读课文,哪几个作者以前见过等等。教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譬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妨先问:为什么要打?在什么地方打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被打者的感受的?打的结果如何?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抓住课文重点。我以为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把整个学段的课本都拿来读读。这也学才叫真正的"大语文"。
第五,没教的知识自己先学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指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都是一个聪明之举。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预习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便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占据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综上所述:1、语文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语文是语文老师的语文更是每个学生的语文。2、语文老师应该是一把打开学生智慧的钥匙。他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能投入感情,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让心与心交流,最终让学生迸发出人文的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