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新品系产量鉴定试验

2017-03-14

作者:崔凤高 陈殿绪 唐月异 王秀贞 王传堂 毕建海

摘要2009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对9个小花生新品系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参试9个新品系中7个比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S8、S14籽仁产量高达4 593.75kg/hm2。这些品系经进一步鉴定、繁育,其中的优良品系将参加省级或国家区试。

关键词小花生;新品系;产量鉴定

AbstractNine new small-seeded peanut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roductivity at Laixi Experiment Station,Shandong Peanut Research Institute in 2009. Seven of them showed a significant yield superiority of 10.40%~19.51% over the local control Huayu No.20. The peanut kernel yield of S8、S14 reached 4 593.75kg/hm2.Lines exhibiting consistent high yields will be selected as entries to provincial level or National Multi-location Peanut Variety Test.

Keywords small-seeded peanut; new lines; yield evaluation

花生作为国内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在稳定国内食用油市场、保证我国油脂安全中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满足国内食用油市场的需要,提高花生含油量是一条出路,提高花生单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也是一条可取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分子育种课题组通过化学诱变和果针离体培养等技术,创造出一大批新型种质[1-4]。本研究对其中的小花生材料进行产量鉴定,旨在选出高产品系提交省级或国家花生区试,为继续保持我国在花生高产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做出贡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参试花生材料包括:9个自育品系为S6、S7、S8、S9、S10、S11、S13、S14、S15;1个对照品种为山东省小花生区试对照种花育20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C、D 2组,其中C组6个品系,分别为S8、S6、S10、S7、S9、S11;D组3个品系,分别为S14、S13、S15,均以花育20号为对照(CK)。随机区组设计,C组重复3次,重复内每品种1垄(3.2m2);D组重复2次,重复内每品种1垄(3.2m2)。

1.3试验实施

2009年5月1日将各参试材料播于田间,起垄覆膜栽培。密度为18万穴/hm2,每穴2粒。9月6日收获。用DPS软件对参试材料籽仁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并按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5,6]。

2结果与分析

2.1C组参试材料产量表现

花育20号和C组各品系小区籽仁产量平均值见表1。方差分析表明,C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而各参试材料间差异显著(P=0.028 9<0.05)(见表2)。C组所有参试品系中,除S11外的5个品系籽仁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花育20号,增产幅度为10.40%~17.60%。其中S8籽仁产量最高,为4 593.75kg/hm2;S6次之,为4 468.75kg/hm2;叠氮化钠注入花生花器育成的小果型突变体S10第3,为4 437.5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S7、S9分别列第4、第5位,分别为4 375.00、4 312.50kg/hm2。

2.2D组参试材料产量表现

花育20号和D组各品系小区籽仁产量平均值见表3。方差分析表明,D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各参试材料间差异显著(P=0.012 2<0.05)(见表4)。D组所有参试材料中,S14、S13籽仁产量最高,分别为4 593.75kg/hm2、4 406.25kg/hm2,显著高于对照花育20号,分别增产19.51%、14.63%。

3结论与讨论

通过测产,鉴定出7个花生新品系比山东省小花生区试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本研究鉴定出的高产品系,将于2010年继续进行产量鉴定并加快繁育,2年显著增产的品系2011年将参加省级或国家花生区域试验。

4参考文献

[1] WANG C T,SHEN F Y,QIU Q S,et al.In vitro culture of peanut(Arachis sp.)pegs[J].Tropic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1999,2(1):17-20.

[2] WANG C T,YANG X D,TANG Y Y.EMS-induced variations in pod characters of peanut[J].Electron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7,6(10):2427-2433.

[3] 李培德,郭奕伦.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8(1):73-75.

[4] 薛瑞雪.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杂粮作物,2004,24(3):165.

[5] 梁瑞凤.夏播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2(3):30.

[6] 张艳凤,倪勇.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718-719.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