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半岛

2017-05-29

你知道欧洲最大的半岛是哪里吗,让小编带你去领略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麦语: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语: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语: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兰语:Skandinavian niemimaa),位于欧洲西北角,其濒临波罗的海、挪威海及北欧巴伦支海,与俄罗斯和芬兰北部接壤,北至芬兰,意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居住的之地”。“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一词源自条顿语“skadino”,意为“黑暗”,再加上表示领土的后缀-via,全名意为“黑暗的地方”。因半岛地处高纬、冬季黑夜很长而得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两个国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边的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Scandinavian Mountains)横亘于两个国家之间,整个半岛长1850千米,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半岛的气候属温带[3] 气候,其北端严寒。

地理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和北部为挪威领土。南临北海 ,西、北滨挪威海和巴伦支海。领土狭长,南北长1770千米 ,东西宽6.3-434千米。国土2/3为山地 。沿海多岛屿。挪威地形的特点,西部海岸破碎曲折,多峡湾。松恩峡湾最著名,伸入内陆180千米 ,宽5千米,入口处水深1350米。西部山地多冰川地形。现代冰川700多条,面积有5180平方千米。挪威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虽地处高纬度,但大部分地区仍属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挪威工业发展很快,人口增长率低,国民生产总值跃居欧洲前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为瑞典领土。西临挪威,东北接芬兰,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海岸线长7624千米, 国土南北长1574千米,东西宽500千米。地形主脊是贴近西北边境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系一系列块状高原。高原上冰川地貌非常典型,最高峰凯布讷山,海拔2123米。山脉向东呈阶梯式下降,第一阶是诺尔兰高原,第二阶是缓倾的丘陵,第三阶是海滨平原,不少地区十分低洼,广布湖沼。矿藏以铁矿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波罗的海的影响,气候较温和。冬季南北温差较大。降水量西多东少。河流短小流急,虽水量充沛但通航价值不大。全国水力资源丰富。它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比“千湖之国”的芬兰还多四成。最大的湖有维纳恩湖。许多湖泊之间都有河流沟通,但因水位不等,常形成急流瀑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属于芬兰的领土。最高点哈尔蒂山位于芬兰与挪威的边界上。海拔1328米。

气候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西坡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坡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般属寒温带气候。全年盛行西风和北风,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仅-15℃左右;降水比较丰沛,西部沿海地处山脉的迎风坡,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但背风的东部只有450-750毫米。

资源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全区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达50%,其中云杉、松树等针叶树占 5/6,仅南部长有白桦、栎、山毛榉等阔叶树,构成混交林,森林工业在挪、瑞两国均为重要经济部门。半岛上河网稠密,河流均短小流急,水量丰沛,水力资源蕴藏量达5000万千瓦,其中2/3已开发利用。半岛金属矿藏丰富,矿藏有铁、铜、钛、黄铁矿等。尤以铁矿驰名。瑞典、挪威均为铁矿砂出口国,瑞典的基律纳是主要产地,是世界上地下开采的最大铁矿,储量达20亿吨。挪威沿海又是世界最大的渔场之一,捕鱼量向居世界前列。在加工工业方面,瑞典、挪威均以造船业见长,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两国也都拥有规模庞大的商船队,在世界海运业中,多年来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富有特色的传统经济部门。

语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半岛南部;最大的几个城市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以及挪威的奥斯陆。大部分丹麦语、瑞典语和挪威语的方言是大致互通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能够理解彼此的标准语言。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属芬兰-乌戈尔语系,与斯堪的纳维亚的语言(丹麦语、瑞典语和挪威语)不同,比较接近匈牙利语。

艺术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取得较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功能设计运动中,各国设计组织在全国或地方层次上举行了大量展览,这些活动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轮流在各国举办,影响十分广泛。它们与出版物和期刊一道为设计界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设计组织不仅举办展览,它们也是设计这一领域的重要倡导者,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品开发,说服当局在其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它们还启发公众意识到好的设计和日常使用中更美的东西,这对于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设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同时它也开辟了人机工程学的先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