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工作会议讲话

2017-02-13

农委的工作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情况;负责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有关重要课题的调查研究;负责综合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委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农委工作会议讲话(一):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20xx年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部署20xx年工作。

昨天,大家列席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学军书记、锦斌省长的重要批示,聆听了国英副书记、卫国副省长的重要讲话,4位省领导就筑牢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世其同志传达了卫国副省长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批示。卫国副省长对去年全省农业系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提出的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合肥等7个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从不同侧面作了典型发言,也是今年全省着力的方向,会上印发的交流材料,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各具特色、各显亮点、各展风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面,根据省农委党组集体研究,我讲四点意见。

一、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xx年,面对农业发展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狠抓落实,农业农村经济延续并巩固了稳定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全省粮食总产跨越700亿斤新台阶,实现“十二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可达11000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首批20个试点县土地确权任务基本完成,农村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一年来,全省农业系统重点抓了以下9个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系统谋划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就是把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总抓手,远谋近施,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在宏观层面上,编制规划图,明确思路。促成省政府与农业部签署了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方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文件。研究起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了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示意图。在中观层面上,设计路线图,构建抓手。出台了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及相关子方案,组织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制定施工图,落实载体。在省直部门中率先出台了农业财政项目资金“四制”管理办法,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防范项目建设廉政风险。

二是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着力促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建成300个绿色增产示范片(区)、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和705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优质专用品种、新型肥料、绿色防控药械等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从去年秋种开始,会同省粮食局、省农发行组织开展了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启动畜牧业、渔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绿色增效示范行动,深入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和园艺产品标准园创建,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开展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568万吨、水产品产量230万吨、蔬菜产量2750万吨、茶叶产量11.5万吨。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年加工产值超过5亿元的产业化集群15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达到15家,居全国第三位。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66家。成功举办第七届合肥农交会和第十六届上海农交会。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1112”示范行动,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974家,全年交易额达到17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倍。

三是围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出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土地流转以及土地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省耕地流转面积2921.9万亩,耕地流转率46.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出台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的意见,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全省农民合作社6.4万个、家庭农场3.3万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近9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9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3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9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出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8万个。

四是围绕农业风险防范,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在31个县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健全基层监管、检测、执法三大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和信用体系建设。全省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达到96.5%、99.1%和96.1%。在“三品一标”认证方面,认定产地总面积2746万亩,有效获证农产品共367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64个,绿色食品1502个,有机农产品38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监测、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和补贴政策,全面完成生猪屠宰监管职能划转交接。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没有发生重大农机和渔业生产安全事故。

五是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配方肥6694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21万吨;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4560万亩次,全年农药使用量14773吨,减少3.6%。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启动了饲用玉米产业化、规模牧场青贮玉米利用和高产优质苜蓿种植示范,探索稻田综合种养、猪沼果等技术模式。全省新增种草面积2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62万亩。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促进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量3943.8万吨,综合利用率81.4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3035.4万吨,占秸秆总利用量的77%。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建立12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加强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六是围绕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首批20个试点县已进入颁证阶段,其余85个试点县全面启动。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已完成80个村试点任务,量化集体资产7.37亿元,9.78万名社员成为股东。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建成各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171个,交易额突破15亿元。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配合财政部门,选择6个试点县,合并种粮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80%农资综合直补三项补贴资金,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调整部分农业补贴资金,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专用品牌粮食绿色生产。全国首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

七是围绕建设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了7期“三农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先后以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世界农业、资本农业等为主题授课,并通过视频向全省农业系统同步转播,拓展了干部职工视野,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组织50家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北大EMBA现代农业研修班。举办5期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题培训班,培训1340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2506人。会同团省委、安农大、荃银高科种业联动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组织实施农业部小岗培训基地和皖北三市七县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全年共举办87期、培训4805人。

八是围绕主攻关键环节机械化,深入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针对秸秆粉碎还田、水稻育插秧、油菜机收、深松整地等关键环节,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补贴政策向大马力拖拉机、土壤深松机、秸秆还田机、水稻育插秧机械、旋耕施肥镇压一体化播种机、谷物烘干机等生产急需的农机具倾斜。全年共补贴农机具10.9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6580万千瓦,增长3.4%。大力推广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建成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1269座,新增近500座,带动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42.8%。玉米和油菜机收率达到75.1%、39.8%,分别提高8.1个、10.5个百分点。开展茶叶全程机械化和山区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示范。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平台系统,安装信息化监测设备3487台,实现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过程、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的远程监测和实时统计,走在全国前列。全年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781万亩。

九是围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农业物质技术水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生态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管护指导意见以及建设规范。坚持规划引领和改革创新,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97个。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成立省农业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深化种业体制改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达到9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25个,良种覆盖率98%。启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936行动,新增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1个新发现资源(皖东牛),认定首批28家省级保种场(区、库)。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全年参与包村联户服务的农技人员1.4万人,农户满意度94.7%。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县29个、示范点103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3家;有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我省被列入第二批全国试点省。

此外,农业依法行政、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扶贫帮扶等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等四项工作,获农业部延伸绩效管理考核优秀等次,受到通报表扬。

1月13日,安徽日报专版刊登了20xx年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也是对一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结和肯定。

回顾“十二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5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扎实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和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与2010年相比,粮食、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净增91.5亿斤、52万吨和36.7万吨。尤其是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650亿斤以上,20xx年达到707.6亿斤。果蔬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取得新成效。5年来,我们始终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促进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由637.8万亩提高到2921.9万亩,农民合作社由近1.5万个发展到6.3万个,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2721家。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达到新水平。5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出台了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一大批“皖字号”种企快速成长。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提高到60%,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0.8%提高到71.6%,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

四是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5年来,我们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精心组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等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农业补贴政策和农村金融改革有序推进。

五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得新突破。5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85.1元增长到约11000元,年均增长约15.8%。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幅。

可以说,“十二五”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亮丽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支持、合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农业部门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无私奉献、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农委,向全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二、深入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新常态,系统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与重点举措

(一)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十三五”时期,要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新难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汪洋副总理在讲话中要求,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韩长赋部长提出了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的要求。

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一号文件,将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作出系统部署。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学军书记、锦斌省长作了重要批示,国英副书记、卫国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十三五”时期的“三农”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农业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创新性地抓好落实。

(二)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省农业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农业发展也是如此。

第一,在速度变化上,农业的发展目标要由注重数量向质量数量效益并重转变。

当前粮食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玉米过剩,粮价下跌,种粮效益下降。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下降。整个农产品有效供给还不能适应消费升级变化的需求。我们要摆脱“速度情结”,培养“质量情怀”,避免“换挡焦虑”,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从过去一味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第二,在结构优化上,农业的供需平衡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

目前,我省农业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种植业结构不优,种养业结合不紧,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区域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要紧盯市场需求这个“导航灯”,找准资源禀赋这个“定位器”,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科学确定生产优先序,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在动力转换上,农业的发展动力要由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传统的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农民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上来。积极挖掘和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向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要动力,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动力,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动力。

总的来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带来风险挑战的同时,粮食连年丰产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较强韧性和较大回旋余地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深化农村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更多的是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三)精心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

围绕“总目标”,就是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强省。

扭住“主引擎”,就是大力开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

紧盯“总抓手”,就是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

落实“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加快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大力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二是坚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积极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积极创新农业营销服务方式,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品牌导向、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三是坚持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大力开展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绿色模式攻关行动,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发展。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入股、托管,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有效配置,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扎实做好20xx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全省农业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大力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组织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高”,即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稳定小麦、水稻生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0xx年,我们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谋划,主要是搞顶层设计,重点解决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这次会议印发了27个重要文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消化。20xx年,这些政策要在基层落地,重点是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在征求委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市县基层代表意见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推动10项工作落地生根,这10项工作体现了重点性、连贯性、协同性的统一。

1.以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落地生根

按照部省共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印发了推进实施方案,省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也印发了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示范市县遴选及管理办法。现在,基本上每个县(市、农业大区)都有现代农业示范区,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产业生态圈,把所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打造升级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下一步,一是做好创建申报。今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要求,将选择部分市县开展整建制推进,示范市要围绕区域联动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突出一个主攻方向、出台一套支撑政策、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总结一套推广模式。示范县要围绕区域大循环,制定一个发展规划、突出一个主导产业、确定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探索一个发展模式。核心指标要可衡量、可评价、可采集。二是注重对口指导。对主导产业的重点县,成立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省级将建立专家库,分产业遴选首席专家。省农委将明确30个委属单位,对口指导30个示范市县。三是集中财力投放。农业项目资金安排都要向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主体倾斜。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发改委牵头会同我们要出台一个实施意见,这里面有很多政策含金量,特别是一二三产业有专项资金。大家回去后要和发改部门保持联系,争取项目。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省农委已印发宣传材料,对推进方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总体要求、建设模式、推进路径以及示范创建如何开展、建设如何科学评价、遴选及管理等进行解读。还将编制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案例,制作录像片。市县农业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纸质和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全省共建的良好氛围。五是强化示范带动。初步考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不同的建设模式,分类召开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现场会。六是实行动态管理。我们将及时跟踪推进情况和实施效果,对年度评价情况进行通报。

各市县要把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工作,作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探索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2.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切入点,推动绿色增效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场攻坚战,对农业部门来说,重点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认真落实粮食、畜牧、渔业、茶产业、蔬菜、水果、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等系列绿色增效攻关实施方案。在粮经饲统筹方面,去库存攻坚战,对农业部门来说,就是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农业补短板的重要方面就是补基础设施的短板,要集中建设一批高标准口粮田,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打造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大粮仓”和沿江江淮绿色安全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要示范推广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绿色环保技术,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这也是降成本的重要途径。要开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要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高效集约耕作模式,推广“水稻+番茄(马铃薯)”等连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适度减少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建立苜蓿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冬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在农牧渔结合方面,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在稳定生猪、家禽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按照农牧结合、以养定种的原则,建设奶牛、肉牛饲用牧草专业基地,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就近就地生态消纳。推广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等种养模式,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在种养加一体方面,核心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要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既是农产品加工的短板,也是去库存的重点。当前重点是培育粮油、畜牧等行业的龙头企业“甲级队”和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品牌引领,上连生产、下连流通,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无缝对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重点是大力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3.以“绿色皖农”培育计划为切入点,推动品牌建设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农业补短板的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市场紧俏农产品,也就是要发展品牌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我省产品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进产品向品牌转变、品牌向知名品牌转变。一是着力打造“绿色皖农”品牌。要以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以行业品牌为支柱,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和创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皖字号农业品牌。要强化农业品牌的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探索分行业建立“绿色皖农”品牌目录制度。力争20xx年,全省新增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00个以上。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产品质量好、品牌信誉高、市场效益佳。今年省里将拿出3000万,专门用于发展“三品一标”。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整合“三品一标”管理职能,严格生产管理,严格产品认证,严格证后监管,切实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力争20xx年认证农业“三品一标”产品500个以上,认证覆盖率达到35%。三是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打通质量监管最后“一公里”,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农委最基本的职责,今年省财政打算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民生工程,省里将拿出7000万元,新建8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400个畜产品重点乡镇瘦肉精快速检测设备和200个水产品重点乡镇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设备,实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覆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品牌农产品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计划,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4.以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推动科技推广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发挥省级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的作用。省里已经搭建了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这个平台,省农委是牵头部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整合项目资源、科研资源、培训资源等,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最近,省农委按照产品类别和产业链条“双轨并行”思路,将原有的16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整优化,新增农业信息化、农机装备、农业生态环保及质量安全等3个体系,同步优化了专业团队。各产业技术体系要围绕发展需求,组织良种繁育等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各市县农业部门要依托协作联盟的平台,借助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基层公益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去年,省农委组织了专题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老化、职称晋升难、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经管理队伍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起草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时,我们建议出台“加强基层农业公益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初步想法:一是解决农业服务机构设置问题。倾向于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技、经管、畜牧、水产、农机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作为主流模式。当然,各地情况不完全一样,县级农业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乡镇一级农业服务机构设置办法建议。二是解决农业服务方式创新问题。开展农技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融合试点,以派驻人员、挂职服务、合署办公、共建载体、购买服务等途径,重点在技术物化服务、品牌经营与质量安全服务、产权交易服务、融资保险服务等方面推进融合。三是解决农技人员激励机制问题。市县农业部门要重点解决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定问题,向乡镇一线增加比例。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技人员的进出和考核激励机制。省、市、县三级都要向财政部门反映,争取解决项目工作经费问题。

5.以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切入点,推动主体培育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目前,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引领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最近,我们准备就示范产业化联合体评选、龙头企业“甲级队”评选、省级龙头企业动态调整等工作一揽子下文部署。当前,要进一步明确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重点,精准施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在“联结”。要强化联合体内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产业联结、要素联结、利益联结,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在这里强调一下,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开辟新的增长点。今年我委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的实施意, 见。今年将启动省级示范联合体评选这项工作,择优扶持一批省级示范联合体,省级农业项目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示范联合体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特别是能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各级农业部门要为联合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搭建人才支持平台、主体培训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促进联合体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在“强体”。我们已出台了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的意见,将按照行业和类别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甲级队评选。重点就是要将那些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在全省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产业化集群中的核心企业选出来。省里专门设立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融资风险资金,对龙头企业“甲级队”融资提供担保支持。家庭农场重在“增量”。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家庭农场。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学生和退役军人创办家庭农场。积极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分级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库。农民合作社重在“规范”。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强化示范社运行监测,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重在“扩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11”示范创建,选择确定10个县(市、区)、100个乡镇、1000个服务主体,围绕不同产业,开展示范创建,通过周到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广大家庭经营农户引入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轨道,这也是降成本的重要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在“提升”。重点培训那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两新”融合。省级财政将加大投入,将电子商务培训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民生工程。借鉴四川成都的经验,开展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试点。20xx年,全省各类联合体要达到1000个,省级示范联合体100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要分别达到6.7万个和 4.6万个,新增省级示范社131个、示范家庭农场300个。

6.以激活农村要素活力为切入点,推动改革创新示范行动落地生根

要通过改革创新示范行动的深入实施,推动农村各类要素有效配置,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春节前后,各地要集中精力推进确权试点,加强工作调度,确保20xx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试点地区要组织“回头看”,做好迎接国家和省级验收的准备工作。推进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确权成果后续利用。通过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也是降成本的重要方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各市要认真选点、精心组织,确保3-5个村试点任务完成。争取年内启动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通过“资源变股份、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获得更多的集体资产收益。要继续抓好天长市国家级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合肥等地的产权交易市场采取政企合作、区域共建等方式,提升辐射服务能力。启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千村达线”行动计划。三是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设。积极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试点,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健康有效运行。逐步扩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范围。引导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门槛,降低担保费率。加大农业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壮大农业板。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确保与安庆市共同推进的24家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规范有序,确保不出问题。落实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政策,配合财政部门落实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这项民生工程。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和育肥猪保险。稳步开展“保险+信贷”等试点。配合金融部门利用好土地确权的成果,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通过这些金融服务创新,切实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7.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落地生根

争取省政府层面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大田物联网试验升级,更加准确、便捷地为生产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和示范基地评选。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县的评选,重点培育邮乐农品等本土综合电商平台。各地要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力争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200亿元以上。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以列入全国试点省为契机,落实好农业部试点任务,支持试点县(市、区)加大与电信、邮政、金融、保险等部门的联合,依托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村邮站、农民合作社等服务平台,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服务社),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启动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现有农业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步构建1个平台、3个中心、11个系统组成的现代农业信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使其成为指导决策、引导生产的重要依据。

8.以农机农艺农信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落地生根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顺利完成,“十三五”我们将启动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今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加强农机装备建设。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第一批中央财政资金13.7亿元已拨付市县,重点是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继续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育插秧机械和玉米收获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增强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省农委将和芜湖市政府合作,共同建设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将集聚区打造成具有研发、核心零部件配置、整车制造、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机等多维度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收储全程机械化,继续推广深松整地、小麦精量播种、水稻育插秧、玉米标准化机播和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关键环节机械和技术。以茶叶、板栗、山核桃为重点,推广山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三是抓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点省建设。“十三五”农业部安排我省每年650万亩作业任务,各地要根据适宜作业面积,按照3-4年轮作一次的要求,合理做好布局规划。四是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中介组织。特别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农机购置补贴继续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各类农机作业补助、农机政策性保险等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试点。今年继续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创建60个部级和100个省级农机示范社。五是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加强对新购置农机登记入户,配合交警部门加强对存量的变型拖拉机管理。农业安全有几个方面,在这里重申下,第一是安全生产,主要涉及到农机和渔船,第二涉及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第三涉及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第四是农业生态安全,第五是粮食安全。今年力争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7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以上。

9.以农业开放合作平台为切入点,推动农业“引进来、走出去”落地生根

农业“引进来”,重在招商引资。我省不少地方现代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在皖北人口大市,如果引入大型乳业企业,既能满足当地消费者喝生鲜奶的需求,又可促进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向上,要瞄准国内外农业主导产业有实力、有带动力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招大招优招强,重点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在方式上,要通过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平台,寻求与国内、国际知名农业企业在资本、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支持与以色列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合作。在优化环境上,树立亲商、重商、富商理念,在项目用地、融资、审批等方面做好协调服务,让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农业“走出去”,省级已经成立了农业对外合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我们还将制定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支持农垦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对外合作开发联盟,鼓励各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联盟建设,抱团“走出去”。鼓励安徽丰原集团、燕之坊等企业,采取独资、合资等形式,利用当地资源在国外投资建厂,输出优势产能。加强农产品出口,建立一批标准化、区域化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今年力争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3亿美元。

10.以整合项目资金为切入点,推动“四制”管理办法落地生根

项目是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以项目建设推动政策措施落地。

谋划建设重大项目。结合“十三五”规划,利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招商引资、金融融资等,谋划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重大农业项目,建立项目库。省里正在组织实施的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今年投资近百亿元,各市要做好对接和落实工作。推进财政项目资金整合。一方面,要主动协调配合国土、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整合资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口粮田建设。这一块资金大约50~60亿。另一方面,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平台,集中实施“五大示范行动”。这一块资金在50亿左右。加强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省农委已出台了农业项目资金“四制”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指南,市县农业部门要按照规定和程序操作。在资金投向上,要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方向,围绕“五大示范行动”,来确定项目实施内容、主体、地点。除有明确规定外,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补助市县资金, 属于普惠类的,采用“因素分配法”将资金切块下达到市或县(市、区)。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结束后,采取全面考评和分类随机抽查的方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考评。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挂钩。对重大项目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农业财政项目实行审计监督,做到审计监督常态化。

这10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制定20xx年省农委一号文件,并把任务逐项分解到省农委相关处室,市县农业部门要抓好落实。

四、顺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系统服务“三农”水平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就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了“四个自觉”的要求。强调要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体现到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体现到对分管方面的管理上,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全省农业系统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四个自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努力践行“三严三实”。

去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委先后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和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的同志们反映,农委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农委的行政行为更加科学规范,农委的对外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今后,我们要大力弘扬自强创业、持续创新、争先创优的农委“三创”精神,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确保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一)敢于担当,大兴自强创业之风

去年8月28日,在全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视频会上,我提出了农业系统干部要加强“三个五”素养

修炼,也就是树立“五观”一体心态、增强“五干”一体意识、争当“五型”一体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技术推广服务向技术推广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并重转变,由注重培训技术型人才向培训技术和经管并重复合型人才转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要提高学习谋划能力。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供给侧改革、互联网+、调转促等新名词、新概念纷至沓来、目不暇接,稍微放松学习,就会陷入“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节奏、紧跟信息社会,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等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卫国副省长明确要求,农委系统干部要强化培训和岗位练兵。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三农”大讲堂,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培训市县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同时,还要加强调研谋划,把握上情、了解下情,把当地“三农”工作谋透谋细、深化实化,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当前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研究,弄清基本概念、了解提出背景、剖析存在问题,拿出推进举措。

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农业部门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法律底线不可触,权力“红线”不可越,按规定、按程序办事;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履职尽责,敢抓善管;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做到公开透明。要围绕形成完备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和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等方面,切实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等的监管,实现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执法护农。

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座右铭,树立规矩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从严管理干部,促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各级农业部门党组(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管好班子、带好队伍;驻农业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要担负起监督责任,聚焦主业,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要压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形成全省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与时俱进,大兴持续创新之风

创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具体到现代农业发展上,就是要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理念。各地要破除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引领。去年我们在宿州经管会上提出的要拓宽五个视野(立足市场化导向、持有全球化眼光、强化绿色化观念、养成网络化意识、重视资本化运作),挖掘五个内涵(以集群化打造产业链、以品牌化打造价值链、以组织化打造主体链、以信息化打造创新链、以共赢化打造利益链),就是对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思想观念引领的新诠释,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其中之义,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紧密契合的。

理顺工作职能。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有些农业产业逐渐萎缩,有些比如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我们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些职能正在弱化,有些职能则需要强化,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经管理、农村金融等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为积极应对这种趋势,省农委正在对部分内设机构进行撤并调整,理顺职责分工。各市县农委也要结合实际,加强本系统机构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要求。

转变工作方式。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新经验、新模式;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部署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力求创新。要适应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动工作重心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应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信息化手段,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的需求,指导生产、落实政策、推进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三农”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多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爱岗敬业,大兴争先创优之风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大力推进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行政审批“亮窗口、强服务” 活动,强化优质服务。当前农业系统作风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解决懒政怠政问题,解决“为官不为”问题,要杜绝搬搬抄抄“走过场”、慢慢吞吞“走过场”、马马虎虎“走过场”、推推诿诿“走过场”的现象,使广大农业系统党员干部做到创新作为、勤于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转作风、提效能”专项检查,以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升农业系统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大力选树农业系统干部群众身边可信、可敬、可学的模范人物,如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先进模范人物,适时启动第二届“农民满意农技员”评选,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弘扬正能量,激发农业系统队伍活力。

加强责任落实到位。把抓落实作为提高执行力的根本措施。对内,我委制定了效能建设3个清单,建立了督办报告、限时办结等制度,严格工作责任追究。对下,继续对各市农业部门开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绩效评价,务求每项工作抓出成效、落到实处。对综合评价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级农业部门,省农委将给予表扬,并在安排下一年度项目、资金时予以倾斜。

同志们,实现今年以及“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为把我省建成现代生态农业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