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海参的技术

2017-03-02

海参原名叫沙沥,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但是它也是能在池塘里养殖的,在池塘怎样养殖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池塘养殖海参的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池塘养殖海参

一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盐度不得低于千分之二十八,无河流注入;该池塘缺点造价太高.也可将一个对虾养殖池塘,最好是泥沙底质,改造成刺参养殖池塘.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该池的优点是即便于观察和管理又造价低,但注意夏季底层水温20摄氏度以上超过3个月的池塘不易养殖海参.

二 放人工海参礁

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刺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所以对于虾池改造的参池必须投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混凝土块,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可用瓦片,石块,果框或空心砖造礁,方法如下:

1.瓦片造礁:用盖房用的红色瓦片,每三个为一组,三个瓦片的长边依次对接,形成一个三角棱体,用细绳将棱体扎紧.用此棱体在池底堆成若干个礁堆,礁堆的间距为35米,一般每亩用瓦片2500片左右.礁堆有上下两层棱体组成,每层又分南北2排,下层每排59个棱体,上层48个棱体(交错堆放),上层棱体再盖上瓦片.这样,从南到北方向看,整个棱堆由若干个三角空间构成.

2.石块造礁:每个礁堆用石块0.8—1.0方,堆放时石块尽可能多留出空隙,礁堆间距4—5米.

3.果框造礁:每个礁堆有三个果框组成,下面2个,上面1个,并用细绳捆牢.筐口向北,筐内压上石块,以防果框移动.

4.空心砖造礁:方法同瓦片.

对于已投放好参礁的池塘,在放苗前最好先清池杀死敌害和致病菌,通常用10ppm茶籽饼和20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一天后,将池塘连续冲刷2-3遍后方可使用.消毒完成后,参池纳满水,并用10天—15天时间肥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三 参苗的运输

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其上再盖上4层湿纱布,然后再将塑料周转箱一个个垛起,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冷时,外层加发泡塑料保温.若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养殖海参气泡病的防治

多在耳状幼体培育期出现,死亡率较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体内吞有气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最终也可导致幼体死亡。

有报道认为该病是由于通气量过大,使幼体吞食过多气泡而导致的。因此,可通过调整通气量,避免充气过大过强或者采取间歇充气的方法,即每2h通气30min断续充气可以解决气泡病的发生。

春季养殖海参需要注意事项

这期间的重要变化因素是气温和水温从严寒的冬季低温期逐步回升,但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是不同的,气温回升的快,水温回升的慢,有滞后现象。气温超过水温,这样的养殖池内水的中上层和底层就形成了水温差异,形成水温分层。经测量,1米到3米的水深处温差为1度~2度。水温高的水密度小,比重小,导致上层水一直在上层,不能和底层的水通过上下对流进行交换,结果海参赖以生存的底层水成了“死水”,从而导致上层水充足的溶解氧不能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输送到底层。

再加上,海参在底层活动、代谢和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而又缺乏及时的补充,造成底层区成了低氧区,甚至是无氧区。经检测,这期间底层水的溶解氧多处在3毫克/升以下。在低氧或无氧状态下,海参的代谢水平下降,循环、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受阻,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嫌气性细菌则大量繁殖,变成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产生素毒性很大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了对海参的不利影响。因水质恶化,海参体质虚弱,各种细菌等病原体会乘虚而入,导致海参发病。

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要最大限度加大养参池的水体的实际交换量,抓住高潮位时尽可能多的为养参池注入新水,尽量减少昼夜温差,当水温上升时延长流水时间;要经常巡池、必要时派潜水员深入池底检查刺参的活动状态。如发现个别刺参有化皮现象,要及时捞出,并用消毒液浸泡,以防感染其它健康的刺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