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的思想

2017-05-26

鹏云斋千玄室在全世界谋求普及发展茶道文化并致力于世界和平,迄今出访了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的思想,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的思想

品茶,也品人;品茶的过程是在品自己,也是被别人品;喝了茶,有绿色的水流入口,滋润了味蕾,也有一种绿色的“精神”流入口,滋润了心灵。

慢慢地,茶道在喝茶休闲中变成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性灵的文化现象,成了越来越多人寻找精神寄托的心灵活动场所。千玄室愈加富有盛名。在千玄室悬挂着一块字匾,非常醒目,上写“和静清寂”四个字,据讲这是茶道的精髓,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准则。恰恰这四个字,成了千玄室能足众人之口、也能足众人之心的招牌。很多人到千玄室就是为了这四个字慕名而来的。每到千玄室茶道一次,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离不开与“和,静,清,寂”这四个字打交道,受到其熏陶和教育。和,静,清,寂,看得很眼熟的四个字,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经典书籍中一些相关的论述,这四个字无不渗透中国文化的底蕴,都可以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追溯到源泉。单说这个“寂”字就是中国学者读书做学问的一种境界和追求。

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中自嘲自己的家屋:“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可见他作学问的环境是何等的寂寞孤独和清苦。闭门谢客,苦劳心智,就是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下,读书写作,说诗论剑。索然无味,却饶有兴味;“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鹧鸪天》),造就了一个“胸中贮有万卷之富”的词坛巨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经历三种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段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段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段也。”我以为,其中第一阶段的一个“独”字,最有意境。作学问,难免在孤独中保持一份清醒。这份清醒是甘于寂寞的理智,是潜游于浩浩学海之中锲而不舍的追求,是面壁十年不求显赫的修炼,是九曲黄河奔流大海不复回的坚毅,是黄山之松站在孤岩上的高伟。有位哲人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你想在杂嘈的世间之路排除干扰一个人静心地走自己的路吗,那你就要找一个终身伴侣———孤独。这是在提醒人:寂寞、孤独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的经历

鹏云斋千玄室大宗匠出生于1923年4月19日。1946年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在夏威夷大学学习。1964年接任千利休居士15代家元,作为里千家今日庵主继承宗室之名。2003年由直系长子继承家元,改名为千玄室。千玄室大宗匠以“一碗茶中出和平”为理念,在全世界谋求普及发展茶道文化并致力于世界和平,迄今出访了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50多次。现任日本联合国友好大使、社团法人茶道里千家淡交会理事长、日本联合国协会会长、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等国内外100多个公职和要职。此外,千玄室大宗匠还被世界许多国家授予文化勋章和荣誉勋章,并成为世界诸多地方的名誉州民和市民。同时,千玄室大宗匠在世界众多的大学当中举办了日本文化和茶道讲座,被罗马大学等大学授予名誉学位。长期以来,千玄室大宗匠积极致力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事业,自1979年率团第一次访问我国以来,先后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我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为多位我国领导人献茶,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交流贡献奖、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等荣誉称号。

日本的茶道追根溯源,是公元八百年前由日本僧侣荣西在中国宋朝学习禅宗归国时将茶籽带回日本后开始的。最初,茶只为僧侣作为草药所用,至16世纪,千利休确立了日本的茶道。茶道不仅代表着日本传统的综合性文化,“一碗茶中出和平”、“一碗茶中的友爱”已经成为茶道的真正内涵所在。

茶道“里千家”是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创立。 他归纳说,茶道的根本精神在于“和、敬、清、寂”四个字。茶道“里千家”自创立以来,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拥有全国性的茶道组织,其成员占日本茶道总人口的五分之三,据称有600万人。“里千家”在日本政界、财界、文化界以及社会名流中影响颇大。“里千家”致力于促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流,派出了超出100多次的正式访华团,并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开设了办事处,在我校开设了茶道文化课,受到高度评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