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_小学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而小学素质教育又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小学素质教育教育的实施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 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
【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当前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导的音乐教育模式,导致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地位弱化。文章认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石与根基,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受到广大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情感寄托,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冲击,民族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音乐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①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以音乐为基点”。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音乐课程设计的方向。
一、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民乐教育是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特色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乐文化蕴含着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精神与文化。民乐教育承载的不只是音乐艺术,更是中华精神、品质、文化、艺术的延续,是中华文明屹立世界之林的标杆。②
(二)民乐教育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地位崇高。《论语•阳货》载:“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指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可见,古人将“乐”与“礼”提至同等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将“诗书礼乐”作为教育内容,音乐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③没有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就不会走过悠久的历史。从夏商时代的宫廷雅乐到战国时代兴起的民间俗乐,再到隋朝时社会仍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况下,音乐成了民众最为轻巧、美好的精神寄托;及至唐朝天下太平,艺术的发展达到全新的高度,唐玄宗被奉为梨园之祖;宋元时期衍生出戏曲、元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南北曲音乐系统;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制度日渐衰弱,然而优秀的民乐作品历经锤炼,日臻完美,大放光彩。在近现代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低潮。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推行民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传授技能,更是对民族文化、艺术和精神的传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晓楠曾说过:“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简单的理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④通过了解家乡的民族音乐,进而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推而广之,让民族音乐的影响更加深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古筝历史悠久,外形典雅,音色或空灵美妙、或低昂醇厚,技巧多样,表现力丰富,素有“东方钢琴”之称。古筝作品流传较广、曲目丰富,改编曲目中不乏传世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化接受度。古筝的学习较为容易,便于在小学开展普及和演奏教学。基于古筝艺术的这些优势,选择古筝作为民族器乐的代表,分析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普遍意义。
(一)增强民族音乐传承意识
通过民乐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审美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城镇学生和家长逐步重视音乐教育,但对民族音乐的接受度远远不够。民族乐器中的古筝、二胡等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爱好者,与西洋器乐相比仍相差甚远。可见,小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匮乏。民族音乐教育是增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提高其音乐接受度的重要途径。农村的素质教育发展滞后,民族音乐教育欠缺。音乐课程局限于简单的儿歌模唱,学生缺乏民族音乐的概念,甚至没见过古筝、二胡、琵琶、古琴、阮、柳琴、笙等民族乐器,无法体会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农村的音乐教育环境相对闭塞,对于音乐艺术的传授完全依靠学校教育,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迫在眉睫。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和情感快速发展的阶段,美的教育、意识教育较易唤起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形成影响其人生的传统文化观。
(二)培养民族音乐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民乐教育可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及人生观。在多元化的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民族器乐和传统音乐作品的了解不足,审美和鉴赏能力欠缺,需要民乐教育培养其音乐审美观,感知我国传统音乐之美。如在古筝教学中,教师通过聆听、讲解、演奏《渔舟唱晚》,带领学生领会作品中呈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雅静谧、婉转柔美的意境美;《战台风》讴歌码头工人不畏狂风暴雨、波浪滔天,积极勇敢地与台风抗争的壮美情景;而《春到拉萨》《雪山春晓》《伊犁河畔》《彝族舞曲》等筝曲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凸显了异域文化风情;《打虎上山》则将古筝与京剧艺术融为一体,别有传统的韵味。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积极的渗透作用。了解民族艺术、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是我国小学生应有的审美意识。
(三)传播传统文化与精神
民族音乐传承的不只是艺术,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以民族音乐的形式再次呈现,是让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筝曲《梅花三弄》赞美了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赞颂刚正不阿、高洁孤傲的品质与气节;《秦桑曲》的创作源于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了妇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临安遗恨》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囚于临安狱中,临刑前对家人的思念、对奸臣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忧心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⑥学生在欣赏民乐、学习乐曲的过程中,从艺术的视角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美德的培养与传播。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推广
民族音乐有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但是当前广大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是,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民族音乐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存在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观念陈旧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体现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既无法使学生产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也不利于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化和提高。⑦在课程设计上,对音乐课重视不足,教材也缺乏及时的更新,影响了民族音乐的时代性和文化影响力。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缺乏民乐教育及演奏人员。在相应的排练场地、乐器配备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大多数小学选择钢琴、手风琴作为配弹乐器,使民族器乐与日常教学绝缘,丧失了很好地介绍、推广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机会。
(一)采用多种手段,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魅力
民族音乐需要传承与发扬、繁荣与创新,必须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制度保障和社会协同的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和推广方面,努力做到三方面:1.让民族音乐吸引人。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民族音乐的推广具有有利的条件,因为小学生较易接受知识、性格可塑性高,有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同时小学生文化积累不足、民乐学习较枯燥、流行音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等因素制约了民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对此,教师可以从欣赏流行音乐《青花瓷》《菊花台》入手,介绍其中大量引用的民族器乐特色及民曲构成特点,辨别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区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便于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的普及和音乐文化氛围的建立,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2.让民族音乐感染人。中国民族音乐注重写实,是音乐家的思想情感在客观世界的反映,很多经典曲目都来源于诗歌或历史故事,民族音乐的底蕴深厚、故事性强。如学习筝曲《满江红》,结合岳飞慷慨激昂的英雄故事,同时欣赏筝曲《满江红》,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又能普及与推广民族音乐。学习《二泉映月》这一经典名曲,结合阿炳的故事,增强了音乐教学的故事性,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和艺术欣赏观,同时充分展现传统乐器的演奏特色。3.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光彩。在当今网络交互时代,大数据信息的交流成为可能。民族音乐教学亦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为遵循古法而拒绝变化、改革,这会导致其失去文化的制高点,以至于失去艺术的主体地位。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和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合唱了《茉莉花》,将这首传统名曲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从编曲、配器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东方音乐的魅力和艺术性,成为民族音乐改编的经典之作。流行乐坛演唱组合玖月奇迹所采用的就是民乐新编的方式,他们所改编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九九艳阳天》等民歌和民曲,采用复调、多声部合奏等形式,在主旋律与音乐主题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对音乐的表现形式、乐曲编排进行了突破性的二次创作,既让民族音乐焕发出新的光彩,又为传统乐曲的现代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二)通过三种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推广,对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避免将民族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当做知识来传授,而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审美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艺术感受力和思想辨别力。首先,重视学生的聆听体验,这是培养感官审美的重要途径,是最直观、本源的艺术感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对艺术作品感受程度的高低,介绍不同地域风格、不同层次的民歌、民曲、地方戏等多种表演形式,如东北民歌《小拜年》、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多种民族音乐形式,使学生感受民俗风情,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其次,重视学生的感应体验,这是培养思维审美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对乐曲的结构、表现特点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所介绍,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曲目的能力。最后,重视学生的情境体验,这是培养情感审美的重要途径。“歌以咏志”,感受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艺术情绪及思想表达,是全面理解一部作品精髓的关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欣赏乐曲、分析乐理,而是建立可以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途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表达。拥有了这三种音乐体验的方法,让每一位学习者既能感受《渔舟唱晚》《节节高》的欢欣、喜悦和祥和,也能感受《满江红》《潇湘水云》的悲愤、忧伤,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与民乐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民乐教育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着小学生的民乐传承意识和审美观念,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小学素质教育阶段恰恰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传承音乐文化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因此,民乐教育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音乐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它穿越千年、千锤百炼、底蕴深厚,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承前启后,不断探索、发掘它的精神文化,以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龙昱冰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注释:
①周世斌.有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学术探讨[J].音乐艺术,2012(3):30-35.
②金哲.论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150-151.
③柳宏.儒家经典的价值挖掘与诠释转型[J].理论学刊,2010(1):70-76.
④杨娟.有关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67-70.
⑤张珊.试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创作[J].中国音乐,2002(2):29-34.
⑥鲍晓媛.传统古筝音乐对现代筝曲创作的影响[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145-149.
⑦张黎红.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2012(2):198-201.
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 小学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本来不是一对矛盾,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活动不断开展,就出现了把小数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既然搞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活动是少数学生参和的活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再搞面向少数学生的竞赛活动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就这个新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熟悉。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
勿用置疑,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肯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提高整个中化民族文化素养的需要。但我们的教育再不能再忽左忽右的错误,一提素质教育,就把它和英才教育对立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并把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没有正确熟悉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和教育平等的关系,这样做,势必要压制部分学生的才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了。大家知道,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把握了未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世界。这正如中共中心国院在《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摘要:"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里"人才的质量"应该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的人才。早在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进一步强调摘要:"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摘要:"培育创新意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该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抓起。"由此可见,培养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不是要我们培养一大批乌合之众,而是要我们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外,还要培养出大量的具体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小数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数学素质。而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在其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功能。这是因为这一活动具有以下特征摘要:
1.基础性。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索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把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趣味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非凡强烈"。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新奇有趣的这知识和巧妙奇异的解题方法面前,同学们被数学所展示的神奇聪明和艺术般的魅力所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能心得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心得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出钻研数学的浓厚喜好和解决疑难新问题的渴望。
3.竞争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布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和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超前性。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索新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正是由于小数竞赛活动具备如此的育人功能,所以这一活动从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深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数学竞赛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我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摘要: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喜好课--数学竞赛活动。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在这一体系中,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尽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法定的教学时间,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就是"下要保底"的教学;而数学喜好课和数学竞赛活动则是"上不封顶"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数学竞赛活动应当以数学学科课为基础,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以数学喜好课为助推器,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也不能自成体系。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又能促使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好的小数竞赛活动不仅无碍素质教育,而且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功能。可以认为,小数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任何活动搞得不好轻易出现偏差,所以我们搞小数竞赛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育人目的,必须通过正当渠道,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主航道。那种为了竞赛而竞赛,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一味进行拔高的作法,我们是果断反对的。从实践看,我校学生在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小数活动中都是按照这些作法去做的,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以1999年全国小学奥赛为例,我校19人参赛,18人获奖,其中三人获满分奖,创我校历史之最,也创麻城历史之最。三个获满分的学生还组成代表队于8月份在北京参加全国小学生"99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一个学校有资格组成一个代表,这在麻城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不但这些学生的数学天赋得以充分挖掘,数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并且由此激发起全校学生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热情,为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活力。
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国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完整理解和具体实践,是对基础教育性质和任务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我省1990年颁发45号文件以来,全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素质教育,“从小学起步,推向初中,影响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比较突出。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省教委于六月召开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方向,突出了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素质教育将在全省各地和中小学深入展开。
进一步明确要求和重点
省教委要求,今后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坚定不移、全面推进。要坚信不疑,相信全面自觉地贯彻教育方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要坚定不移,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动摇,关键时刻不后退;要真心实意,把素质教育变成认认真真的实践。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区域整体推进,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向课程改革深入,加强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并研究新的课程体系;打通考试评价升学制度这一“瓶颈”制约,建立素质教育的机制。
依法治教,达到十条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法和其他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必须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为此,省教委向全省提出了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从升学考试评价、课程教材、教学管理和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不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于1998年基本上做到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要求严肃认真地执行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杜绝乱编乱印乱征订教学用书。这十条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是试金石,必须毫不迟疑地去抓,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实行等级记分,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制度省教委已颁发了小学和初中成绩考核实行等级制的办法。实行等级记分,目的是减缓分数对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兴奋点转移到全面打好基储培养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上来。实行等级制记分可以逐步到位,首先在所有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初中,以及素质教育实验区的中小学试行。
建立素质教育实验区
全省已设置素质教育实验区14个,?国家级实验区2个。设置实验区的目的是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探索区域实施的规律,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各实验区都形成了实验方案,并反复论证、修改,以政府名义上报,省教委又组织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作出设置实验区的决定。实验区对素质教育的十条要求作出了承诺。各实验区的实验已开始启动。
大力推进初中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关键时期,而初中与小学、高中相比,又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全力推进初中的素质教育。要改变初中结构性薄弱的现状,坚定不移地实行高中、初中分离办学,要办好职业先修学校,办好走读学校;要办一批规模大、实验性强、颇具影响的初中;要在城区建立义务教育施教区,加强社区教育,加快兔试就近入学的力度。
有关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推荐:
1.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2.浅谈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3.关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4.浅谈美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5.浅谈素质教育的论文
6.浅谈中学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