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励志经典故事 哲理励志故事精选

2017-05-11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意味深长,里面传递出的励志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励志经典故事,欢迎大家喜欢。

哲理励志经典故事篇1

小城里来了家小马戏团,每场表演一个小时,成人票价10元,儿童5元。

我替他们担心:这么低廉的票价,这么长的演出时间,怕是只能赚饭钱。你想想,狮子一头,老虎一头,成年马一匹,狗熊一对,猴子一只,是每天都要在它们身上花钱的;两辆大卡车,一台发电机,耗油不少,还有司机,十来个团员——没有足够的收入,是撑不起这家马戏团的。

进场之后,我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小马戏团只怕要赚大钱。

儿童票价虽然只要5元,微不足道,但每名儿童至少要有一个大人陪同,所以,场子里的近300个位置座无虚席。

表演场地设在一个废弃的建筑工地上,租金要不了几个钱。

离马戏开演还有十来分钟时,工作人员从场子里牵出一匹马来:小孩骑马每人5元。刚开始,上去的人不多,牵马的人诚意十足,绕场两周。感兴趣的孩子渐渐多了,排起了队。还是绕两周,但狡黠的牵马人把圈越绕越小。

马戏开演了,是狮子钻火圈。全场关灯。团员捧出荧光棒开始售卖:大的20元,小的5元。那东西的成本,估计在1元以内。一个节目完毕,小观众几乎人手一支。

表演中,又有团员出来兜售各种饮料、花生瓜子,价格是外面的两倍。

一个小时的表演,需要多少种动物?四种:老虎、狮子、狗熊、猴子。加上完全由人表演的杂技和魔术,共十个节目。“演员”们的一专多能让马戏团的演出成本缩减到最小。

一专多能的不只是动物,还有演员。以一个青年女演员为例:她开始时售卖荧光棒和零食饮料,随后在魔术中客串一角,最后在压轴的空中飞人表演中唱主角。此外,门口卖票的兼做饭、收拾道具;演魔术的当主持人、解说员,还扶小孩骑马……

还有一点,尽管演员们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大家的表演诚意十足,丝毫没有敷衍了事的感觉。观众的口口相传就是活广告,这让他们表演了五天,每天两场,场场上座率在90%以上。

粗略计算,小马戏团一场拿到手的钱,每天人均收入600元左右。折算他们的表演水准和动物们的水平,应该是普通白菜卖出了有机白菜价。

充分利用每一个人的才能,减少一切能减少的开支,发挥短短一个小时里能从观众手里掏钱的多种手段,演员敬业的精神,这就是一个小马戏团的生存哲学。可以料定的是,小马戏团在这个小城的成功,一定也会在另一个小城复制。

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运筹谋划,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就能在别人觉得没有作为的领域取得成绩。

哲理励志经典故事篇2

一株在撒哈拉沙漠死去百年的植物,如何复活?答案是:滚。

这株干死的植物,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在风无休止地吹动下,一刻不停地在沙漠里滚动着:被吹上沙丘,被摔在岩石,踉跄前行,或被沙苦苦地掩埋一阵子,再从掩埋中被剥离出来。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甚至,它都不知道,能不能重新活过来一次。但,它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日夜不停地滚。

它在寻找机会。撒哈拉沙漠每年只下一两场雨。它只是为了赶上这场雨。而且,重要的是,在这场雨降下的时候,它恰好要滚落在一个低洼地带,而这个低洼地带,恰好能蓄下一小汪水。

它滚一百年,只为与这一刻相逢。在水洼里,它的枝干吸饱水分后,用不上几分钟,便会迅速地舒展开。接下来,还有一件更伟大的事情等着它完成。这时候,必须有雨滴落下来,准确地说,是砸下来,砸在它的每个种囊上。

当一粒种子被砸落,又一粒种子被砸落……在几个小时内,刚刚落在沙砾里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它们必须赶超水分蒸发的速度,迅速地长高、开花、结果,一刻不停。它们要在生命短暂的时光里,尽可能地去灿烂。

它们没有时间去想得与失,也没有工夫去叹气和哀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能够活过来,就是生命给予自己最大的奇迹了。除了赶紧灿烂,容不得去想别的。

这种植物开白色的四瓣小花,吐黄色的蕊,即使迎着沙漠最毒辣的太阳,也要在花瓣上晕染出绝美的光色来。它迎风起舞,也随风摇曳,一个生命所有能灿烂的部分,它一点也不去放过。因为,它知道,地面上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它也很快会被太阳炙烤而死。然后,还得蜷缩成一个球,继续在浩瀚的沙漠里滚下去,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从此再无灿烂的可能。

这部关于非洲的纪录片,我看过很多遍,每一次看,都感喟颇多。与这株植物相比,10个人中有9个人活不成这样。我们往往活得太糟糕,糟蹋了太多的好时光,只是因为看起来可以有足够长的时间活。当我们不为生计操心的时候,就会为生活所牵绊。一颗心缠绕在纷乱的红尘之中,可以为名活,为利活,为得失活,甚至为烦恼活,就是不会为灿烂明媚活。于是,常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人,只有在突然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候,才想着放下一切,为灿烂去活。也仿佛是,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无数年的空耗,才换得这一刻的清醒。

所以,活到清醒太重要了。就像这株撒哈拉的植物,什么也不去想,一心灿烂地去活。其实,当一个生命活到了这个份儿上的时候,任何生活的琐碎已经羁绊不了它。

哲理励志经典故事篇3

弟子爱好打扮,每天都要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的时间。

一日,禅师问弟子:“一朵花有多大?”

“有的如指头大,有的如拳头大,有的如巴掌大,顶大的,也不过脸盆大吧。”弟子说。

“那花香有多大呢?”禅师再问。

“花香怎么是多大呢?”弟子不解。

“哦,我是指花香能传播多大的空间?”禅师说。

“有的可以溢满整个房间,有的可以溢满一个广场,如有风,有的花香可以传到几里地开外。”弟子说。

“几里地有多少个脸盆大呢?”禅师说,“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灵魂,那么,一个生命灵魂的芬芳,永远比它漂亮的形体传播得更长远,影响得更深广。”

哲理励志经典故事篇4

1936年10月,钱学森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教授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有人问:“教授,您把这么好的想法都讲出来,就不怕别人超过您?”卡门教授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去了。”后来,钱学森回忆起那段学习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冯·卡门教授的一席话,使我一下子开了窍。加州理工学院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实际上,要做到“四不讲”,堪比登天。首先,你要全面了解前人、近人都讲了些什么,这需博览群书;其次,要了解外国人都讲了些什么,这要精通多国语言;再次,每天乃至每堂课都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有真知灼见;最后更重要的是总要处于学术研究的领先位置。尽管比登天还难,但这“四不讲”陈寅恪都做到了。难怪傅斯年如此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2007年3月,知名作家梁衡专访多年好友季羡林老先生。他特意请教一个问题:“您关于古代东方语言的研究,您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若干人都不知,为何要研究?”听了梁衡的疑问,96岁高龄的季老先生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管探究,只问精不精。”梁衡在回忆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学问就是对未知世界、对自然界、对星空、对生态的尊重。因为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也许哪一棵野草就是将来打开生命大门的钥匙。而面对茫然的未知世界,那些勇敢拓荒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

敢想天下先,敢为天下先,终成大师。大师取得的成就可能会被后人超越,但领先思想和意识却永远不会过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