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圣地兴源寺导游词范文3篇

2016-12-02

兴源寺位于库伦旗中街以北,是锡勒图库伦主庙。始建于1649年,竣工于1650年,顺治皇帝赐额"兴源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宗教圣地兴源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宗教圣地兴源寺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各位香客,宗教圣地兴源寺是库伦旗,也是内蒙古东部修建最早、最大、最具政教合一权威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造型美观,我们今天就去一睹它的风采。兴源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以嵯峨险峻的高山峡谷作骨架,辅以清河旷野,山水相依,布局得体,匠心擘画,蛮有情趣。这座玲珑精巧、典雅有序的建筑,充分利用了有限面积,创造出奇妙的空间变化。

各组建筑远近有序,散而不乱,庙中有庙,各自独立,互相补衬。整个建筑群和谐统一。 兴源寺建于清代顺治六年。此寺坐落在旗府所在地库伦镇东部,北靠巍巍群山,南临穿街越野的库伦河,周围翠柏苍松环绕,柳绿花香鸟语。从建筑布局看,殿堂宇楼的设计博采汉、藏、蒙、满、回等民族建筑风格之长,将之熔于一炉,铸为一体;同时,还巧妙运用了形体组合和空间对比,于严整中求谐调,封闭中求疏朗,闭而不塞,庄严典雅。寺院中古松掩映,使殿堂显得更加幽静肃穆。置身其间,别有情趣,真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似重庆”。该寺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寺前〕精美的建筑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座古寺在造型和结构上,均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如今,这座清代库伦最大的庙宇,其正大殿基本完好地屹立在库伦河北岸的山坡上。这互相呼应、层层拔起、左右对称的兴源寺前殿、正大殿和后殿三组建筑,构成了雄伟壮观的整体。在整个清朝年间,全旗兴建的四十多座庙宇中,仅库伦镇就有二十九座。除兴源寺外,还有福缘寺、象教寺、清真寺、天女神庙等。这些建筑虽经风云变幻,其中大部依稀可见。

〔进入正前殿〕大家请看,这兴源寺四大金刚各具雄姿(介绍参见吉祥密乘大乐林寺),左右偏殿的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前殿之前为寺院门楼,宽阔巍峨,门前两侧的两尊石狮,如同守门御敌的哼哈二将。这一对高六丈余的旗杆直插云霄,与缭绕的白云、凌空的飞雁相伴为伍。大家看这殿前的“千手千眼佛”,姿态生动,雕刻精细。全身有四十二只手臂,各执法器,四十五只眼睛洞察世间万物。

〔到达正大殿〕这儿是兴源寺建筑体的中心,建筑物有正殿、钟楼和鼓楼之分。正大殿居中,钟楼、鼓楼立于两侧。正大殿素有“九九八十一间大庙”之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木质结构,四壁及表露之木均绘有呼之欲出的图案,堪称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下层为砖石结构,内有六十四根盘龙大明柱,使面阔八十一间的大庙浑然而成一体。这宽阔的寺中心,曾为活佛传经布教的大殿堂。

殿堂北壁原有佛教鼻祖释迦牟尼、黄教始祖宗喀巴、菩萨及护法神等金身大型铜塑像。向下有一讲坛,上面毕恭毕敬地供奉着清太宗皇太极所赐之椅,做为活佛讲经之位。〔至后殿〕从这儿看兴源寺,更觉别具一格。看,在遮天蔽日的松柏掩映下,显露出后正殿和“品”字形禅房。后正殿在前,禅房随后。此殿为当年政教合一的库伦旗掌印札萨克喇嘛处理日常旗务及教务之处。正中禅房为活佛起居室。每当阳春三月气象万千之际,常有“春风送暖到禅房,粉蝶双双绕画梁”的神韵。兴源寺的西南方还有福缘寺,一会我们可去那儿增加一份福缘。

宗教圣地兴源寺导游词范文2:

兴源寺座落在旗府所在地的库伦镇东部,通辽市库伦旗在清代素有“小五台山”之称,境内庙宇林立,兴源寺是其中最大最中心的一座,不仅规模宏大,造型也美观。兴源寺兴建于清代顺治六年,竣工于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皇帝赐额"兴源寺"。后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一座。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着中轴线修建面阔九间,进深九间,通称"九九八十一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两侧又对称地修建配殿和钟鼓楼。这次扩建和增建,用六年时间才告竣工。

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规模的。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筑结构上采取汉藏结合式,为二层建筑。并在兴源寺和与兴源寺相邻的象教寺(建于1670年)四周筑起高大的围墙,使兴源寺和象教寺连成一片,形成占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工程历时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兴源寺北靠巍巍群山,南临穿街越柳的库伦河,周围翠柏苍松环绕,鸟语花香。从建筑布局看,殿堂楼宇的设计博采汉、蒙、满、回等民族建筑风格之长熔于一炉,铸为一体。同时,还巧妙运用了形体组合和空间对比,于严整中求谐调,封闭中求疏朗,闭而不塞,庄严典雅。寺院中古松掩映,使殿堂显得更加幽静肃穆。置身其间,别有情趣。真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似重庆”,目前,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之一。

宗教圣地兴源寺导游词范文3:

兴源寺位于库伦旗中街以北,是锡勒图库伦主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竣工于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皇帝赐额"兴源寺"。后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厢殿一座。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着中轴线修建面阔九间,进深九间,通称"九九八十一间"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门殿。两侧又对称地修建配殿和钟鼓楼。这次扩建和增建,用六年时间才告竣工。其后历任札萨克达喇嘛屡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规模的。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筑结构上采取汉藏结合式,为二层建筑。并在兴源寺和与兴源寺相邻的象教寺(建于1670年)四周筑起高大的围墙,使兴源寺和象教寺连成一片,形成占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工程历时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

兴源寺没有转世活佛或呼比勒罕。为首的喇嘛称锡勒图库伦旗的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缺出一向由清朝理藩院补放。1931年3月19日,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锡勒图库伦旗政教分治办法》之后,掌印札萨克达喇嘛一缺为二缺,即行政和宗教各一缺。前者称札萨克,后者称兴源寺锡勒图喇嘛。

兴源寺札萨克达喇嘛大都来自青海省乐都县碾伯地方的萨木鲁家族,为藏族。到1931年3月,共传二十三任。其中第三任、第二十二任、第二十三任不属于萨木鲁家族。第二十三任罗布桑林沁为库伦旗蒙古族喇嘛,在政教分治之际后还俗而改任旗札萨克,到1947年土改运动开始为止,只相传三任。政教合一时,札萨克达喇嘛之下设札萨克、德木齐,格斯贵各四缺,辅佐管理全旗政教事务。分治后,锡勒图喇嘛之下只设德木齐、格斯贵各二缺,协助锡勒图喇嘛管理宗教事务。兴源寺常住喇嘛135名。

兴源寺每年举行盛大的法会4次,届时全旗大小喇嘛全部参加。正月和六月的十四、十五两天为跳鬼会,每隔三年即逢牛、蛇、鸡年举行一次"喇嘛"法会。这是规模尤为盛大的法会。筹备工作提前两个月开始,主要是制成"喇嘛丸"。法会从七月初五至初七,用3天时间整修座位,从初八正式开始至十四日,共7昼夜。期间,凡参加诵经的喇嘛必须持斋,不得走出寺院外围石子摆成的界线。每逢嘛呢法会,兴源寺内外香客云集,当街货摊摆得琳琅满目,热闹异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源寺一度成为库伦旗党政机关办公的地方。寺内的佛教、经册在土地改革中被毁掉。"文化大革命"中兴源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只存正殿完好无损。1986年,库伦旗人民政府对兴源寺进行维修,使这座古寺面目一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