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不能吃蜂蜜

2017-02-14

蜂蜜,甜美可口,有排毒养颜的功效,蜂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果糖、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不过宝宝却不能吃蜂蜜,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宝宝为什么不能吃蜂蜜:

蜂蜜也危险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的过程中,常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这是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酿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所以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杆菌芽孢非常高。而肉毒杆菌的芽胞适应能力很强,它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婴儿的抗病能力差,非常容易使入口的肉毒杆菌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婴儿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引起肉毒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的症状肉毒杆菌与肉无关,它主要栖息于土壤和灰尘中,而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罕见的、而且比较严重的、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它主要是因为摄取被土壤中的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肉毒杆菌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凶险的一种,其症状主要有:病初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尤其以颈部无力最明显,因而抬头困难;继之有四肢麻木、舌头发硬;接着可发生各种肌群麻痹,孩子常表现为面部无表情、视物模糊、睁眼困难,有时还有斜视,眼球运动也受到限制。因负责吞咽的肌肉麻痹,咀嚼吞咽也有困难,吃东西时呛咳,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由于口腔分泌物聚集在咽部,极容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这也是引起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勿给婴儿喝蜂蜜其实所有婴儿一旦接触到了肉毒杆菌芽孢,都有可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但是吃蜂蜜的宝宝会比不吃蜂蜜的宝宝患病率高出8倍,因此在宝宝1岁之前,请勿添加蜂蜜,和蜂蜜比起来,其他的糖类补充更加安全,可以用新鲜的果汁来进行取代蜂蜜给宝宝补充营养。

宝宝误食蜂蜜怎么办?

经常有妈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给宝宝吃了蜂蜜或蜂蜜制品,如果宝宝误食了蜂蜜,不用过于担心,虽然说蜂蜜会给宝宝带来影响,但也不是100%的。

这时要多观察宝宝,尤其是在吃过后的8~36小时,如果宝宝出现恶心、食欲不振,或者皮肤上有红色小疹子(像过敏现象)时,最好带他到医院检查,向医生说明宝宝吃过蜂蜜的情况。如果宝宝在这段时间一切正常,就不用过于担心。

宝宝的饮食禁忌:

1岁以内别吃蜂蜜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肉毒杆菌芽孢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集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芽孢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且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由于婴儿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肠道菌群不够完善,肉毒杆菌芽孢容易在肠道中发芽,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婴儿出现肉毒杆菌中毒症状,常包括便秘、头颈部肌肉软弱、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全身肌张力减退等,严重的可因呼吸麻痹而猝死。因此,为了宝宝的安全,1岁以内婴儿不应食用天然蜂蜜。

2岁以内不宜喂牛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给予母乳喂养直到2岁(24月龄),或每日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幼儿配方奶粉,但是不宜直接喂给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主要因为婴儿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不高,喂牛奶后不一定能消化,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等。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应选用婴儿专用配方奶粉。

3岁内不宜吃猕猴桃、芒果等易过敏食物

某些水果是很容易引起过敏的,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因为过敏不仅引起皮肤的红肿痒、发生皮疹、腹痛、腹泻,还会引起哮喘,特别是儿童,食物过敏往往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诱因之一。3岁以前的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很大。 比如:芒果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不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这些都对皮肤的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发口唇部接触性皮炎;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的皮肤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学前期不宜多吃糖果、话梅及海鲜

甜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吃过多的甜食不仅能引起龋齿、肥胖,近年还发现,吃过多的甜食还能造成儿童性格异常。另外,吃过多的甜食、喜食重口味的食物的孩子,容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与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一些蜜饯类食物同样不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不低于糖果。此外,应避免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整个坚果或类似坚硬的食物,因为经常有宝宝因吃坚果类被卡着或呛到气管里,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儿童期不宜多喝茶及功能饮料

喝茶能刺激人体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茶叶中含有氟,能预防龋齿;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钾、镁、茶多酚等。但不容忽视的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咖啡因较为敏感,特别是睡前饮茶可使儿童兴奋,影响睡眠。所以不建议喝浓茶、过量饮茶以及睡前饮茶。

蜂蜜相关文章:

1.土蜂蜜的作用与功效

2.蜂蜜用英语怎么说

3.最简单的蜂蜜美容法

4.蜂蜜的养生保健功效

5.春节吃蜂蜜有什么好处

6.蜂蜜的养生知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