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青春励志的经典故事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不妨找一些奋斗青春励志的经典故事来看看,那么奋斗青春励志的经典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奋斗青春励志的经典故事: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
作者:田野
一位8岁半的女童能够徒步千里?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不可能在邵阳女童曾子琦身上变成了现实。在父母的陪伴下,曾子琦从广州出发,步行回湖南邵阳老家。全程700余公里,历时26天。
曾子琦自小随父母在广州生活,虽然家庭条件相对宽裕,但是她还是立志要做一位励志向上的少年。二年级学期结束,曾子琦就开始策划自己的暑假生活。父亲笑着说:“要不,咱们徒步回湖南老家?”曾子琦说:“好呀,啥时间出发?”父亲其实只是随口说说,没有打算这样做。可是,曾子琦却较了真儿。此后几天,曾子琦一直缠着父亲。父亲没办法,只好履行自己的诺言。
曾子琦年龄太小,连回家的路也找不到,更不用说徒步回家了。因此,要想完成这次千里长征,没有父母陪伴是不可能的。为了兑现承诺,父亲和母亲决定接力陪女儿走完这700余公里。女儿要是中途放弃了,他们决不勉强。于是,父亲买来了透气的衣服、透气的鞋子、遮阳帽等必备用品,一家人便上了路。
开始陪伴曾子琦的是母亲。母亲带着曾子琦,沿着国道线,一直往北走。开始,曾子琦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一直冲在母亲的前面。可是,从广州走到清远,曾子琦就没劲儿了。不仅曾子琦没有了力气,母亲的脚底也磨出了水泡,走路也一拐一拐的。出师不利,母亲趁机劝女儿放弃这次徒步旅行。母亲说:“只要你说一个‘停’字,我马上就给你爸爸打电话,咱们就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救援!”曾子琦一听,急忙摇了摇头。她坚定地说:“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咬着牙,跟在了女儿后面。
在母亲看来,女儿要完成这徒步千里的壮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疲惫不堪的母亲盼望女儿早点妥协,自己也好解脱。可是,她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曾子琦不仅没有妥协,而且越走越有兴致。
母女俩走到广东与湖南交界处,前面是一座大山。母亲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便选择了放弃。当父亲开着车赶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是满脸灰尘,走路一瘸一拐的,简直就像一位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败将。而曾子琦除了有些黑瘦之外,精神反而比以前更好了。母亲开着车走了,父亲接过了陪女儿徒步旅行的重任。
天气越来越热,道路越来越难走。为了帮助女儿完成心愿,父亲改变了策略。他让曾子琦的母亲驾着车在前面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自己则陪着曾子琦,全程照顾她的情绪和行走节奏。路途中,如果曾子琦有七八分渴意或者体力不支,父亲就会安排女儿喝水或者休息。不仅如此,为了赶路,父女俩每天顶着星月出门,跋涉八个小时后,赶在中午日照最强烈的时候收工。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曾子琦终于到达了邵阳县城。
到达终点后,父亲问曾子琦说:“行走的时候,你一直走在我的前面,更多的是沉默。这一路你都想了啥?”曾子琦说:“我一直在心里与自己说话,与自己交流,与自己斗争。我与自己交流斗争的主题只有一个:挑战自我,坚持下去!”
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虽然曾子琦做的只是一种毅力和意志的尝试或者演习,但是她的成功却告诉我们:只要战胜自我,奇迹就会出现!
奋斗青春励志的经典故事:总是自信地犯错
作者:陈浩
日本有一家保险公司,发行了一批头奖500万美元的彩票。然后,每张彩票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自己的职工。其中,一半彩票是买主自己挑选的,另一半彩票则是卖票人挑选的。到了抽奖那天的早晨,公司专门派调查人员找那些买彩票的人,并对他们说自己的朋友想买彩票,希望他们能转让出来。那么,他们会以多高的价格来出售自己的彩票呢?
关于前面的彩票问题,很多朋友会觉得两者的售价肯定不一样。没错,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彩票的售价是1.96美元,而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彩票的售价则是8.16美元。原因就在于,自己选彩票的人相信自己的中奖率一定较高。
其实,这就涉及心理学上的控制错觉定律,即对于彩票等非常偶然的事件,人们也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但客观上来讲,偶然性的事件是受到概率支配的。比如,你扔硬币1000次,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那么,回到最前面买彩票那个例子。实际上,别人给你买和你自己买,从概率上看,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尽管从理论上人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大家往往还是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这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就将这种意识错误地推及所有事,包括那些偶然性事件。
再如,我们掷骰子时,胜负完全是偶然的,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当有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口中也小声地唠叨出来,甚至不知不觉地用手逐渐加力捏骰子。可事实上,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只是人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来做掷骰子的赌博。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都觉得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不过,这根本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依据,仅仅是人们的错觉而已。
了解了控制错觉定律,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赌博游戏会吸引很多人,甚至不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也难以自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警觉。
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列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记载: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这里所讲的近如“车盖”,远似“盘盂”,就是错觉现象。简单地说,错觉是指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的错误的知觉经验。它与幻觉或想象不一样,因为它是对应于客观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只是似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捉弄我们,尽管这样的捉弄自有其道理。
关于错觉产生的原因虽有多种解释,但迄今都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以及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同时,外在因素也会引起我们的错觉。曾有一个实验,有人分别从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挑选10个孩子,让他们估计从1分到50分(美元)硬币的大小。实验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要高估硬币的大小,尤其是5分、10分和25分值硬币。而当硬币不在眼前只靠记忆估测或者把硬币换成相同大小的硬纸板时,则高估情况会急速降低。这个实验形象地证实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觉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