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的预习方法以及预习试卷

2017-05-12

学习物理不能靠死记硬背,更不能盲从别人的学习方法,初三的同学最好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的预习方法以及预习试卷,希望对您有用。

初三物理的预习方法一

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学生对预习方法掌握得好,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终生受益,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会预习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订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就拿上复习课来说,常常出现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急于翻书查找有关公式、定律等穷于应付的被动场面,其原因就是课前准备工作不足。预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复习课的内容,同时对复习的过程和方法也有了预先设计,为课堂思考问题打下了基础。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进行充分的预习,熟练地掌握当节课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听课扫除知识障碍,这样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

二、对于重点内容要划上标记

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的类似看小说、一晃而过,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课本,不重视理解,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或照抄预习题答案,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或收效甚微。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一遍书,而是要认真理解书本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或推导、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特别是对于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段落要逐字逐句推敲,反复阅读理解。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定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对重要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疑难问题的正确理解。

三、难点、疑点要特别标明

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对问题理解不透彻,有时通过努力也不一定能弄不明白,故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对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等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这样做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注意力更集中。也就是说,要达到最佳听课效果就要事先预习,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一番扫描,了解自己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知识没有理解,哪些知识还存有疑点,并把不理解的部分用记号特别标明,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使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更具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

四、如何预习例题和练习题

预习完课本主要内容后,还要预习例题和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看例题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解答过程,而是先阅读题目,审清题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解才能解得结果,想清楚之后再看答案;对比答案,看看自己的想法跟例题所给的解答过程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再想想例题为什么这样解,有什么优越之处,这样一来自己又可多学一种解法。对于练习题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做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打靶场”。通过做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预习效果的方式之一。预习练习的目的是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不要追求“多、难、深”,要重基础,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是说主要处理好课本后面的练习。

五、如何做好实验预习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许多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可现在仍有不少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不预习,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甚至有的学生到了实验室还不知道该做什么,做完实验后还不知道这个实验到底要观察什么现象,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应得出什么结论。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在实验课中落实预习措施,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实验预习方法是:实验前给学生布置实验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弄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要观察的现象、实验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等,并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进行了这些准备,上实验课时,基本就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了。实验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和保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而且能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操作处理,做到实验时思路清晰,处理方法得当,起到训练思维能力的作用。。

总之,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它一经形成,对学生将是终身受用的。因此,物理教师应认真抓好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以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

初三物理的预习方法二

一、要求学生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疑点,知识点,初步了解物理概念的涵义,物理规律内容及知识的应用,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并且在听课时能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抓住中心。

二、新教材的特点之千是插图多,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观象,掌握概念和规律而精心设计的,具有指导学习,理解知识的作用。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对一些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的实验要鼓励学生尽力做好,如自制弹簧称、“土电话”,“小孔成像器”等,让学生在成功的实验中逐步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材每章前面有提示本章内章的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去看书,在看书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深入到书中去,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

五、学是为了用,在用的过程中又能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在预习时,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除了重视教科书上的知识应用外,还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及参考应用题。这是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六、讨论的议题是学生在预习中均感模糊,疑难的问题,如在预习“重力”一节时,可布置下列预习题:什么叫重力?月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还是垂直向下?各个不同、地方重力方向相同吗?物重和重力关系怎样?教师要鼓励和放手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辩明是非,同时,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也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七、将课文预习一遍,将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几遍,以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

预习的意义不光是为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独立思维的优秀品质,这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