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依据专业服务面向,对护理专业人才实施分类培养,即在护理专业内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护理自考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一:PICE导管护理医学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年龄最大78岁,年龄最小32岁,体重最大50千克,体重最小38千克。
1.2材料:
PICE导管,肝素(100u/ml),盐水(90%)
1.3方法
1.3.1患者换药封管前均需到相关科室进行诊疗,见医生医嘱后进行治疗(患者进行PICE导管换药封管应每周两次,换药换贴膜1次/w周)
1.3.2治疗前由医生开出封管用药:肝素1支,90%盐水100ml2袋
1.3.3封管液配制:肝素半支+90%盐水10ml
1.3.4封管
抽取90%盐水10ml,推入管腔看是否通畅顺利,不能盲推,遇到阻力后应停止,通畅后再推注肝素盐水5-8ml(如阻力较大而疑似堵塞应到置管科室做通管治疗)
1.3.5观察与注意
换药,换贴膜时观察有无红肿热痛,有无分泌物;贴膜应贴紧,并注意拆时管腔的长度、臂围,置管换药时间,接头处应注意保护,以免破坏皮肤,导管外露部分应更换位置。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
2.1.1换药封管成功率为100%。
2.1.2观察换药,换贴膜时有无红肿热痛:其中有2例由于换药速度过快出现短时间的红肿热痛,持续时间约1分钟。
2.1.3观察换药,换贴膜时有无分泌物:均无分泌物。
2.1.4置管换药时间:其中97例均按计划置管换药,3例提前置管换药。
2.1.5有无并发症:无。
2.2讨论目前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其他感染,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见在导管长度范围以外的线条,或既可见到线条,又可触及静脉条索。姜丽等认为静脉炎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高分子液体、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延长、血管选择不当及操作技术不精。宋瑰琦等选择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G或24G)患者142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对其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强迫法建立模型,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该组发生静脉炎51例,发生率为35.9%。静脉炎发生与患者性别、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关;与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封管方法均无关。所以随着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化疗越来越多,为了保护静脉,需要化疗的患者大都放置了PICE导管。为了保证PICE导管的通畅,及避免导管的感染发生,患者应在门诊期间应注意封管2次/w周,换药换贴膜1次/w周。同时在日常中应注意:(1)置管肢体不宜弯曲,不宜提重物。(2)避免剧烈的咳嗽。(3)不宜穿袖口过紧衣服。(4)置管处不宜着水。(5)不宜搔抓皮肤。
3结论
PICE导管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减轻了肿瘤患者痛苦,有效地保护了静脉,保证治疗周期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
护理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二: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
1、安全管理
1.1手术室的安全隐患
1.1.1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急诊手术,手术中抢救时需执行口头医疗。
1.1.2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不断开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1.1.3护患沟通中听说的问题,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影响。
1.2防范措施
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使用口头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要及时补记医嘱,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并准确全面地真实记录,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管理以及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对每项新技术,新机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悬挂工作间内,便于人员出现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使各项操作都能一丝不苟的执行,将差错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时注意将不同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视患者主述医护职责分明,打造“团队精神”与医师达成共识,对疾病病情及治疗的解释非常谨慎,一般由医生负责解释,护士只做保键宣传,积极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工作,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手术前的安全护理
主要是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核准,颈、脑、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通知单上注明何侧。接到手术后,必须送指定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时做好十二项核对工作,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
3、手术中的安全护理
3.1手术用物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或手术一助共同清点纱布敷料及尖锐物品,每进行1次均计数,手术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记录。关闭体腔、深部组织及伤口前后均需再次清点计数,术中更换人员、交接班时亦应计数及记录。
3.2手术体位摆放遵循三要素原则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做好三查十二对,详细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最后和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护士应熟悉安置各种体位有关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种手术体位架辅助垫及手术床上各种体位调节开关的正确方法。安置任何一种体位时,要尽量使患者处于生理功能位。平卧位时,患者头、颈、胸、腰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头部过度扭转,以防椎动脉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过90°,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安全俯卧位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女性防止乳房损伤,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护。安置截石位时,避免腓总神经损伤。麻醉前进行全身皮肤评估,注意皮肤不会因体位而受损或压疮。手术前,巡回护士遵医嘱放体位,予防护措施。手术中注意皮肤外观及颜色变化,特别是受压肢体。手术麻醉苏醒后,移动患者再次进行全身皮肤评估。
3.3手术中用药安全
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要做到患者、药名、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正确,并签名。抢救用药及即刻使用的药物,巡回护士执行医嘱时要口头核对2遍药名、剂量、给药途径。手术结束后才可以将药品包装弃去。输血时必须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4电刀的安全使用
手术前巡回护士检查电刀性能是否良好,使处于备用状态。选择尺寸合适的负极板,粘贴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应远离心脏。乙醇消毒处必须待皮肤干后再使用电刀,防止局部烫伤。完成手术观察巡视连接处负极板有无异常,手术后去除极板后进行皮肤评估。
3.5无菌技术安全操作
3.5.1手术人员
面对无菌区,双手保持腰以上无菌区内,更换位置时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更换。非无菌人员与无菌区保持30cm的距离,对灯或传递物品时,勿跨越无菌区,避免在两个无菌区或无菌人员之间通过。
3.5.2手术台
只有台面是无菌的,无菌包确认在有效期内,若有破损、潮湿或掉落地面均视为污染。任何无菌物品如果怀疑其无菌性就应视为污染。
3.6气压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选择
上臂宜在上1/2,向下会损伤桡神经。下肢应置于股骨中上1/3,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前臂和小腿不宜结扎止血带。
3.6.2压力和时间设置
成人上肢为40kPa,下肢为53.2~79.8kPa,不超过80kPa。小儿上肢为20~25kPa,下肢为25~35kPa[6]。时间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间隔10~15min,连续最多不超过4h,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3.6.3包扎在袖带下垫纱布垫或绷带卷,绑在手术部位上端,至少应距手术野10~15cm,再外加绷带固定,松紧适宜。术中严密观察使用止血带的肢体出血及病情变化。
4、手术后的安全转运
要确认患者引流管功能安全,盖上敷料前巡回护士确认引流管深度及固定线是否牢固,确认引流管(瓶)已置于安全功能位置。交接班时,共同检查引流管的功能及流量、颜色、性质,并确定固定线有无脱落。护送患者至病房。做好交接班。输送中输送人员及医护人员需有2人分别位于患者头脚两侧,注意患者手脚是否伸出平车,输送过程中维持患者正视前方的输送方式。
5、总结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相关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做好手术室的安全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愈后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室每一个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要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强化“慎独”精神,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