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观后感4篇

2016-11-30

《天河》这部影片是讲的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因为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不同采取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河观后感4篇。

天河观后感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许多不同时期,我们也听说了许多不同时期和工程故事,曾经学习过很多精神和品质。今天看了这部名叫《天河》的电影,我有很多感受。我学习到了南水北调精神,让人震撼。

片中的董望川,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投入到了南水北调这项国家工程上,家人的健康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部因为工程而不顾,颇有大禹治水的事迹影子,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现在已不多见了,十分令人动容。还有他的妻子, 我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了,印象最深的,一是带病工作,终于病倒一线;二是大义灭亲,先拿自家亲人开刀;三是对丈夫隐瞒病情,支持丈夫工作。唉,她的品格如同董望川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出此言,因为她既有董望川对工作的负责,又有对家人的一份关心与热爱理解,两面兼顾的她拥有更完善的品格和人性。董氏夫妇,是南水北调精神的代表!

呜呼哉!我关于电影的感想说完了,还有点儿附带感想。本人写了大概八年年的各种写作,感想类作文尤其居多。时至今日,终于有所发现。不谦虚地说,感觉自己的作文水平较同龄人不算低下,且每日都在进步之中。可是,突然发现,这篇感想作文的水平停留在小学三年级,而且连字数亦然。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深明大义,从小就能懂的大道理,这些东西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俗套。虽为主流文化,却仍为俗套。 我想,有生之年对于人来说都是不算多的,而有生写作之年又是少之甚少,多在青年时期(此时期)。关于更多的命题也就在此时期可以展开讨论。可是,我们不再如此宝贵的年华里探讨更值得深思的哲学,而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重复俗套红色精神,实难避免步入俗套之流的境界。本人在此提倡,多带领学生观看值得思考的影片,更有助于大脑发育。

总结,《天河》是一部好电影,我们要学习南水北调精神!

天河观后感

早在几周前老师跟我们说带我们去看电影,我以为是去看缉毒片,可上课外班时一个妹子告诉我要看天河。当时心中并无期待,一直以为是一个讲述南水北调的丰功伟绩的影片,毕竟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我心里只是抗日剧制造厂。冒着寒风走了一遭,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对一个家的责任、对身边的人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在片中的几位主角,在面临抉择时都选择了对工作的责任,这无疑是伟大无私的。男一号为了工作,得罪了很多人,而且还有自己的乡亲,但他依然推荐自己的妻子去挂职,不仅是信任自己的妻子,还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假,并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但我觉得,这种事情不是不存在的。这世界上诚然存在一些事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但不能因此而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更不能把所有好事都想歪曲解为作秀,心不要太脏。

还有一个情节非常让我感动,那就是那只小狗。那只小狗是老人在旧村子唯一能带走的东西,能搬到新居固然是好,但他失去了村口的树,也失去了祖辈世代生存的村子。可以说那只小狗是他对旧村子唯一的念想了,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依恋和不舍。可以说村子是他的心灵寄托,新房子再好也不是他心里的家,而狗是村子的一个缩影,所以老人十分珍惜。他也为了南水北调贡献出了自己的家园,献出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南水北调工程,集聚着千万人的付出,很多人在大义面前舍自己的利益,这是最值得我们铭记的。、

天河观后感

重大现实题材之作《天河》讲述了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意志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关于这一工程镜像世界中的“饮水思源”问题的思考。

南水北调,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它实现了自己更高的价值。水利人,历时十一年,用世界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圆了我们的中国梦。南水北调是中国集体意识形态的一次集中体现,对于国人来说,是大国崛起在当下书写的天河奔流。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等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折射出这一工程背后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中国。

这部影片感动了当天观影的所有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是南水北调的受益都,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更多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动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这么多年的筹备建设,终于要接近它的梦想,就让我们一起静待天河奔流。

天河观后感

今天观看的影片是《天河》,这部影片是讲的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因为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不同采取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对于南水北调工程是十分了解的,我们喝的水是南水北调的成果,南水北调是北京人民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根救命稻草,挽救了北京紧缺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资源,北京又是极度缺水的城市,南水北调工程是必然的决定。

但是,知道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却不知道其中辛酸。看到的是南水北调的结果,过程则更是让我震撼。本部影片有两条感情线,其中男主角董望川的故事是众多南水北调的工程师的一个缩影。他为了南水北调工程,放弃了大多数与家庭相处的机会,那句一开场让人为之一笑的“我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但在男主的妻子有事情跟他说的时候,那句玩笑让人觉得一阵悲凉。妻子的心脏病也不知道,直到妻子做了搭桥手术的时候,才得知此事。虽然妻子是为了他才不告诉的,但是一个丈夫连自己的妻子身患重病都不知道,也是一种失职。同样他的学生江浩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照顾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也是颇为感人的。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太多关于责任,关于奉献的美好故事,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最终通过一种壮观的形式——丹江水送到北京。这过程中,村民放弃了自己的祖坟,这对于村民天大的事情,还是最终被解决了。副市长为此更是“六亲不认”,由于强烈的感情所引出的那份羁绊,让人也为之担忧,祖坟是大事。但没想到的是,村民们宁愿搬迁自己的祖坟,也不愿意去搬红旗渠烈士的坟墓,那种在抗日战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旧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就是这样的军民情,这样的亲情让我深深地投入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被这些情感牵引在其中。

奉献到底是怎样?是大还是小?不需要一个特别的标准去衡量,我们为家为国的奉献,是无需计算的,这些奉献的力量最终只会累积到可以感天动地的份上,不论是红旗渠,还是南水北调工程,都是时代的重要一步,更是每个为之奉献的人的生命中的重要一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