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运用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辨证要点偏头痛
偏头风之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诊断]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临床上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挛,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病发作。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在辨清外感与内伤,若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火之邪,侵袭头侧经脉,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因之凝滞,阻滞脉道而发病者为外感头痛,临床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常有精神紧张,情志忧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阴伤则阳亢,气血逆乱于头侧经络而发病者,临床以掣痛、胀痛、阵发性剧痛为辨证关键;内伤头痛亦有因瘀痰阻于头侧经络不通而痛者,临床以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辨证要点。由于偏头风之头痛多偏于头之一侧,又多与胆经有关,治疗上应加以注意。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本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
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β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用。
(二)辨证治疗
1.风寒犯头证
证候: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薄荷8克,茶叶6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兼见头重身困、胸闷纳呆者,加藿香、苍术、厚朴;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
无汗全身疼痛者,加麻黄、桂枝。
备选方剂:败毒散。
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止痛作用。
2.风热犯头证
证候: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0克,白芷10克,石膏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牡丹皮10克,黄芩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苦丁茶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
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备选方剂:银翘散。具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作用。
3.痰浊阻络证
证候: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
头痛甚者,加全蝎、细辛。
咳嗽吐痰多者,加制南星、白附子。
脘痞纳呆者,加神曲、炒麦芽。
备选方剂:芎辛六君子汤。具有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作用。
4.瘀血阻络证
证候: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降香10克,地龙10克,丹参15克,制乳香10克,全蝎3克,郁金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玄胡索15克,细辛6克。
寐差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
头痛连及项背者,加防风、羌活。
备选方剂:血府逐瘀汤。具有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作用。
5.肝火上扰证
证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生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白菊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郁李仁;
目赤目痛者,加苦丁茶、青葙子。
备选方剂:当归龙荟丸。具有清热平肝泻火作用。
参考文献
[1]项杨.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近况.中医药导报,2007,13(4):104.
[2]张树彪,王景阁.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5.
[3]陈征,于征淼,中嘉熙.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与辨证施治述略.中医药学刊,2005,23(4):746.
[4]喻炳奎.偏正汤治疗偏头痛57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