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特异性免疫》学案设计
一份好的学案可以更好地指引同学们学好生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特异性免疫》学案设计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特异性免疫》学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3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学基础知识,知道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② 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③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④ 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① 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模型。
② 联系实际,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分析相关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领悟系统内各要素需要协调合作才能维持人体稳态的观点。
3、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4、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① 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 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知道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
③ 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领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作用。
认知盲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及其异同点。
局限能力
① 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 构建模型的动手能力。
二、设计思路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综合分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B组学生整理初中相关资料,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五步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能读懂的自己读,自
学不懂的与其他组讨论;“导师”负责指导C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进行合作讨论;经过讨论仍然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由老师精讲。
四、教学程序
教学分为五个步骤:
课前准备,温习旧知,选拔“导师”→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层探究,逐级推进,突破重点→构建特异性免疫概念图模型,突破难点→ 当堂检测,疑点反馈,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