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励志书籍:日本推理小说之王

2017-03-15

《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恶意》,强烈推荐!

2006年东野圭吾获得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获奖典礼上他发言调侃道:“当初每次中不了奖的时候,我就去和朋友们喝闷酒,一边喝大家一边变着法子编排评委会委员们,说他们玩猫腻。现在终于中奖了,要去找那些一起喝过闷酒的朋友们再喝一回,我得改变说法了,要对他们说:‘直木大奖啊,那可是评选水平很高的奖项哦!’”虽是玩笑之言,却可看出其中心酸。因为他一直是个“万年候补”。

现在一提到日本推理小说,我的脑海里就本能地出现东野圭吾这个名字,家里的一套《东野圭吾精选集》也几乎被翻烂了,由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也静悄悄地躺在我的D盘里。看东野圭吾的书总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看完了有时候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到底他的书有何魔力?他是怎么成为现在的日本推理小说界的王牌?

东野圭吾1981年从大学毕业后当了工程师,但工程师的生活乏味单调,他自己干得也不是很好,想给自己枯燥的生活寻找不同,于是他开始写作推理小说,在小说的世界里,他感受到了新鲜刺激,这给他的生活焕发了生机。

1983年,他以《人偶之家》投稿江户川乱步奖,入围了第二轮便止步。不甘心的东野圭吾第二年又创作了《魔球》,这一回只有一步之遥但还是落选。

起点就不顺利的东野圭吾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决定努力五年,如果五次投稿都没有结果的话,就证明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人贵有自知之明,男人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

抱着这样的心情,东野圭吾凭借精心创作的《放学后》,在1985年摘得江户川乱步大奖。此时东野圭吾的公司知道了此事,年轻的东野圭吾自己也认为可以凭借职业写作养活自己,便辞了职去了东京。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推理文学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职业小说家只能专职写作,不能兼职。

到了东京之后,东野圭吾被视为“关西乡下人”饱受歧视,东京太大,“白居不易”。这段时间,东野圭吾饱受艰辛,虽然获得大奖的《放学后》卖到了十万册,但任何一本获得江户川乱步大奖的作品都可以卖到十万册。

他其后创作的一大批作品销量不佳,甚至相当差。怀揣着一个年轻作者的梦想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变成畅销佳作,但事与愿违作品根本卖不出去。根据东野圭吾自己后来的回忆,他为了使自己作品的销量好看一点,走遍了东京的主要书店,在每家书店都买两本。最后书包太重,带子差点断了。

作品没有销量,就没有多少收入,东京物价又颇高,后来有人说东野圭吾这段时间差点饿死,其中艰辛可想一般。

比起物质上的不如意,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苦闷,主流文学界对他作品的不认可。此时东野圭吾在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里当了四回候补,在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里陪跑了四次,一直是个悲催的“候补队员”。

1998年,创作已经开始转变的东野圭吾,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秘密》,这本书入围了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但最终还是败北。时间仿佛在轮回,经历总是这样的相似,东野圭吾似乎又开始了他的“万年候补”生涯。

1999年,无数推理迷心中的最爱《白夜行》问世,甫一出版,销量便破一百万。书中的人物,故事构造引起了巨大反响,信心满满的东野圭吾满心认为,这一次直木奖非他莫属,但还是落选。评选结果出来,舆论界一片哗然,评论界甚至有人认为如果《白夜行》都无法获得直木奖,那么东野圭吾这辈子都不可能获得这项大奖。

“候补”的生涯不是好过的,1999年后,中了直木“魔咒”的东野圭吾创作的《单恋》《信》《幻夜》又三次落选直木奖。

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东野圭吾2005年写出了《嫌疑犯X的献身》,东野圭吾后来称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故事。这本书刚一出版销量便扶摇直上,书中的情感感动了无数人。这本书也缔造了畅销神话,在日本看推理小说的销量主要看三个最权威的榜单: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嫌疑犯X的献身》在这三个榜单上都名列榜首,这是迄今为止还无人能超越的事。这本书挟着势不可挡,雷霆万钧之势最终斩获了直木大奖,圆了东野圭吾的直木梦。

这之后,东野圭吾的声名似乎达到了顶峰,他的作品一年在日本能卖出六百万册,令人瞠目结舌。此时的东野圭吾功名等身!

推理小说巨大的魅力在于精巧的设计“诡计”,抽丝剥茧地揭开谜底,令人看了谜底有巨大的冲击和意外的惊喜。但传统推理小说重视情节却轻视人物形象情感的塑造,东野圭吾却相当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人性仔细地描摹,在故事中读者经常为他笔下人物亦正亦邪的人物着迷。

比如《白夜行》,最后谁是凶手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读者更关注的是这场犯罪背后的人性和那令人心碎纠结的情感。在亮思为她跌落身亡时,唐泽美穗神情冷漠高傲地走了,在这一刻谜底真的不重要,无数的人此刻在为人性纠结。这也是东野圭吾故事的最大魅力。

但在这之前,东野圭吾是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的。如果粗粗划分东野圭吾的创作时期,可以划分为十一年的本格派推理创作期,和后来形成自我风格的“东野流”创作期。

在本格派创作期,东野圭吾很不得志,作品销量很差,老套的故事结构和模式,让东野圭吾开始思考推理小说的出路,东野圭吾开始创新,逐渐向社会派推理靠拢。1996年,开始转型创新的东野圭吾看到了希望,他的两本创新之作《名侦探的守则》和《恶意》开始畅销,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也为他之后的创新奠定了根基。

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小说中引进新的元素和写作技巧,他在《秘密》中直接用了看似离奇的“灵魂转换”,让母亲的灵魂进入女儿的身体,《分身》中用了当时仍十分超前的克隆题材,《嫌疑犯X的献身》一开始则就把凶手告诉你,在这个故事中,东野圭吾将一般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元素置于不重要的位置,而石神的献身动机,则成了全篇最引人注意的点,动机是最能牵扯到人性的东西,正是这种创新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正是因为创新,向社会派推理靠拢,所以东野圭吾作品的另一个魅力就是对社会现实的影射。比如《白夜行》写作于金融危机开始的1997年,小说一开始的烂尾楼就暗示了日本当时的泡沫经济,东野圭吾故事中的卖淫普及,黑社会的横行等等都在影射日本社会。读者在读这类小说时,感觉故事离自己并不遥远,更容易进入故事,对故事中的情感有充分认同。

东野圭吾故事魅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他始终带给读者新鲜感,随时能把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事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把不同的元素,事件融入故事中,像避免瘟疫一样避免自我重复。

东野圭吾自己曾有过一段婚姻,他作品《放学后》的女主角和她前妻几乎一模一样,她两个姐姐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空姐,他分别写了两篇以她们生活为底本的小说,中学时参加棒球部,于是这段经历也融进了《魔球》等作品。他也不断将自己不了解的陌生领域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故事中带给读者新鲜刺激。东野圭吾后来自己说写作时经常遇见瓶颈,要写自己不喜欢的领域,但强迫自己喜欢上它。

除此之外,东野圭吾也在推理小说技巧上进行了巨大的突破,在《白夜行》中采用多条伏线并行推进,似乎是多条并不相关的线,用一些隐秘的的小细节串起来。在《白夜行》中东野圭吾尝试杜绝任何心理描写,完全可以称为“零度心理描写”,将故事冷静克制地呈现给读者,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东野圭吾的书一般不超过十页,便有巨大的矛盾冲突,直接吸引读者眼球,叙述语言简洁明了,从不拖泥带水,不进行过分地渲染,使故事简洁有张力,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

讲到这里,我又想看《白夜行》了。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