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思维误区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思维误区
至今仍旧听说不少土壕老板,经常参加某些培训和会议,一掷千金,买所谓的互联网产品,或者托管自己的社会化营销平台,似乎有了产品和流量就万事大吉。当然,也有看似更专业的老板,自己高薪挖几个人才,组织一帮团队,烧掉一笔钱后迅速关门,然后大骂互联网是骗子。
又或者,传统行业有自认为很懂互联网的高手,开发了自己认为的产品和模式,放上互联网,鼓吹一番,然后看天吃饭,项目启动时是很好的酒桌谈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传统行业要切忌浮躁,深度分析自身需求。互联网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要过度神话,用不用互联网,已经无需争论。顺应市场需求,正视问题,解决流量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是传统行业互联网思维转换的必经之路。
解决误区核心一:认清流量的本质
流量不仅仅是传统行业的问题,也是困扰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是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后的第一生存问题,再好的产品,再好的模式,没有流量就没有生命,但无效的流量更是致命的。
我们需要区分自身所需要流量属性:
平台级产品:流量来源较窄,也是挑战性最大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培育自身平台
电商级产品:根本就是大规模消耗流量的产品
媒体属性平台:产生流量,但流量很难转化成收入,可以转化成影响力
社会化营销平台:消耗流量,但考验的是平台的整合运营能力
在短期内,没有流量支持的前提下,为了保证顺利进行项目,有不少项目采用购买流量的手段,假设前提是购买的精准流量,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长期来看,对正常运营是不利的,因为不存在用户的实际粘性。
更深入一些去理解,互联网的流量本质是用户和服务,更是用户习惯。它需要运营,需要深耕细作,日积月累。这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绝对不是简单的覆盖,而是需要深入人心。
短期来看,购买流量可以获得暂时的繁荣,但虚假繁荣之后,考验的还是基于自身的运营能力,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就应该体现于此,思路是:不是因为我的产品好,客户就一定会使用或者购买我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实现真实流量的转化和长期运维。
解决误区之二: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提起商业模式,传统行业从业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商场打拼多年,售卖产品,各类促销,玩的是眼花缭乱,不亦乐乎。似乎这是传统行业的长项,越是如此,越是容易出错。
纵观国内互联网,最近流行的话有一句叫做:得屌丝者得天下,实际上是互联网人的一种自嘲。上网的网友,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是大家对于互联网社会的一种认同感,也是对自身身份的高度认同。而互联网平台,提供给网友的除了一个实现和体验空间,更是提供了服务。
例如:上搜物网,商家给网友的服务。去百度,百度提供的信息服务。而总结发现,这类服务是非常有深度和专业度的、能长期深耕细作的。
所以,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将商品进行售卖,而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特质的服务。
针对于各个行业,我们会发现,传统行业会利用自身的资源,在互联网上设计所谓自己的商业模式,但往往忽略用户的服务,或者仅仅是建立一些自己认为用户需要的服务,缺乏深度和专业度,并且不能长期坚持,导致项目失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商业模式可以决定早期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服务的深度决定价格,决定价格的同时决定成本,成本需要一定的消费体量和消费能力决定。
所以,只有长期的基于产品的深度服务、深耕细作,才能使得这个过程形成闭环,每个环节缺一不可,这就是传统行业所欠缺的所谓互联网思路。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思维误区相关文章:
1.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三大案例分析
2.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的三大案例分析(2)
3.关于互联网的书籍推荐
4.新兴行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发展
5.浅析互联网经济模式成型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因素
6.马明哲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