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的功效作用及常用配方
干姜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小编和你一起了解干姜的功效作用及常用配方。
干姜的功效作用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干姜常用配方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100克(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150克(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10克。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100克(炮),甘草50克(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20-25克,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5克。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4克,川芎2.5克,蒲黄5克,柏叶7.5克,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100克,干姜、茯苓各200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50克。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15)治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