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书心得_毛泽东传读书心得范文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毛泽东传读书心得,供大家参阅!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1
哈佛大学的教授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可最后为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2
我曾经在大学的自习室里面跟着考研的同志们打过几个月的酱油,其间接触过政治。在政治中占了很大一块的便是毛泽东思想。我曾经非常讨厌政治课程,当然现在也不喜欢。但是我现在还是有一点点进步了,至少开始关注新闻,至少我也看是看各种政治人物的传记了。前些时间我就刚刚看了金冲及的《毛泽东传》。
我很佩服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的那种人;另一种是抱着几本经典书籍研究了一个透透彻彻然后灵活运用的人。我觉得毛泽东是两种人的结合,在他刚刚投入革命的初期他没有多少书籍、思想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凭借手中的半本《三国演义》加上别人翻译的马克思便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尤其是当他被大家看重之后他便是博览群书的典型代表了。
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很多,还有人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之后还大有作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据说就是一个毛氏理论的坚定践行者。我没有很系统、仔细地研读过毛泽东的各个著作,体会一下真正的毛氏思想,但是看看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我觉得这似乎还真值得仔细地学习一下。能够从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拿下天下的这段故事都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传奇。由此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自然比那些纯粹的理论文字要实在的多。
我觉得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跟张国焘、博古等人那样死死地抱着那些经验之谈不放手,而是自己亲自践行检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的社会中似乎也很需要这种论断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评论,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经过了一番调查的呢?我觉的似乎不是很多!毛泽东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便是他的“毛泽东思想”。但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个思想理论的缔造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自我思想的践行者、一个自我行动的总结者。
对于总结的重要性我似乎也有点亲身的体验,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从一个全班倒数的学生一下子跃居到全班第一并且多次保持,我觉得一次次的自我总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当然,我还是把我当时最成功的原因归于出色的模仿能力。然而,一次次的总结的作用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够经受一次思想上的自我洗礼。说道思想洗礼,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洗脑”。我觉得毛泽东是我最佩服的一个“洗脑大师”。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他那段时间人们的思想觉悟会那么高,而到了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觉悟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实在是不知道原因,但是我觉得毛泽东的洗脑功无疑发挥了超级重要的一个角色。看看那个时候盛行的毛泽东语录便知道毛泽东洗脑功夫之高强了。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里似乎也有以为洗脑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李洪志。李给人洗脑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是最终差点把自己也给洗白了。
最近刚刚走进了潍柴动力,成为了潍柴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也写了几篇总结,想起了刚刚读过不久的《毛泽东传》,特来总结一下。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3
遍览全书,掩卷沉思,我的读后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不仅是可以作出与日月同辉的对国家的贡献,也可以犯下严重的无人能比拟的错误。正因为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巨大,带来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都是无人能及的。
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的前半生尽管有着几起几浮的挫折,但总体是辉煌的;他的后半生尽管有着亿万人景仰的无上威仪,像神那样被人崇拜,但实际是孤独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自己在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闲读史料,每每发现人们对毛泽东有很多误解,对他发动文革的不理解,以为那是为了权力斗争。实际是不了解那段历史,我无权对此作出权威论断,但我至少可以说,如果将对其的评价放在整个延续的历史过程中,而不是断章取义,也许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比如,他一生所推崇的斗争,这是他最擅长而又最管用的武器,对他而言如此,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事情没有谁对谁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限制。这样的对历史前因后果的熟悉之后的理解,比从教科书上的可能更深刻一些。他是无人能敌的军事家,是激情澎湃的诗人,是更是哲学家、政治家,政治家是无情的,是在必要面前不讲道德的,他是这样。哲学家是跨越时空超越现实的,是无视黎民苍生而专注其理想的,他也如此。他的恢宏诗篇,更是激励了他的亿万人民朝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大跃式前进。
说到底,毛泽东毕竟功大于过,“没有他,我们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他,我们就不会那么快脱离苦海,没有他,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历史地认识他,认识伟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激情,少一些狂热。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篇4
朋友推荐说美国学者特里尔这本书是当前最受推崇的《毛泽东传记》,于是买来认真阅读并做了摘录。这本书很厚,有500多页,50多万字。阅读、摘录加上思考整理,陆陆续续花了20多个小时。
在作者眼中,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76年9月9日逝世)是集五中角色于一身的人:他是点燃全国反抗烈火的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军事统帅、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东方伦理的哲学家、全球最庞大的行政机构的政府领袖。
在我这个学识有限的小女子眼中(尚没有系统读过毛泽东文集),他是个统一中国的伟大人物,他是上帝赐予中国人的财富:他的天性、他的信念、他的博学好思、他的幸运、他的生活、他的健康观、他的过失等等是笔者在整理摘录时重点关注的:
一、 他的天性:反叛、叛逆、好战
小时候反抗父亲和私塾先生,10岁时偏要站着背诵挑战私塾先生的权威;革命时期不认同红军中央的城市论,创立土地政策、农村根据地等独特毛式理论;建国以后,不承认苏联国际共产主义的领导,独立开创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
他天生就是个创造者,不是个遵循者。创造的前提是破坏,先破再立,因此毛泽东的天性注定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创立了新中国),同时他也必将是一个极大的破坏者(给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带来极大的破坏)。
二、 他的信念:毛泽东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他执着于创造中国共产主义的信念。
从最初接受共产主义到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24年当他被讥讽为“胡汉民的秘书”时;在1927年第五次党代会批评了他所坚持的土地政策时;在1928年他被指令离开井冈山时。。。。他做了很多努力并多次做出让步以便留在党的机构中。
他之所以留在党内,是因为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终究会到来。他有火一般的热情,坚信他的农民军队最终会胜利!他的灵活机智的工作方法有时近乎机会主义,为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三、 他的博学好思:毛泽东是个终生热爱读书的人
从年轻时就如此,书陪伴他终身。书为他打开了洞察社会的天窗,书给他带来了思想和灵感。他一生勤奋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就是一个见证。他一生读了许多文史哲经书籍,写了大量批语,提出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军事理论、政治理论通过著作体现出来,有过写作体验的人都知道有思考、有独特见解才可能有著作。
年轻时他曾是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后来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他整天泡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有了什么念头就随时记下来,头脑里有什么想法就高兴地表达出来,有助于保持平衡。”毛泽东上午读中国历史,午休时间看德国哲学。任何一位同学来找毛泽东,都会有人告诉他:“可能在报纸阅览室”。
在第一师范的五年半时间里,毛泽东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了不少于百万字的分析、观点评注,他常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荒谬”或“不通”登批语。
思考:不知道他在晚年过失期间,经常阅读的是哪些书?他的毛氏思想和理论来自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他喜欢被士兵当作有学问的人。他喜爱读书,但又贬低知识分子,难道他是担心知识分子了解更多会影响他的权威?!
四、 他的幸运:毛泽东是个天才,他是幸运的!他的成就来自于天助、人助和自助。
天助:没有二战时期的中日战争,没有国际苏维埃的相助,他不可能带领弱小的共产党打败蒋介石领导下的强大的国民党;
人助:没有朱德、周恩来的相助,他不可能取得在中共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地位,不可能赢得亿万军民的信任和爱戴;
自助:他的自助来自于独特的毛泽东思想。没有广泛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自编、自创《湘江评论》曾发行5000册),没有年轻时对德高望重的人物的追随(在长沙第一师范时的杨昌济教授,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教授,在上海为国民党工作时他又追随过胡汉民),没有革命时期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和远见卓识(具有惊人军事才能的朱德很快把毛泽东看成一位思想家,周恩来很快让出了其在军委的指挥地位,“他一直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当听从他”),他不可能有独特的毛氏理论,不可能赢得朱德、周恩来等当时军队重要人物的鼎力相助。
五、 他的生活:按照世俗的眼光,他不是给家人带来幸福的人,相反他的亲人却因他而遭遇很多不幸。
也许是上帝为了让他把更多能量奉献给新中国,他甚至攫取亲人的福气来成就他的不平凡:他没有孝敬父母,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甚至祖坟也被国民党挖开;
他参加革命的亲人(泽民、泽覃、泽建)都在49年前革命尚未成功时便献出了生命;
他拥有过3个妻子10个子女,目前存活的有女儿李敏、李讷及孙子毛新宇:1922年29岁与杨开慧结婚(开慧29岁时被杀害,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留下唯一孙子毛新宇研究中国党史)、1928年35岁与贺子珍相爱(生有6个孩子,仅留下李敏,丈夫在科工委)、1939年47岁与江青结婚(育有唯一孩子李讷,低调的普通人)。
六、 他的健康观:毛泽东的健康观是,精神的作用最重要。
把患病归罪于生理状况以外的因素,这是毛泽东受其自身经验的启发,他每次生病总是与他事业上的受挫巧合。他的身体总是在革命事业失意时生病,他正好借机躲回自己的“根据地”休养,待积蓄力量后再重新走向革命的征程。
秋收起义失败后拒绝流亡国外,向大自然汲取力量,休养积蓄,到人烟稀少的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他有一些不良习惯如生活昼夜颠倒、不刷牙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健康,游泳是其终身爱好的运动,这可能是他长久健康的保证。
七、 他的过失:毛泽东叛逆、好战的个性决定了他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过失将是必然。
毛泽东的个性决定他在国家建立后的经济发展阶段必将犯错误,因为他信仰的是一个永恒变动的世界,偏爱的是斗争高于一切,认为一切现象都充满矛盾。他说,“政治家是掌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医生”。
他选择了刘少奇、林彪作为他的继承人,后又因两人与其政见不同而被谋害,最终选择平庸的华国锋作为接班人,他错误发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
另外笔者有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毛泽东是上帝赐予中国的财富,我宁愿相信他晚年的过失是为了磨练下一代接班人:他对邓小平的手下留情,下放江西干校而没有置其于死地,一方面是邓懂得保护自己,是否也是毛在通过另一种方式磨练他的接班人呢?!没有哪个政治家的命运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有了在干校的远离纷杂社会的独立思考(超越现实才能思考更深更远),才找到一条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以上是个人粗浅阅读体会,女子眼光始终短浅,理解不了政治,若今后有机会阅读《毛泽东文集》,也许会有深入认知。
PS:毛泽东的伟大是无庸置疑的,但因其是政治人物,作为女子我没有过多关注过他,同时又因为他是伟人,我又不能不读,因为他是很多男子的最爱(美丽读传更多是为儿子寻找人生导师),所以毛泽东传记列入了我的阅读计划。
上帝一定要派一个好的女人放在有才华的男人身边,不让他对人类犯错;优秀女子帮助才华男人成就其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