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2017-06-05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是汉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词组。它产生于古代语言、历史事件、古代的诗文和当时的口语,虽然形式简洁,却形象生动和富于表现力,常常寥寥数字便能说明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虽然它没有绘本的故事那样美丽的画面,没有那样曲折的情节,但是那其中的韵味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晋灵公(前624年―前607年),姬姓,名夷皋,晋文公之孙,晋襄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前620年―前607年在位。晋灵公幼年继位,年长后喜好声色,宠信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最终遭赵盾、赵穿兄弟杀害。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加。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郑穆公得知后惶恐不安,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了郑国与晋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话说:'头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地方呢?(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古话还说:'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只有学会坚持,并经得住考验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畏首畏尾,不敢向前只会是失败的下场。所以呀,小朋友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胆子大一点,大步向前走哦。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wèi shǒu wèi wěi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缩手缩脚

【反义词】敢想敢干、敢作敢为

【例句】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畏首畏尾,束手束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