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论文

2017-03-28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要: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应该享受到正常儿童该有的笑容,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努力肩负起教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把这一批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实行寄宿;亲情抚慰;心理问题;硬件改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85-01

在我们整个黔西北地区的农村,由于土地贫瘠,加之生产条件落后,迫于生计,许多家庭选择了打工路。据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和笔者的亲身感受,整个黔西北地区的农村,在外打工的家庭应该达到百分之八十还多。这么多的家庭外出打工,给农村的教育留下了很多隐患。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应该享受到正常儿童该有的笑容,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凸显出来的最普遍的问题

1、监护不到位

许多家庭外出打工,孩子都是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或叔伯姨妈。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由于老人缺乏文化,在学业的教育上基本处于空白,老人们能够提供的,就是让孩子不饿肚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的,有些亲戚朋友不负责任,加之生存的需要,亲戚朋友根本无暇顾及教育,教师问到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亲戚都是两眼一抹黑,说不出个道道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成绩普遍差。

2、出现心理偏差

留守儿童,首先他们是儿童,是儿童,都有渴求亲情的需要,他们需要父母的怀抱,需要父母给予他们亲情的关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沟通。缺乏感情沟通导致的后果,留守儿童在同龄的孩子中常显得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行为习惯差,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都比较严重。

3、家庭教育氛围处于真空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氛围完全处于真空状态。家庭教育氛围的真空,使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等不良后果。

4、教育观念上的误差

留守儿童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并不取决于家庭。但是学校在许多时间、空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能代替家长,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不便。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对策

1、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笔者以为,应该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了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了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留守儿童的亲情抚慰

留守儿童最需要亲情的关怀,亲情是早晨一缕灿烂的阳光,可以瞬间吹散留在他们心里的阴影。作为肩负留守儿童教育的老师,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做家访,多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多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多在心理上耐心疏导,如此,就能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随着庸俗文化的浸入,农村里现在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如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对此,教师应负起“家长”的责任,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重要性。另外,在留守儿童的亲情抚慰上,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渠道解决留守儿童的思亲之苦,譬如定期开设亲情电话或亲情视频等。

3、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了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其次,留守儿童成绩都普遍差,教师不要报以歧视的眼光和态度,要去发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鼓励和认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硬件设施改善

就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来说,家长为了生计,家长缺失的教育空白只能由学校来替补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硬件上下功夫。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议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和管理经费,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农村中小学的看似已经有了的一些硬件设施,实际上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的,譬如学校的保安制度,就是空挂一块派出所的牌子而已。

农村家庭外出打工造成的大批留守儿童现象,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努力肩负起教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把这一批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花大力气去思考,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无私奉献,我们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能为他们织就一片充满温馨的天空,织就一条灿烂的彩虹,他们会在我们的精心爱护下,开出合格的,美丽的花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关爱和教养

调查中我们发现,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的占到调查总数的75.8%,有52.5%的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一年两次的占40.5%,多年未回家的为2.1%。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孩子大部分是由祖辈照顾,祖辈虽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却无法保障他们的教育;也有些祖辈,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倍加呵护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另有些祖辈自身生活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留守子女来照顾他们,难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不得不去承担相当的家务活,做着同龄孩子所不做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二)缺乏安全感

父母长期不在家,给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调查中,我们通过开放性问题获知:留守儿童所担忧和害怕的事情有很多,诸如“担忧父母的健康和人身安全”“担心父母在外会发生意外”“担心爷爷奶奶会生病,自己没人照顾”“害怕父母不打电话,不和自己联系”““害怕自己的成绩会下降”“害怕没人管”“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被别人欺负”“害怕过年父母不回来,见不到他们”。

可以看出,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心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方面,他们会担心被父母遗弃,父母不再爱自己,不回家了。另一方面,也会更担心父母在外是否安全,是否会生活的健康,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的父母。很多时候,留守儿童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这都给留守儿童造成孤苦无助之感,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存在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低下

孩子虽然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劳动,会以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但更明白父母是因为贫穷而被迫流入打工一族,但凡在家乡比较富裕、有出路的人,通常是不会流入城市的。从纵向比较看,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经济状况比外出务工前有所改善,但从横向比较看大部分务工家庭并不能改变同周围家庭之间曾经存在的贫富差距,因而存在自卑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

(四)失学、辍学情况严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失学率、辍学率比较高,尤其在八年级下学期,失学、辍学情况比较严重。刚进入初中读初一还有一点新鲜感,到初二初三新鲜感没有了,学习压力较大,学生从心理上厌倦学习,最后导致辍学。

二、解决的途径和策略

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庭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了重点问题。

(一)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共管。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有法定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要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举办培训班、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培训活动、教师深入监护人家中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形式,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三是要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的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要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气,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知识、生理知识,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团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访谈活动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实践证明,大量隔代监护、亲戚监护以及兄姐监护、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更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教育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推动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同时要重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为广大师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村中小学和谐校园。要通过精心打造和管理,努力把寄宿学校建成留守学生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和谐。

(四)在学生间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留守儿童大都自尊心强,内心封闭,情感压抑,不愿意和与自己有一定年龄差距和思想隔阂的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倾心交流,但倾向于向自己的同龄人诉说。在班级中,班干部、共青团员的思想比较稳定、健康,而且他们和留守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关系相对密切,很多时候能无拘无束地交流,从他们那里应该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一些关于留守学生心理、思想和道德状况。如果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在他们和老师之间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机制,构筑留守儿童和老师之间的桥梁,这样老师就能有准备、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内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积累。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