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交流创业商机
小编寄语: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
现存的社交网络,大致有熟人和生人社交两种模式,对应的礼物形态也大不相同。严格意义的社交网络,熟人模式(Facebook)出现地早,但实际上生人模式更早,可以追溯到论坛。论坛时代就开发了虚拟礼物,方便发送,但既然免费,礼轻情义也就不重。电商很快扩展到传统礼品品类,比如鲜花。几乎所有的品类都能充当礼物,双方私下约定,不会呈现在产品上。
收货地址关系到个人隐私,很自然迄今为止,相对严格区分开,生人送虚拟礼物,熟人送实体礼物。后者极端如roseonly,设定“一生只送一人”,当然也可以悄悄地注册几个ID,每个都专一。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有时会对陌生人敞开心扉,最亲密的关系也总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近有个有意思的产品出来:陌陌礼物商城。好友可以在不知道对方地址和个人信息的状态下,送出实体礼物。战术上的收益还有待观察,在战略上,这个产品的出现,有助于思考社交网络的趋势。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社交和礼物在其中的功能。
礼物和人类历史一样长,是人类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兴趣的同学推荐读马塞尔·莫斯的大作《礼物》。礼物和商品是物、财富在人际流动的两种形态。商品是普遍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标价对所有人都一样。而礼物是特殊的,连接了特定的赠予和接受者。
对于卖花的人,所有花都一样。而对于收花的人,同样的花,谁送的可大不一样。原始巫术思维,认为一个人拥有的物品会分享他的精神力量,送出礼物,也就把自己送给了对方。
从那以来,就隐然区分出生人和熟人社交,都伴随着礼物。文艺反映人生,也多有礼物的元素,最近几部热门电影,《银河护卫队》里,男主在宇宙间穿梭,都带着母亲临终时送他的流行金曲磁带,《星际穿越》里,男主送女儿一块手表,约定他日重逢,后来通过它传递信息,拯救人类。而《智取威虎山》里,上山投靠,不能光棍(空手),要先给见面礼,是生人社交。
问题就来了。社交网络现状与传统的一个重大差异,传统生人社交是为了把生人变成熟人。《礼物》记录波利尼西亚人旅行到远方,通过送礼结成虚拟的氏族关系。杨子荣献上先遣图的大礼,被封为第九大金刚。而社交网络现状,熟人和生人社交的界限较分明,不容易转化。当然有很多转化的个案,甚至喜结连理,如果不是喜当爹的话。但互联网产品本身并不支持转化。
隔离显然违背互联网开放的精神。两个模式独立发展,也都遇到某种瓶颈。十几年前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用论坛和即时通信,五年前第一批微博用户,那种狂热的状态,都不会再有。MSN淡出以后,商业关系大多转进QQ。如今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屏蔽亲属,反映传统社交关系的扭曲,会被网络放大。而生人社交,长期停留在“点社交”、浅社交。并且被污名化,“叔叔我们不约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