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毕业论文范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对工科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一: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
[摘要]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工科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内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在内容、形式、实践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掌握90后工科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完善内容、丰富形式、改革模式、注重考核,保障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落到实处、收获实效。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
何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新生入学后,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特点,针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的总称,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学习适应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和心理适应教育。而目前国外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则普遍被描述和概括为帮助新生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以及在大学成功学习的策略、战略、课程和服务等。[1]笔者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在大学第一学年开展的一系列学生教育和管理活动,它既是大学的适应教育,也是大学的开端教育,更是未来一生的基调教育。工学是我国大学最大的学科,只有针对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使工科大学生们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帮助他们打牢专业基础,积极投身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起步较晚,在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成长引导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在内容、形式、实践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完善、优化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增强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大都集中于开学的头两个月,通过军事训练、集中讲授、提问解答、团会班会等方式对大一新生开展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课程、学习纪律、环境适应、安全稳定等内容的教育,对新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很好的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教育目标不明晰,教育手段较单一,教育者范围较窄等原因,导致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没有对工科大学生大学的开端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以江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入学教育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的学生对入学教育非常满意,32%认为满意,56%对入学教育不满意,认为入学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认为入学教育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超过80%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的内容过于单调,缺乏针对性,仅限于规章制度的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等,入学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的具体指导;57%的学生认为,在入学教育期间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班主任和辅导员。[2]
二、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一)重过程轻结果,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对入学教育的目标缺乏深入的思考,仅仅将其当做大学的适应教育,缺乏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入学教育只是简单复制现有模式,看似大张旗鼓,实际上只是片面强调入学教育的效果而忽视了入学教育对大学生的长期效应。
(二)形式内容较单调,缺乏启发性
当前高校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与课程介绍、大学生活适应、心理状况排查等,形式主要为军事训练、集中讲授、会后问答等,入学教育的内容除了专业介绍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缺乏启发性,不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效果不理想。
(三)未能体现工科学生特质,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未对教育对象开展充分调研与分析,不同学科的入学教育都大同小异,出现教育对象泛化现象,学科区分不明显,没有针对性,导致入学教育仅仅是传递教育者“一厢情愿”的内容,而不是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和热切需求的内容。特别是针对工科生学业压力大、家庭情况相对困难、思维相对不够活跃等特点,入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体现。
(四)实施者较单一,未实现全员育人
在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仅仅被认为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家庭未发挥相应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工科专业来说,教师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结合起来。工科大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是缺位的,如果能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入学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五)持续时间较短暂,系统不严谨
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开学后的头两个月,入学教育以点状分散于各个时间段,没有形成严谨的入学教育系统;入学教育与之后的大学教育的衔接不够,导致入学教育对大学生活、职业生涯的影响甚微。
三、提高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把握90后工科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规律
工科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更重,想象力、活跃度和发散性相对较弱,男女比例较不平衡,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家庭贫困学生的比例较大。这些都是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90后的工科大学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如思维越来越活跃、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等。因此,只有把握好90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大学适应、思维创新、自强自立、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基本礼仪、性别观念、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入学教育,探索并掌握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在规律,才能保证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明确入学教育目标,做好入学教育规划
目标是入学教育的方向和动力,只有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入学教育的模式、内容、形式等,做到过程、结果两手抓,既保证了过程的精彩,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活动而言,入学教育这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养成”,[3]也不仅是帮助大学生们了解大学情况、掌握相关知识、适应大学生活,而应是帮助工科大学生全身心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明确大学四年甚至整个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之储备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心,帮助其自觉、自由、自信地发展和成长。正如作家秦文君所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以此为目标,做好入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进而改革入学教育的内容与体系,让入学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大学生自觉、自由、自信地发展。
(三)丰富内容,健全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政治敏感性相对较弱的工科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集中讲授等方式开展,理论性较强、互动性缺乏,效果不甚理想。新时期工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与民族历史、时事政治、校史校情、大学生的专业、大学生的未来梦想等相结合,增加大学生的体验和互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实现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二要重视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前提,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认知教育应包括专业入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入门教育中,由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专业介绍,并通过参观、实践的方式了解学习专业的目的和用途,使新生们对所学专业有总体的认识。职业规划教育则帮助大学生们做好职业定位,一步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职业道德教育则应通过观摩、体验、警示等方式,使大学生严格遵守道德准则,自觉担负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4]三要重视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首先便是法治意识教育和规范意识教育。当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很多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在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加入法治意识教育,通过集中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工科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校纪校规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校纪校规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拓展载体、丰富形式,除讲授、考试等方式外,增加游戏、竞赛、案例分析、情景演绎等形式,帮助学生实现活学活用,保证校纪校规教育的效果。入学教育中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中仍然存在随地吐痰、粗话脏话、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不文明现象。因此,在入学教育中,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生活引导等工作,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新形势下,基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还要引导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社会态度和爱国方式。四要重视身心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制度、军事训练、体育活动、发动倡导等方式督促大学生们勤于锻炼,响应团中央的“三走”活动号召,引导工科大学生们练就强健体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则通过团体辅导员、谈话谈心、举办活动等方式引导工科大学生学会合理释压,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入学心理普查中发现并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要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及时干预。五是要开展自强自立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工科大学生更为内向、简单,家庭经济困难的比例较大,因此,在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加入自强自立教育的内容,引导工科大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励志奋斗,顺利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实现中学向大学的过渡。在自强自立教育中,可以树立自强自立的典型,形成示范,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营造自强自立、脚踏实地、对自己负责的积极氛围。
(四)改革入学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在入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依靠辅导员、班级导师、学生干部等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要调动广大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将入学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5]身处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的教职工,同样肩负育人职责,把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时,还要调动学生家庭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立政工干部、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学生干部、高年级学生、学生家长“六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入学教育不应仅限于开学后的两个月,而应持续整个大学一年级,分阶段按任务进行,并与随后的大学教育相衔接,使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大一整学年全过程育人体系。入学教育还可以引入选课机制,将其设定为必修课程,计入工作量,加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在入学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等内容,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6]
(五)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考核机制,保障教育收获实效
首先,应设定入学教育的目标和标准;其次,要将入学教育的效果量化,教育对象的评价作为考核指标,可通过问卷、评分、后期追踪等方式,评估入学教育的效果;最后,还要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改进方案,督促实施落实,保证入学教育真正收获实效。
四、结语
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正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入学教育对象特点,找准突破点,采取措施,重视反馈,使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落到实处、凸显成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阴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价值[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2]姜宇,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
[3]魏丹.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和实践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徐国峰,潘俊波.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刘锴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6]王智广,鲍震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工科院校课程设计质量管理实践
摘要: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从工科院校课程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工科院校;课程设计;质量管理
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尤其是对于毕业环节只做毕业论文而不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则课程设计对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负有更大的责任[1]。因此,如何有效保障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2]。
一、课程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1.学校与二级院系、教研室缺乏对课程设计的足够重视,重视程度不如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学校职能部门对课程设计管理很少,二级院系领导对课程设计不了解,教研室主任对课程设计不清楚,具体课程设计基本上由指导教师负责,而参与的教师又较少。
2.课程设计安排不合理。专业缺少对课程设计设置的系统研究,如课程设计的类别、设计内容、设计时间等,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出现课程设计时间不足,设计工作量较大,学生完不成情况;设计内容少,工作量不足情况;不按大纲要求,减少设计内容与设计时间情况。
3.成绩考核不规范。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不完整,缺少答辩环节,致使课程设计质量缺少保证,成绩考核缺少依据,学生没有得到相应锻炼。成绩只是由指导教师决定,随意性较大。出现成绩偏高、偏低及人情分情况。
4.教学条件不足。存在设计室不足、无设计室,设计参考资料陈旧、不足等情况,影响课程设计的指导和质量。有的学校课程设计指导学时偏少,影响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学文件不规范
课程设计教学文件存在不齐全、不规范、指导性不强的问题,真正达到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的不多。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没有任务书、指导书,学生做设计很困难;课程设计没有给定技术有关参数及目标要求,设计内容不规范;课程设计全班用一份任务书,没有区别,学生之间容易出现雷同问题;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内容和课程设计大纲内容完全相同,指导书失去了指导意义;课程设计管理规范和实际操作的完全不一样,管理规范形同虚设,失去了管理和监控作用。
(三)指导教师薄弱
1.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多,指导力量不强。由于高校扩招影响,有些专业学生人数增长很快,而教师队伍变化不大,导致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学校的管理规定,在课程设计的选题和指导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2.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指导能力不够。指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现场不熟悉,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导致课程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不够,而对于一些涉及现场实际的题目,又指导不上去。有些指导教师缺乏课程设计基本功训练,任务书下达不规范,课程设计要求不明确,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枝大叶。主要体现在不认真,对学生的指导和监控不到位,不能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指导时间达不到要求;评语套话多,没有指出设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评语与给的成绩不相符,对设计没有全面审阅,没有批改痕迹。
(四)选题与实践脱离
1.选题与课程内容有偏离。课程设计选题过大,超出了课程内容,或与课程内容不相符,学生很难完成设计;课程设计选题过小,工作量不饱满,学生达不到课程训练要求。
2.选题与实际结合不够。相当一部分课程设计选题不结合工程实际,属于纸上谈兵。有些选题表面看是结合实际,但设计内容却和实际没多大关系。这与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偏离。
3.选题单一,相似度大。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的内容较多,容易出现雷同抄袭情况。达不到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
(五)设计质量不合格
1.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不规范。专业缺少课程设计规范性要求,或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做。说明书格式不统一,字体、字号、行间距不一致,手写的字迹潦草,插图、表格不规范、不清晰;图纸的表达、标注、画法、剖面、线型、序号排列、明细表填写、比例等方面存在问题。
2.设计内容空洞、不完整。设计重点不突出,一般部分、不重要部分占的篇幅大,重点部分内容少,与工程实际不相符。设计缺少计算内容,计算不准确,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3.设计方案缺少比较与调查分析。这是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方案比较是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设计结合工程实际的体现,对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4.设计图纸不完整,图纸与说明书不符。
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途径
1.提高认识,重视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具有重要功能:一是将理论转化为能力;二是合理运用相关规范与标准;三是为毕业设计打基础,抓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就水到渠成。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突出的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该重视课程设计。
2.加强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从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教务科、教师都要加强课程设计的管理与监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处理好学生考研、就业对课程设计的冲击,保证质量。教风、学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在课程设计中能充分地体现,这是抓教风、学风最好的切入点。
3.规范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的类别、设计内容、设计时间、前后接续等。工科院校提倡与“3+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课程设计功能。
4.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指导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多下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到现场挂职锻炼。要加强业务钻研和教书育人工作,培养指导教师认真指导、认真审阅、严格把关的教风。只要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课程设计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5.加强选题指导。选题要符合课程教学要求,要结合实际,提供实际工程的相应参数,要符合工程实际。有条件的话,增加实际题目,提供现场的设计参考资料。题目要多样化,避免网上抄袭,杜绝雷同现象。
6.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绘图能力、计算能力、使用专业规范和标准能力等,这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加强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加强对学生方案比较有关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中真正得到锻炼,积累经验。
7.加强课程设计的规范性。专业对课程设计应该有明确要求,有统一规范,从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成绩考核、答辩、说明书、图纸等各个环节上要规范,最好有个样本。让教师、学生明确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三、课程设计质量管理的实践策略
工科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定位,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与评估,保障课程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始终坚持并充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为主要标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一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课程设计,开展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与评估,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专业认真研究课程设计的设置,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有实践经验的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实行青年教师过“实践关”,青年教师必须到现场或实验室挂职锻炼一年过“实践关”。通过培养,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指导课程设计能更加结合工程实际。学校制定了符合校情的课程设计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专业进行了细化,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管理文件及规范,加强了对课程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学校课程设计实行精细化管理,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二级院系、教研室、教务科、指导教师有各自的职责,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学校通过教务处和评估中心组织专家组定期对课程设计进行检查与评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检查。专家组深入课程设计室检查设计进度、教风、学风等情况,了解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实地考察。专家组逐个院(系)、逐个专业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各专业课程设计工作汇报,重点对教学文件、指导教师、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质量四个方面进行检查与评估,最后逐个专业反馈专家组的检查意见。通过开展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与评估,规范了课程设计管理,保障和提高了课程设计质量,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综合训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学校毕业生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省内高校前两名,进入全国就业50强[4]。
参考文献:
[1]谢毅.提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2]代明君等.提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
[3]谭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
[4]赵国刚.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办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2.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3.机电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包装毕业论文范文
5.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新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