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论文

2017-06-05

把生命教育融入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一种有效而低代价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生命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深度和生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论文篇一

《加强生命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裂变的时代,生命问题己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心理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然而,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进一步在教学中挖掘所有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应贯串在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渠道。

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裂变的时代,生命问题己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关怀、呵护生命,感受、体验生命,创造、超越生命。时代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回声”在我们的教育中,教育也必将回归生命,回归人的发展中。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开展生命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必要性

1、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如对自然资源滥砍滥伐、无序开采、工业三废,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等,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直接涉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生命的存在。我国1999年的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和近两年北方沙尘暴肆虐以及现在被高度关注的雾霾,都是植被被严重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植物、动物的生命。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心理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清华大学某学生伤熊事件”、“南京大学某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南京某校高二学生周某因发现自己的宠物狗被送人,而吃40余片安眠药自杀”“小学生玩LOL连输60场欲轻生”等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生命愈来愈冷漠,冷酷。这也无不显示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以上事实表明,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二、生物教学对学生完善生命意识,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学科优势性

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形成健康人格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健康心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本身蕴含着大量生命教育的素材,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和显著的优势。中学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又与人文学科沟通、融合,顺应社会、学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较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

三、抓住生命教育的契机,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心理。

生命教育起点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生命出现以后,以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在讲授“生命的起源”时,给学生充分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生命产生的艰难,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生命体都不可能孕育成功,因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特别是在“人的生殖”的学习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是几十亿分之一的优胜者,我们的生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通过近10个月的培育后才产生的,在这10个月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才把我们产下,并且在生产中,母亲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心理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心理。

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和从大自然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心理。在探究完《种子的萌发》的实验之后,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下延续,把这颗发芽的种子种在花盆里,继续培育,认真写观察日记,自己记录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从而在心理上认同每一个生命的不易。

3、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心理。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在介绍到有关蛋白质、DNA、遗传病等有关知识时,让学生明白生命体的个体差异性,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可以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小知识,以增强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体的意识,如介绍艾滋病、肝炎等遗传病的起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明白关心弱势群体的价值,理解平等对待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生命。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讲授《健康的生活》的时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明确吸烟酗酒的危害,远离毒品……并且开展专题讨论,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监狱,邀请服刑人员做报告,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一次有意无意的伤害对社会、家人带来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心理教育,不是一节课或一项主题活动,也不求通过一节课或一项主题活动解决所有关于生命教育的心理问题,而是要有意识地挖掘生物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从而提升生命的本质意义。通过课内课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与深化,形成生命教育的立体化,使学生点燃生命的激情,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